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下架了所有存款產品,我的錢怎麼辦?

2020-12-22 潘潘聊科技

今天一則突發新聞,說支付寶下架了所有的存款產品,很多朋友跑來問說,自己的錢會不會丟。還是照例先給結論:錢不會丟,大可放心。那麼,為什麼要下架呢?

別著急,我將從這些方面為你一一展開,希望能幫你理解,先看個目錄:

1. 什麼是網際網路存款?2. 為什麼網際網路平臺要做這個買賣?3. 為什麼網際網路存款的利息這麼高?4. 這麼好的產品,為什麼要下架?5. 如果已經買了,會有影響嗎?6. 如果還沒買,以後有什麼產品可以替代?

在了解原因之前,先來補充一點背景知識:

什麼是網際網路存款?

過去,我們把錢存在銀行,這中間的債權債務關係為存款人和銀行。

現在,為了方便銀行攬儲,許多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始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向公眾提供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方便快捷,債權債務關係仍然為存款人和銀行。

說到這兒,你可能想問,這些平臺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好處當然大大滴!

傳統銀行每年的攬儲壓力巨大,如果你身邊有在銀行工作的朋友應該知道,通常到了年底,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小的蚊子也是肉」

在過去網際網路並不發達的時代,你充其量也就最多能發動的也就是全市這麼幾十萬人。

可網際網路普及了之後就不一樣了,比如螞蟻、京東、小米,這些平臺每天都是上億級的用戶,跟過去相比,拓客渠道直接翻了少說100倍。

再加上,在攬儲這件事上,一般中小銀行都沒什麼優勢,除了多給返點,上浮利率這些手段外,跟大銀行相比也確實沒啥優勢。

不過,如果有了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小米金融這種大平臺的加持,全國人民不僅能夠方便快捷地買到全國各地中小銀行的存款產品,還能從中對比,選出收益高、門檻低的產品,所以,這無疑為中小銀行緩解了流動性的壓力。

別忘了,銀行是靠什麼賺錢的?最主要就是靠差價。

簡單點說:銀行從儲戶這裡用3%的利息攬儲,再用6%的利息貸款給其他需要用錢的企業或個人,這中間的差價就是銀行最大的收入來源。

所以,每到年底,當銀行開始做年終清算時,就要盤點盤點自己柜子裡的存款還夠不夠了,如果不夠的話,一旦過年遇上客戶都來取錢,那就很有可能付不出來了,就是你可能在電視裡聽到過的「擠兌」。

2. 為什麼網際網路平臺要做這個買賣?

首先,對網際網路平臺來說,很重要的一個考量因素叫做:活躍度。

比如螞蟻金服,上面有黃金、理財、保險、基金,這些用戶在全中國都是小眾,真正的大眾是存款用戶。

我找到一份興業銀行2018年的報告:

從結構上看,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的70%配置於存款(不含理財),高於35%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對於我國目前的居民收入水平來說也是偏高的,加入理財以後這個結論就更加顯著。未來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金融資產結構將更加多元化,存款佔比將下降,而其他資產特別是基金、保險、股票等佔比將提升。

支付寶為了吸引更多的普通老百姓,選擇上架存款產品是必然的,因為這才是絕對大多數,這才能吸引大家頻繁地關注支付寶,才能影響活躍度數據。

作為平臺,支付寶僅僅是同銀行合作,充當了銀行此存款產品的入口。因為支付寶上的客戶眾多,幫助銀行分銷存款產品,自身也可以得到部分合作收益,以及更好的服務客戶的多項理財需求。

所以這種合作對於支付寶和銀行來說是個雙贏局面。

3. 為什麼網際網路平臺的存款利息可以這麼高?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為什麼我在當地買不到收益這麼高的產品,但在支付寶上可以?

我隨便找了兩張截圖,供大家參考,第一張是京東金融的,第二張是支付寶的:

京東金融app
支付寶app

說起原因,不得不提網際網路存款的首發地,微眾銀行。

2018年8月,微眾銀行推出存款產品「智能存款+」,9月份正式面向大眾開放,該產品基本隨存隨取,靠檔計息,年化利率最高可以達到4.5%,並且額度限制寬鬆。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際網路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走跌的背景下,「智能存款+」憑藉著存取靈活、收益高等優點迅速走紅。並推動微眾銀行存款餘額從2017年末的533.6億飆升至2018年末的1544.78億,全年新增超過1000億,與此同時此前一直依賴的同業負債由2017年452億下滑至207億。

