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歌詞大家估計都不陌生:「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選擇合適的人,也許通過眼神就能夠一下子判定。
但是,在面試考場上,可不是光對對眼神就能夠獲得考官的青睞,考生座上的你除了要「眉飛色舞」又鎮定自若之外,更要能「口若懸河」,那樣才能綻放屬於你的才華光彩。
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如何打破面試考場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話可說的窘境。
當然,我們先來剖析一下作為考生在面試現場為何會無話可說?說起這,各位「小朋友」是不是腦海中有許多疑問,「???」「這是為啥啊,我平時都挺能說的啊!」「平時雖然話是少了點,可這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不應該呀?」……那麼,這是為啥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如下幾點:
平日生活中,我們當然能夠面對諸多熱門美食、電影、偶像等講個滔滔不絕,因為這都是耳熟能詳的,這並不稀奇。而在考場上我們面對的面試考題內容,雖然也並非沒有聽過或接觸過,但是實際熟悉度偏低,往往容易出現「看題不是題,看句不是句,看字不是字」的頭腦空白或恍惚的局面,實際上,反映的就是對於面試題型所涉及的話題並不熟悉,缺乏靈感,無法思考到更多的想法、觀點,當然就會啞口無言、無話可說了。
一方面,是沒有思路。拿到面試題目,處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式迷惘中,不知從何入手,只能夠無話可說或者草草幾句話收場。另一方面,是思路不發散,即分析的思路廣度、寬度、深度不夠。具體來說就是分析維度、分析方法缺少或過於僵化,導致內容分析的全面性不佳。
大家想想這樣一個細節,如果在一天中幾乎沒怎麼講話,那麼突然間開口說話,會發現跟別人交流分享的話題就算很熟悉,但是也容易嘴巴跟不上腦袋,想說清楚一句話得費很大勁,而且還總感覺言不達意或者乾巴得要緊,這往往是由於暫時性丟失語感所導致的。
因此,想要打破面試中無話可說的窘境,還得對症下藥,那麼,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幾個方法:
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進入面試階段,還是要有更多的準備才行,需要努力去加強對面試題目話題的了解,以提升話題相關知識的敏感度,這樣才能在作答中做到有話可講、言之有物,且又能夠如數家珍般自然、流暢。
一是建立直覺思維,通過捕抓題幹的關鍵詞,根據關鍵詞展開聯想(如圍繞關鍵詞,提問「我能想到什麼?」「這是啥?」「我有沒有接觸過?」形成直觀答題內容。
二是練習發散和遞進思維,一方面,訓練不同且靈活的分析方法、多種分析維度,拓展分析的廣度,如:主體分析、領域分析、層面分析、內外分析、直接間接分析等;另一方面,練習遞進思維,思維層層遞進,挖掘本質,如:空白罰單一人性化執法法治社會一文明社會等。
每天劃定時間選定好文章進行朗讀,早中晚都行,文章可以是如各大官方網站(人民網、光明網、法制網等)時評文章,如此一來,既可以拓寬知識面,鍛鍊文章文思邏輯,還可以提升表達語言豐富性。
當然,甚至是可以模仿體育等節目解說員、導遊介紹家鄉等,演繹中放飛自我,強化口語表達真情實感。不過,凡事過猶不及,朗讀過程中要保護好嗓子,切忌過度。總之,欲要考場口若懸河,還須考前暢所欲言。
好了,同學們,說了那麼多,相信大家對於應對面試中無話可說的問題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當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破解面試現場無話可說並非無招,但要做到侃侃而談也並非易事,只有下得了苦功,才能獲得到甜果,還是要多加練習喲!不負韶華,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