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12月15日訊 12月15日,首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新城市智慧館亮相青島市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全國首臺生活垃圾「四分類」全自動機器人及廚餘、餐廚垃圾智能化有機處理設備也將在此揭開面紗。
搶抓風口 鏈條重塑
為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香港中路街道轄區青島瑞吉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島加快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的風口處,研發團隊經過6個月的努力拼搏,投入經費600餘萬元,完成了全自動機器人生活垃圾「四分類」分揀及廚餘、餐廚垃圾智能化有機處理設備的軟體開發和產品製造,搶抓工業網際網路風口,實現轄區垃圾分類工作換道超車。針對垃圾分類普遍存在著分類收集不清晰、分類運輸不協調、分類處理不匹配等問題,全自動機器人垃圾分揀設備的研發將徹底破解垃圾分類全過程遇到的壁壘問題,將垃圾分類的全過程全鏈條升級重塑,從源頭投放、收集、運輸到末端處置,各環節相互銜接,實現垃圾分類「全閉環」,最大化地推動垃圾分類成果轉換、循環與利用。
破壁創新 智愈城市
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新城市智慧館突出「城市智愈力」,場館內的產品分層次、分區域地全方位展示智能化分揀設備的功能及現實意義,凸顯智能分揀設備「破壁」創新後在各個領域場景的應用能力,實現了垃圾資源化循環再造的深遠目標。智能化分揀設備更是突出「智慧」特色。以AI算法、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等技術為依託,通過視覺傳感器識別物品的表面結構、形狀與構成材料,進而判定物品種類,再以靈巧的機械臂自動揀選、分類,讓24小時垃圾分類分揀成為現實。瑞吉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垃圾分類智能化分揀設備在推動垃圾分類全過程重塑的同時,必將改變產業內部不同主體之間的關係,帶動垃圾資源化觀念的與時俱進,助推垃圾分類產業裂變升級。據了解,生活垃圾「四分類」抓取設備分揀速度4000件/小時,吸取設備分揀速度5700次/小時,分揀種類理論上沒有限制,效率是傳統人工分揀的30倍以上,根據場景需要可以進行個性化設計研發。
迎難而上 時代擔當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要求「加快數位化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然而,面對「垃圾圍城,來勢洶洶」的今日,各級政府一直在砥礪前行,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垃圾分類智慧化設備分揀越來越成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剛需」。而「新城市智慧館」立足我國垃圾分類現狀,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垃圾分類智能化設備的研發作為科技變革和城市化發展交匯的產物,智能分揀設備以技術手段對垃圾分類參與的城市治理環節進行賦能,並逐步重塑「智慧化」垃圾分類的城市運營和治理模式。前端實行智能化機器人分揀,中端實施環衛一體化收運,並打造與前端分類相匹配的終端處理能力。以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為目標,將廚餘、餐廚垃圾就地分揀後進行有機處理、通過油水分離提取生物柴油製造原料,提升我國廚餘、餐廚垃圾技術處置研發的效能。統籌社區、工業場所、醫療場所等各類生活垃圾處理,尤其在可回收物、廚餘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處理方面,分門別類智能分揀、智能化處置,統籌運轉,形成完善的垃圾收運體系。
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豐富的實踐中,香港中路街道攜手瑞吉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升垃圾分類全過程全鏈條處置能力、全要素聚合能力、全場景建設能力和全領域產品提供能力。
下一步,街道將攜手更多致力於垃圾分類產業的生態夥伴一同進行新時期垃圾分類智能化設施建設實踐,共築城市智能體,提升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續寫智慧城市更多「春天的故事」,為助力建設數字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鬥目標磨礪以須,倍道而進。(欒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