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初就是一次上岸的,而且行測只考了73分,申論68分,所以有些時候運氣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備考的方式,先拼實力,再拼運氣,等我們備考的感覺差不多了,倒是可以去焚香沐浴一番,祈求自己的好運。
我是18年畢業,直接備考的公務員一次上岸,以我的備考經驗來說,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比只顧悶頭刷題有效率的多。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備考經歷,首先是行測方面,我認為備考行測之前大家首先要克服或者說認識到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考試時間的問題
行測大部分都是選擇題,根據地區的不同,有的可能會多幾道,但也都是在130道左右浮動,在120的考試時間下做這麼多題顯然是很難達成的,所以我們在平常刷真題的時候,也要提前掌控考試時的時間節奏,時間一到,直接丟筆,管它題做沒做完呢,這樣事先養成習慣,我們考試的時候才不會因為時間不夠而感覺到緊張,平常備考的時候,看看每次剩下多少題,剩的都是什麼題,這樣也能準確的知道自己的複習情況和對哪些模塊掌握不熟練,可謂是一舉三得
第二需要克服的問題,選擇困難症
由於行測的120道題都是選擇題,所以對於選擇困難證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而產生這種症狀的原因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想做對,所以有強迫症。一道題第一遍讀不懂總想反覆讀,不然不放心。最終導致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做不完。
二是想做快,結果盲目追求速度導致正確率下降。刷了很多題但感覺有瓶頸,分數和速度無法兼顧,這些問題都是可以用後面講到的方法來克服的,我們先一步一步來。
第三需要克服的問題 先做會,再做對
這是之前我們在做數學考試選擇題的時候,經常會發生的事,硬揪著一道題不放,有些老師設置題目的時候很是刁鑽,在第三道題,給你設置個難的,彎彎繞繞多的,容易做錯的。
然後在最後的十道,十一道給你來個送分題。這種套路就是為了坑那些喜歡死扣一道題的學生。到了交卷時,前面的難題沒做出來,後面的送分題因為時間不夠也沒做,這時候看著學生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時臉上悔恨的表情,會不會感覺到一種異樣的快感呢。
行測考試中也是這樣,儘量保證把所有題都看完,先做會的,保證會的都能做對,然後再去攻克難題,偏題,爭取把分數最大化。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要求很難達成,但當你聽到我的複習方式時,可能會有新的收穫。因為我當時是應屆畢業生,在學校還要準備畢業論文,因此沒有報線下的補習班,選擇了通過網課的學習記錄筆記,建議大家選擇自己適合的網課去學習,當時我用的是粉筆系統課,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這門課,內容講解的全面細緻,一節課最低就是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是關於技巧性的方面不是很多,非常適合基礎學習,很適合我們這種公考小白入手。
當時用的也是粉筆的真題,配合著視頻,效果還不錯,但時間一長就發現了一些上述的問題,一是整體的速度一直提不上去,二是對於某些題沒有技巧性的講解,該不會還是不會,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後來就換了阿甘上岸說,畢竟術業有專攻,雖然基礎有些不夠全面,但是對於行測的解題技巧可謂是面面俱到。
就比如在邏輯推理模塊的題中會詳細講解什麼叫交叉關係,什麼叫並列包容關係。
並列關係是按同一標準分類的,沒有交集:而交叉關係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一個事物,而且有交集,比如碩士和博士是並列關係,都是從學位的標準來分類的,而且沒有交集:博士和教師是交叉關係,博士是從學位的角度分類,而教師是從職業的角度分類,所以有交集,以後再遇到了類似的題便可以按照這種解題思路來,輕鬆解決選擇困難證。
像數量關係題,視頻中也會講些解題的公式,到時遇到類似的題,不需要多長時間思考,直接代入公式就可以解決,這些都是技巧性的東西,只要能夠融會貫通,那做題速度就會有保障,成績的提升自然也不在話下。我當初就是,粉筆打基礎,阿甘用來技巧性的提升。考試時的行測成績也達到了73分,雖然只是勉強過線,但只要能上岸就是好成績。
申論篇
由於申論的評分沒有一個標準的參考答案,更多的是主觀印象,所以說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他們唯一的評分方式就是採點給分,而且申論的字體也是基礎,不要求你寫的多好看,但是一定要工整,起碼看起來整潔,讓人心裡舒服。
申論前面幾道題都是給你一段材料讓你自己分析,這類型的題,只要抓住原因,問題,影響和對策這幾點去回答基本上是錯不太多的,不過要注意一定要結合材料進行回答。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抄題了,先自己回答,回答後對著機構的答案看一下,看它們的結構和用詞,久而久之,抄的多了,自己就能總結出一套方法來。
最後的大作文就看自己的了,平時多關心一下時事新聞,多看些官方新聞稿的評論,最好在備考前期就養成一周一篇小作文的習慣,後期專門複習的時候儘量每天一篇人民日報評述裡的文章,做好筆記,將好的句子,能夠通用的句子摘抄出來,特別是每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這樣一來你的申論成績也不會太差。
筆試通過後在進行挑選崗位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為了上岸隨便去一個地方,現在的政策,在一個地方一待可就要待五年,五年足夠改變很多了。所以說我們在挑選崗位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因為對崗位的不滿意,而選擇,二考,三考的人也不在少數,都已經決定要往這條路上發展了,也付出努力了,筆試也過了,可不能栽在崗位上。
以上就是我當初進行備考時的經驗了,也不算多,但大部分都是乾貨,如果能對你起到幫助的話,請給我一個小小的贊。在這裡再提一嘴,備考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說並不存在一個最好的備考方法,只有一個最適合的,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