然而好景不長,彼時監管層約談相關方,主要考慮到一旦出現投資者集中提前支取,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另外則擔心高利率可能擾亂市場。這使得微眾銀行「智能存款+」推出後僅4個月,12月28日,便宣布稱由於銷售火爆,「智能存款+」即將售罄,因此限時開放存入。

不過即便如此,存款產品的創新熱潮就此被點燃。此後,多家民營銀行相繼推出智能存款產品。但由於一般中小銀行並不具有微眾所擁有的品牌和流量優勢,且面臨負債和業務發展訴求,他們不得不尋求與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合作。

與此同時,伴隨著2017年後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臺,金融產品需要持牌金融機構創設和提供,地方金交所產品、網際網路保險(萬能險、投連險)等產品逐步減少,網際網路平臺上能夠銷售的固定收益產品越來越少,遠不能滿足網際網路平臺的用戶投資需求。在此背景下,銀行的存款產品保本收益又穩定,兩者一拍即合。

從去年起,以吉林億聯銀行、山東藍海銀行、福建華通銀行為代表的一批中小銀行,大舉進軍網際網路存款領域。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的流量優勢,其存款規模得以快速增長,有的平臺存款規模佔其各項存款比重達83%。其中,異地存款佔絕大部分。

據銀行財報披露,2019年,吉林億聯銀行的存款餘額從86.56億元增至250.58億元,山東藍海銀行的存款餘額從108.85億元增至225.43億元,福建華通銀行的存款餘額從14.36億元上升到70.77億元。

今年以來,雖然貨幣市場利率持續下行,一些存款吃緊的中小銀行還是給出了接近5%的年化利率,以高收益和零風險為賣點,繼續保持擴張態勢。

此外加入網際網路存款戰局的玩家越來越「下沉」,諸如貴州烏當農商銀行、新疆哈密銀行、雲南曲靖市商業銀行和四川自貢銀行等。

據相關統計,作為最早開始代銷銀行存款產品的京東金融合作銀行數量拔得頭籌,截至11月19日,合作銀行為71家。此外兩家主流網際網路平臺支付寶和度小滿金融分別與12家、17家銀行合作代銷存款產品。(節選自騰訊新聞客戶端)

儘管監管已經幾次出手,已經對靠檔計息的「活期高息」產品做了下架處理,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依然有其獨有的收益優勢吸引著投資者,在當前攬儲壓力較大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其列,以期拓寬攬儲渠道、獲取客戶和資金。

4. 為什麼要下架?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飲鴆止渴」。

簡單來說,就是「中小銀行對儲戶說「我行我要我做得到」,儲戶因為辨別能力差,於是相信了,但事實上,中小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還遠遠到不了hold住這麼大盤子的時候」。

這次事件的導火索,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的發文《線上平臺: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文中,他指出了網際網路平臺和這些銀行的問題,覺得長的可以掠過,不過寫得很中肯:

加總目前11家頭部平臺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50多家,絕大部分為中小銀行。單戶存款金額大都在50萬元(含)以下。

(一)部分銀行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增長迅速,規模較高。有的中小銀行從今年4月才開通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業務,短短幾個月時間已吸收存款200多億元,佔其各項存款的比例快速攀升至25%。某銀行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吸收存款總額甚至佔到其各項存款的70%。

(二)部分銀行依靠網際網路平臺吸儲,存款結構大變。某家銀行的儲蓄存款基礎相對薄弱,儲蓄存款佔各項存款的比例在2019年末時僅為36%,而目前這一比例已經飆升到85%,平臺存款佔各項存款的比例達83%,主要是異地個人儲蓄存款,平臺存款已成為存款的主要來源。

(三)部分高風險機構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吸收存款,有的佔存款的比例已達70%。這些高風險機構自身抵禦風險能力較弱,網際網路平臺存款佔比過高進一步增加了其負債資金的不穩定性,飲鴆止渴,流動性隱患突出。

(四)部分銀行依靠平臺存款彌補流動性缺口,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同業融資。部分問題中小銀行資產流動性和負債流動性同時受到擠壓,依靠網際網路平臺存款使其得以維持存量負債周轉或支撐資產擴張。如某家銀行今年以來的同業負債大幅下滑,同期的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卻實現較快增長。從更深層次看,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對同業融資的替代,實質上銀行與銀行間的同業關係,變成了異地儲戶與銀行的直接關係。但是,同業風險識別能力高,儲戶風險識別能力低。

