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公園還能看非遺。廣州越秀公園於6月25日至27日在園內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開展非遺文化進景區——越秀山下看「紙尖上的端午」系列主題展覽。
越秀公園是全市性綜合公園,是廣州老城中軸線的起點和標誌,見證了廣州城二千餘年的發展歷程,文物史跡十分豐富。越秀公園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越秀公園將加大非遺文化元素的引進力度,定期開展多種層次非遺文化交流、展覽活動,讓非遺文化成為公園的一個品牌文化,逐步使公園成為非遺文化傳播的活動陣地。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的、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相傳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在越秀公園開展的龍舟非遺文化展覽,展出龍船、龍頭、龍尾、鼓、羅傘、神鬥、旗幟等龍舟文化非遺展品,讓觀眾可以盡情深入了解龍舟文化的點點滴滴。
展覽期間,龍舟的龍頭龍尾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偉潮將來到現場,為現場觀眾娓娓道來龍舟的起源、龍舟的種類、嶺南村落習俗和龍頭龍尾的製作過程,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龍舟文化。
非遺通草畫傳承教育團隊的師生與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一起將在展覽現場開展互動,介紹通草畫內容,並現場創作與端午節慶相關的通草畫。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深節日氛圍和傳遞廣州的節慶風俗,廣州郵政在活動現場設立了「龍舟郵局」,市民可前往「龍舟郵局」加蓋「端午」特色紀念戳,手寫一份「時光漫郵」,親手用火漆戳封印祝福,讓市民回歸最傳統的方式,寄一份相思一份期許,寄去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美好節日願望。
除了觀看展覽,在端午文創市集,五色絲線手環、廣式酥餅、香包以及石頭記等文創產品令人印象深刻,市民遊客不僅在這裡能淘到跟端午節傳統密切相關的物品,還能現場製作端午粽、艾草青團,感受節日的趣味,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非遺走進廣州越秀公園無疑繪就了嶺南非遺創新傳承的新篇章,進一步維護和拓展了非遺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成為景區旅遊的新亮點,有利於推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並進,為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提供新引擎新動力。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 通訊員 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