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諾夫哥羅德(英語:Nizhni Novgorod) 俄羅斯城市,機械工業中心、文化中心,下諾夫哥羅德州(Нижегоро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首府。位於伏爾加河與其支流奧卡河的匯流處,西距莫斯科400千米。人口約141萬。建於1221年。16世紀成為沙俄重要工商業中心。 是弗拉基米爾大公尤裡·弗謝沃洛多維奇建立的一座城市。在蘇茲達爾大公康斯坦丁·瓦西裡耶維奇之子安德烈·康斯坦丁諾維奇王公統治時期(1359年),下諾夫哥羅德變成了一個擁有相當大領土的獨立公國。下諾夫哥羅德公國於1393年被莫斯科大公瓦西裡一世吞併。
1817年馬卡爾耶夫斯基大市場遷來後,貿易繁榮。1849年建立造船廠,1862年至莫斯科的鐵路修通。城市地位加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工發展迅速,成為蘇聯重武器庫之一。1932年改名高爾基,1991年蘇聯解體後恢復舊名。機械工業是主導,佔工業產值的70%以上,產品有汽車、船舶、飛機、軍工產品和機庫等。石油加工、造紙和食品工業也很發達。是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5條鐵路交會點,伏爾加和奧卡河的重要河港,重要航空港。有多條油氣管線從薩拉託夫天然氣田和伏爾加-烏拉爾油田通此 。是高爾基的故鄉。有高爾基大學等10多所高校和數十個研究所。市區分為8個區,5個位於奧卡河東岸,西岸有3個區。與周圍許多城市共同組成城市集聚區。
克裡姆林宮是一組建築群,位於莫斯科的心臟地帶,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徵、總統府的所在地。克裡姆林宮的「克裡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在蒙古語中,是「堡壘」之意。位於俄羅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圍牆長2235米,厚6米,高14米,圍牆上有塔樓18座,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上,其中最壯觀、最著名的要屬帶有鳴鐘的救世主塔樓。5座最大的城門塔樓和箭樓裝上了紅寶石五角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克裡姆林宮紅星。克裡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莫斯科克裡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蹟的寶庫。
高爾基故居在莫斯科市中心卡恰洛夫街6號。門前釘著一塊牌子:「阿·馬·高爾基於1931年至1936年曾在這裡住過。」這是一棟灰色的兩層樓房,原來是俄國富翁裡亞布申斯基的私宅。1965年5月28日,高爾基故居被闢為紀念館正式接待參觀者。由於健康原因,高爾基的工作室、臥室和書房都安排在一樓。工作室的一切都擺放得十分整齊。窗口旁放著一張鋪著綠色呢子的寫字檯。由於高爾基身材高大,又身患肺病,醫生不允許他伏案工作,因此他的寫字檯比一般的桌子要高。寫字檯沒有抽屜,工作需要的東西全部放在桌子上。因為高爾基認為,紙張一放進抽屜,就會久久無人過問。高爾基不喜歡打字機,因為打字機的聲音會影響句子的節律。他的手稿上清晰、工整的字跡反映了作家對工作一絲不苟的態度。
伏爾加河(俄語:Волга;英語:Volga River)又譯窩瓦河,位於俄羅斯的西南部,全長3692千米[1] ,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注入裏海。伏爾加河在俄羅斯的國民經濟和人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俄羅斯人將伏爾加河稱為「母親河」,伊裡亞·葉菲莫維奇·列賓也曾畫過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