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的一些特點和問題需要關注

(一)網際網路平臺模式為客戶提供了存款購買接口,實質是存款營銷行為。監管要求商業銀行應進一步規範吸收存款行為,不得通過第三方中介吸收存款。此類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為客戶購買存款產品提供了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從實質上看是一種營銷行為。

(二)地方法人銀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業務已拓展至全國。中小銀行吸收網際網路存款突破了傳統渠道的空間限制,從資金來源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與立足於當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存在偏差。

(三)有意突出存款保險保障的宣傳,暗示「零風險、高收益」,便於用較高利率吸引儲戶。網際網路平臺銷售的存款產品都會在顯著位置向客戶強調相關產品在50萬限額內受到存款保險全額保障。暗示無論哪種類型銀行、在哪個區域,存款產品利率如何,都將由存款保險兜底。在這種「零風險」導向下,消費者傾向於簡單根據利率高低選擇產品,使得本應根據機構區位、類型、規模、風險等因素形成的利率溢價機制受到歪曲。

(四)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的特有屬性,對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具有開放性、利率敏感性高、異地客戶為主、客戶粘性低、隨時支取等特徵,存款穩定性遠低於線下,增加了中小銀行的流動性管理難度。同時,平臺存款全額計入個人存款,導致流動性匹配率、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和核心負債比例高估。

5. 如果已經買了,會有影響嗎?

先說結論:螞蟻集團方面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所以,大可放心。

除此之外,存款產品還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

6. 如果還沒買,以後有什麼產品可以替代?

存款產品之所以這麼多年受到廣大中國老百姓的喜歡,最簡單的原因就是:保本保息。

所以,能成為替代品的,我也為了做了總結:

貨幣基金:比如餘額寶,招商銀行朝朝盈,中信銀行薪金煲等等,可以替代平時的小存款;純債基金:注意申購費率,一般拿得越久手續費越低;

3. 銀行或保險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需要看清楚說明書,不要瞎買。而且銀行理財是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切記買前仔細一點。

