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0月18日——「HereThere藝術的未來:全球新銳設計成果展」在今日美術館3號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由SIA國際藝術教育主辦,聯合今日美術館傾力打造,SIA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劉子陽擔任展覽總策劃,Adrian Shaughnessy、Regular Practice擔任策展人。展覽匯聚了畢業於西方頂級藝術設計院校的100餘位新銳藝術家、設計師,涵蓋近30個不同專業領域,展出超過200件極富個性語言和時代特徵的作品。
作為藝術教育行業的領軍企業,SIA始終以「成為中國精英藝術教育引領者」為企業願景,注重挖掘學員潛力,培養批判性思維,為中國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人才。
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們畢業於30餘所全球頂尖藝術設計院校。他們初出茅廬、蓄勢待發,不拘於商業的桎梏,在動畫、建築、時尚、電影製作、純藝、遊戲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互動設計、插畫、室內設計、攝影等領域做出了極具價值的探索和嘗試。
活動現場,國內外參展藝術家代表、特邀藝術家及嘉賓等100餘人出席了當晚的開幕式。其中包括當代著名藝術家、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方振寧,702工作室設計師及創始人梅數值,日本裝置藝術家小原典子等人。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李芊潤,SIA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兼CEO劉子陽,策展人Adrian Shaughnessy及Regular Practice分別發表了演說。
左:SIA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兼CEO劉子陽
右: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李芊潤
策展人Regular Practice
策展人Adrian Shaughnessy
隨後,現場設置了分組導覽環節,由三位策展人引導到場嘉賓,按不同主題進行參觀並講解。為了給觀展者帶來更加新奇有趣的體驗,此次展覽還特別設置了創意十足的拍照道具。觀展者可與其進行拍照互動,切身感受藝術家們天馬行空的非凡想像力。
本次展覽最核心的部分,來自展覽本身對西方藝術和設計教學理念的洞察。不斷適應改變,迅速做出反應和創作背後的批判性思維是藝術作品集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這也是SIA想傳遞的價值觀——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和改變的藝術創造者。社會問題的關注體現在藝術家們的創作中,從此次展覽作品中,觀展者可以看到生活本身最真實的樣子。
SIA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兼CEO劉子陽表示:「HereThere是一場承載了當今國際頂尖藝術設計院校最前沿視野的展覽,也是一場關於藝術教育的思考。在這個急需創新與改變的時代,SIA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和個人風格塑造,幫助他們不斷適應挑戰,以敏銳的感觸能力、不受約束的實驗、批判性的眼光去解構這個世界。」
SIA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兼CEO劉子陽發表演講
通過展出的頂尖的藝術形式與藝術家創作中迸發出的靈感,觀展者不僅可以感受到全球最前沿的藝術設計作品帶來的震撼,也能近距離感受藝術教育對新銳藝術家們帶來的深遠影響,從而啟發對藝術教育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展覽將於11月3日結束。展期中,SIA國際藝術教育還將聯合不同機構和藝術界重量級嘉賓舉辦系列講座和大咖對談活動,暢談中西方藝術教育的區別及藝術的未來,帶現場觀眾感受多領域藝術家思維的碰撞,領略新銳藝術家們的巨大潛力。
系列講座及大咖對談活動一覽
時間 | 主題 | 場地 |
10月19號,15:00—17:00 | 藝術的未來·大師專場 | 從校園到實踐:藝術設計學習的出路 | 未來場 北京市朝陽區東直門外斜街56號C座 |
10月20號,19:00—21:00 | 藝術的未來·新銳設計師專場 | 當代設計師指南 | Page One |
10月27號, 15:00—16:30 | 藝術的未來·當代設計專場 | 觸手可及的互動設計 | 北京理工大學 |
11月2號,15:00—16:30 | 藝術的未來 · 設計應用專場 | 平面設計中的插畫語言 | 今日美術館 |
關於SIA國際藝術教育
SIA國際藝術教育隸屬於北京鯤鵬山水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於2011年成立於紐約曼哈頓。自創立至今,SIA國際藝術教育一直著眼於打造「國際化藝術指導、專業作品集培訓、留學藝術規劃、世界名校申請」的多元化服務體系。同時,SIA以尊重藝術,培養未來新興藝術家為基礎,致力於為學生建立正統的西方藝術思維方式。
到目前為止,SIA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0餘個專業、覆蓋國際藝術教育全產品線的藝術留學行業知名領導品牌,並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等十一大城市設有14所學習中心。截至目前,SIA幫助近7000名以上學員斬獲15600+英美專業排名前20藝術院校的Offer,名校申請率和市場佔有率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