央廣網北京6月29日消息(記者田芳毓 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國家統計局6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隨著復工復產深入推進,生產經營秩序逐步恢復,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持續改善,當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實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
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23.4億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轉為同比增長6%。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判斷一個企業狀況好不好,不是看它銷售額多少,最重要的是看它盈利的能力,而盈利能力往往又取決於整個宏觀經濟環境。5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由負轉正,說明我們復工復產、恢復經濟、戰勝疫情取得了重要成果。」
成本上升壓力明顯緩解 石油加工、電力、化工、鋼鐵等重點行業利潤改善明顯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認為,增長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點。
首先是成本上升壓力明顯緩解。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裡的成本為84.29元,同比增加0.21元,增加額比4月份明顯減少1元,緩解了3、4月份以來單位成本大幅上升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壓力。
其次,工業品價格變動增加企業盈利空間。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7%,降幅比4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同時,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降幅比4月份擴大1.2個百分點。工業品購進價格回落幅度明顯超過出廠價格回落幅度,有利於增加企業盈利空間。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研究員秦海林表示:「年初開始,復工復產政策的正面效應在逐步顯現,特別是對新基建的推動,包括這次兩會中提到的,國家對工業企業、製造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加大,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手段也在進一步廣泛應用,工業企業成本逐步下降,這對於工業企業利潤上升改善起到了一些作用。」
第三,在成本壓力減緩、市場需求改善、相關扶持政策效果顯現等多重有利因素作用下,石油加工、電力、化工、鋼鐵行業利潤都有明顯改善。具體來看,石油加工行業利潤由4月份全行業虧損轉為5月份盈利116.2億元,同比增長8.9%。電力行業利潤由4月份同比下降15.7%轉為同比增長10.9%,化工、鋼鐵等行業利潤降幅也都有所收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表示:「5月份利潤改善比較明顯的,包括石化行業、電力行業。石化這一塊可能主要和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有重要關係。電力這一塊主要和復工復產包括人民生活的恢復、對用電量的需求增長有重要關係。這些都表明我們國家整個經濟運行的活力在越來越明顯地恢復當中。」
利潤回升持續性還需進一步觀察
從累計值來看,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4月份收窄8.1個百分點。朱虹說,儘管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實現今年以來首次增長,但疫情影響下市場需求依然偏弱,利潤回升的持續性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下階段,要積極貫徹落實各項援企助企政策,穩住經濟基本盤,促進工業經濟回升向好。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表示:「中國工業生產韌性、恢復能力的彈性比較強。但是也要看到,工業企業效益的恢復也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下一步要加快需求的恢復,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才能促進工業經濟平穩持續復甦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