相關焦點

  • 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已經持有的怎麼辦?
    前段時間,支付寶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後,最近京東、百度等也緊急下架了這些網際網路存款。 那麼,已經在支付寶或者這些平臺買了網際網路存款的怎麼辦? 其實也不用擔心,這次這些平臺都是主動下架,說明風險還在可控範圍內。 而且網際網路存款也是屬於銀行存款,網際網路只是三方平臺,提供一個銷售渠道,背後本質還是銀行存款產品。
  • 支付寶、微信等下架存款產品,已買怎辦?餘額寶寶寶類還安全嗎?
    先是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後京東金融、微信理財通跟著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為何巨頭們突然要接連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我們已經買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怎麼辦? 餘額寶、微信零錢通、餘額+等寶寶類產品受影響嗎?這些問題,我們一一來分析。
  • 螞蟻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尹哲)12月18日,觀察者網注意到,目前支付寶針對未持有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用戶,已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下線處理。隨後,螞蟻集團相關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主動下架平臺上所有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最近兩年,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開始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存款產品。
  • 支付寶涉非法業務,下架全部存款產品後"一夜回到解放前"? ...
    螞蟻集團最新的一個爆炸新聞是,12月18日支付寶下架了全部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螞蟻集團還特別強調,這是配合監管政策的「主動下架」。支付寶的確是所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中最早下架全部存款產品的。事實上,從接入銀行存款產品的數量和規模上看,京東金融才是NO.1。
  • 支付寶之後,又有三家平臺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21財經 APP李願12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繼支付寶後,度小滿金融、騰訊理財通、攜程金融APP也全部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而包括陸金所、京東金融、360你財富、天星金融、滴滴金融APP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仍在銷售。度小滿金融、騰訊理財通相關人士均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確認了上述事實。
  • 支付寶微信下架網際網路存款 專家解釋其中緣由
    儘管圍繞著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話題不斷,尤其是近些天支付寶微信等很多大平臺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紛紛下架,更是引發業界關注。據證券日報報導稱,此次網際網路平臺下架存款產品行動的背後,預示著新一輪嚴監管的到來。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接受採訪時表示,後續監管部門或將針對網際網路存款出臺專門的監管辦法。儘管還有部分平臺仍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在售,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更大規模的下架只是時間問題。而整個事件的導火索,或許就是本月18日螞蟻集團旗下的支付寶App「銀行存款」功能主動下架多家銀行的存款產品,以後不再銷售。
  • 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窗
    該圖片由SplitShire在Pixabay發布 01 寫在開頭 在支付寶下架銀行存款的特殊時期,我發現了一款利率
  • 銀行存款「變天」了,我的錢該怎麼辦?
    這不,在六大銀行發布公告後,支付寶、京東、微信理財通、度小滿、攜程金融APP等,也下架了所有存款產品。01買了這類存款產品,我的存款會受影響嗎?產品因監管下架,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事情。但對我們來說,更關心的則是,我現在買的這些產品會不會有影響?
  • 支付寶「清空」銀行存款產品
    支付寶是屬於螞蟻集團旗下的產品,支付寶的誕生,改變了用戶的支付方式,但由於之前螞蟻事件的影響,支付寶最近也出現了一些新規變動。最新消息:支付寶目前已經下線了銀行的存款產品,未持有存款產品的用戶,在相關頁面已經無法看到銀行存款產品。
  • 支付寶突然下架銀行存款!網友:發生什麼事了?
    12月18日,網上陸續傳出螞蟻集團下架銀行存款的消息,兩分鐘金融一開始還有些不信,結果打開支付寶一看,上面果然沒有了「銀行存款」。不過目前打開京東金融、度小滿錢包等,相關產品依然還是存在的!因此支付寶下架銀行存款一事,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支付寶突然下架銀行存款!與京東金融、度小滿錢包等相比,支付寶在銀行存款上的「經營」算是比較遲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些銀行存款產品都是藏身「理財」欄目中,很難找到。
  • 銀行攬存大戰關口 支付寶、度小滿相繼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銀行攬存大戰關口,支付寶、度小滿相繼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網際網路存款屬於「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文|嚴沁雯 張威 唐郡年底正值攬存大戰,以往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大熱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 山雨欲來風滿樓 螞蟻提前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螞蟻集團下架了所有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對已經購買的用戶,持有產品不受影響。螞蟻集團的支付寶APP上有許多銀行存款產品,而且利率都不低。實際上網際網路平臺上賣銀行定期存款產品,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跟大行不同,股份制銀行以及一些城商行、民營銀行,網點很少,很難跨出地域營業,用戶較少,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吸引存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些銀行在利率上就比較慷慨,可以按照監管要求的定格利率給用戶,比如錦州銀行等在支付寶上5年期存款可以給到4.8%,三年期利率可以給到4%,比起大銀行利率高很多。
  • 螞蟻集團緊急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但還有大平臺在賣
    螞蟻集團緊急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但還有大平臺在賣) 網際網路定期存款市場,山雨欲來。
  • 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到底什麼情況?
    近期,監管多次對網際網路存款存在的問題發聲。12月18日,記者證實,支付寶目前針對未持有網際網路存款的用戶,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了下線處理。有分析稱,預計下一步其他平臺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12月18日,記者獲悉,支付寶APP全面下架銀行存款產品。
  • 支付寶緊急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
    12月18日,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僅對已購買產品用戶可見。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僅對已購買產品用戶可見12月18日,據北京商報報導,除了已持有銀行存款產品的用戶外,目前,支付寶針對未持有網際網路存款的用戶,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了下線處理。
  • 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到底什麼情況?
    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到底什麼情況?12月18日,記者證實,支付寶目前針對未持有網際網路存款的用戶,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了下線處理。有分析稱,預計下一步其他平臺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12月18日,記者獲悉,支付寶APP全面下架銀行存款產品。除了已持有銀行存款產品的用戶外,其餘人員均不能再在其理財頁面找到「銀行存款」這一欄目。
  • 支付寶下架存款產品,網際網路理財平臺高管惴惴不安,互金監管風暴將至
    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可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產品,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此次六大行發公告叫停靠檔計息存款產品,可能意味著未來各家銀行的此類產品將全部下架,既包括網際網路渠道的,也包括自有渠道。」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12月18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 螞蟻集團緊急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但還有大平臺在賣
    網際網路定期存款市場,山雨欲來。12月18日,螞蟻集團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根據監管部門對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螞蟻會認真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
  • 螞蟻集團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12月18日 消息:據北京商報報導,今日,針對「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一事,螞蟻方面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螞蟻會認真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
  • 高息存款不再?央行發聲後,螞蟻主動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四川在線記者 田姣 高杲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兩次公開場合談到網際網路存款風險後,螞蟻集團最近悄然下架了支付寶APP上的銀行存款產品。四川在線記者在登陸支付寶APP後發現,在「理財產品」頻道「市場」這一欄已經沒有「銀行存款」這一功能,僅剩下保險理財和基金產品。對此,螞蟻集團方面向四川在線記者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