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 The latest report shows that Scoot has been profitable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and the merger of Scoot and Tiger Airlines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future, Scoot may still replace routes from SilkAi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oup will continue.
2017年7月25日,酷航與虎航正式完成整合,兩家公司以酷航品牌運營所有客機。酷航和虎航在同一執照(AOC)下運營。酷航的航班二字碼將從此前的TZ變更為虎航航班此前使用的代碼TR。虎航網站與APP都停止使用。
5月17日,酷航母公司新加坡航空集團公布酷航2017/18財年(截止2018年3月底)業績,酷航收入達到1.9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單位收益(yield)提升1.7%。運營利潤7700萬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1000萬美元。
2011年5月由母公司新加坡航空集團宣布成立的酷航,2012年6月正式開航運營新加坡至雪梨、新加坡至黃金海岸航線。2015/16財年第四季度(即2016年1月-3月)酷航首度實現季度盈利,全財年運營利潤2800萬美元。隨後兩個財年酷航亦實現盈利。
整合後酷航客座率提高
新加坡航空集團在2017年4月開始的新一財年將虎航與酷航客運量合併公布,2017/18財年酷航客運量950.7萬人次,比上一財年兩家公司合計客運量850.3萬人次增長11.8%。客座率比上一財年提升3.3個百分點達到85.7%,多個月份客座率創歷年新高。從酷航不同區域的客座率觀察,東亞航線客座率相對穩定,西亞航線客座率較低。而其它區域航線(包括酷航2017年開通雅典航線、夏威夷航線)也保持80%客座率之上。
酷航機隊快速發展
酷航成立之初,使用新航777-200運營,從2015年1月接收第一架波音787「夢想啟航號」(Dream start)開始,到2015年9月酷航宣布777飛機在酷航全部退役,酷航用不到一年時間很快完成了機隊更新。新加坡航空此前將全部787-8與787-9訂單交給酷航。完成機隊更新後,酷航機隊平均機齡大幅降低,使用787飛機使酷航成本降低(燃油成本降低25%),飛機利用率提高20%。
由於東南亞航空業面臨運力過剩,2014年10月虎航將12架飛機折價轉租給印度的湛藍航空(IndiGo),租期三至四年。2015年第一季度,虎航完成了轉租的12架飛機交付。在2017/18財年酷航(虎航)將收回轉租的3架A320,其中2架租約到期。故酷航在2017/18財年末機隊擁有24架A320系列飛機(22架A320和2架A319)與16架787,包括6架375座的787-9,6架335座的787-8,4架329座的787-8。
截止2017/18財年結束,酷航共擁有此前屬於虎航的39架A320neo及11架選擇性訂單,以及最初20架787訂單中最後4架787。在2018/19財年,酷航計劃接收2架787-9、2架A320neo與8架從湛藍航空退租而來的A320,同時退租1架A320與1架A319。
由於A320neo航程更遠,酷航或將使用A320neo取代執飛某些航線的787,讓這些寬體機在其它市場進行擴張。新加坡航空集團曾表示如果決定繼續擴張酷航的寬體機機隊,將會把原本為母公司訂購的787-10飛機訂單轉為787-8或787-9飛機交付給酷航。
酷航與新航集團協同持續深化
此前,新加坡航空集團對旗下航空公司定位為:新加坡航空提供遠程全服務航空服務、勝安航空提供區域航線全服務航空服務、酷航提供中遠程低成本航空服務、虎航提供區域低成本航空服務。藉此希望四家航空公司彼此產生更多的協同效應與客流。隨著酷航與虎航的合併意味著新加坡航空集團完成了低成本航空領域的深度整合。
根據不同市場客源結構的劃分,近年來酷航接替勝安航空執行部分航線。2015年10月換季,酷航接替勝安執行新加坡-杭州航線。在酷航與虎航合併後,擁有窄體機的酷航再次接替了幾條勝安航空的航線。2017年10月換季酷航接替勝安航空執行新加坡-古晉、新加坡-巨港航線。勝安航空接替酷航執行新加坡-仰光航線。2017年12月新加坡航空與勝安航空在酷航的十餘條航線實施代碼共享合作,包括中國的所有航點。2018年年初,勝安航空宣布酷航接替勝安航空執行新加坡-蘭卡威、新加坡-北乾巴魯、新加坡-卡利博航線。2018年2月美國DOT批准酷航與新航的代碼共享合作。此外,新航有意將酷航加入到新航與漢莎航空的聯營協議中。
目前酷航與新航、勝安共飛26條航線,在一些時刻緊張機場(廣州、馬尼拉、香港、深圳)及酷航、勝安共飛航線上,未來新航集團仍有可能調整旗下實際執行這些航線的航空公司,同時調整、優化彼此時刻,實現集團的整體協同與差異。
根據最新的計劃,酷航將在2018年6月20日開通新加坡-柏林航線。近年來柏林已成為歐洲低成本航空重點發展的機場,低成本航空比例接近50%。從新航集團角度而言,安排酷航執行該航線符合集團整體利益。2018年7月2日酷航將開通新加坡-南昌航線。加上接替勝安航空執行的航線,屆時酷航的航線網絡將覆蓋18個國家的67個航點。筆者認為,從集團角度考慮,未來酷航有可能接替新航執行巴塞隆納、羅馬、伊斯坦堡等休閒色彩更濃或低成本航空比例較高的歐洲航點。
最新的消息顯示,新航將斥巨資對勝安航空客艙產品進行升級,未來勝安航空將最終合併入新加坡航空。這意味著未來新加坡航空集團內旗下將僅擁有兩個航空品牌,一個全服務航空品牌新加坡航空,另一個則是定位休閒、低成本的酷航。兩家公司擁有基於各自目標客源的航線網絡。兩家公司通過代碼共享的形式協同。無獨有偶,今年日本的兩家全服務航空集團也推出類似的改革計劃,詳見:CADAS:日本低成本航空再度整合 集團化趨勢明顯。這是否代表未來大型全服務航空集團的發展方向值得持續關注。
更多航空業分析合作請聯繫:CADAS@CARNOC.com。
CADAS(www.CADAS.com.cn)只關注真相。
CADAS分析師團隊是民航資源網專注於行業趨勢研究、市場觀察的研究團隊。團隊依託民航資源網第一時間掌握全球航空業資訊,藉助飛常準(VariFlight)大數據挖掘航空數據背後的秘密。匯聚各方力量為行業上下遊企業、個人客戶提供服務。
引用觀點請註明CADAS。
CADAS辦公地點:上海、北京
1薦聞榜
( )
更多文章和觀點請訪問羅之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