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意圖
在平日裡,我們時常可以聽到稚嫩的聲音「1、2、3…」。是呀,這就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於身邊的許多事物都興趣濃厚,常用數數來表達他們探究的開始。利用這一點,我設計了小班數學活動《動物幼兒園》。主要以感知3以內的數與按要求匹配為主,並結合子課題《幼兒探究式活動中教師的介入》的研究,採用教師提問、多媒體、遊戲操作等方式介入,合理的開展活動,完成目標。
二、活動目標
1.能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
2.學習按要求進行匹配,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
四、活動過程
1.依次引出動物,感知3以內的數量。
(1)師:小朋友們看,這裡是動物幼兒園。今天幼兒園開學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師:這是誰呀?(這是熊貓老師。)
熊貓老師很早就到了幼兒園,聽!(播放羊叫聲)誰來上學了?
有幾隻小羊呢?白白的羊毛像什麼?
(3)師:接著會是誰來了呢?(聚光燈效果)你是怎麼知道的?猜猜有幾隻兔子?
小兔是怎麼來的呢?(跳)那有兩隻小兔我們就跳兩下好不好?
(4)師:這是誰呀?
看看有幾隻小雞?誰知道小雞是怎麼叫的呢?
那有三隻小雞我們叫幾下呢?一起來學一學。
(5)師:這時候,小狗和小貓一起來上學了。數數,小狗有幾隻?小貓又有幾隻?
(評析:此環節緊扣活動目標一展開,採用聽叫聲猜動物,學動物跳、叫等方式依次引出動物,從而引導幼兒數數,感知3以內的數。此環節數學氛圍濃厚,孩子們對於小動物們不同形式的出場也十分有興趣,注意力集中,為活動的開展起了個很好的開始。)
2.匹配遊戲,鞏固幼兒對動物的認識。
(1)師:小動物們在幼兒園裡上課、遊戲真開心。吃飯的時間到了,看看熊貓老師為小動物們準備了哪些好吃的呢?(青草、胡蘿蔔、小青蟲、肉骨頭、小魚)
(2)師:這些好吃的,應該分別送給誰呢?送幾個呢?
(3)師:送的時候可以和小動物說什麼?
請一幼兒示範餵食,並學說「*只**(小羊),*棵**(青草)給你吃」。
(4)幼兒操作。
師:老師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份送給小動物的食物,請你們從椅子下拿出來。想一想這些好吃的應該怎麼送?送的時候要說什麼?
(5)師:我們來看看**碗裡的食物是不是都是它最喜歡吃的呢?(送錯的食物請幼兒重新送)
(6)師:小動物們都吃到了各自喜歡的食物,真開心。放學的時間到了,我們來看看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播放錄音,熊貓老師說了什麼呀?
小動物的媽媽們呢?(原來她們都藏起來了,我們一起來找找。)
是**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一起喊她出來吧!(**媽媽,快出來吧!)
(評析:此環節以匹配為主,主要完成教學目標二,同時將餵食、找媽媽的遊戲與目標一感知3以內的數緊密結合起來,讓幼兒在玩中學,無形中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3.結束活動。
小動物們找到自己的媽媽,真開心。他們都很有禮貌的說「謝謝,謝謝小朋友們!」他們很感謝小朋友們,那我們應該對他們說什麼呢?
現在她們要回家了,我們也回去吧。
(評析:此環節是活動的結束部分,藉助小動物們的感謝之意,讓每一個天真的孩子都感受到成功與助人為樂的喜悅,延續著孩子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五、反思
活動中我將小動物依次出場環節與為小動物找媽媽環節設計製作成白板課件。其中運用到聽叫聲猜動物,學動物跳、叫等方式引出動物並數數,根據動物的相應特徵找出畫面中隱藏的媽媽們的方式,讓幼兒在白板課件的幫助下,通過聽、猜、找等遊戲手段,讓幼兒在玩中學,充分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而將給小動物餵食環節設計成幼兒動手操作,並安排在利用白板課件的兩環節之間,做到動靜結合,合理分配。將不同食物依次送給不同的動物吃,並能邊送邊講述,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能讓幼兒從中得到辨別與表述的提高。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意識到,在活動的設計和執行過程中,應堅持以孩子為主體,充分相信每位幼兒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在活動中還應提供自由、寬鬆、和諧的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認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得新知識。
更多「幼兒園大中小五大領域教案」,請關注!!
幼兒園教案網
✎《幼兒園教案網》公眾號:每天中午12點5分分享:幼兒園教案和課件PPT,說課稿,公開課、家長會、工作計劃等文案資料!服務幼師同仁,提升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