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2020年南開大學「決勝決戰勇擔當,同頻共振奔小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正在進行,「可愛的國 奮鬥的我」青年大學習宣講行動、「全面小康 擔當有我」投身脫貧攻堅實踐行動、「圓夢小康 我心向黨」迎接建黨100周年實踐行動、「學好民法典」法治精神宣講實踐行動和「返家鄉 在行動」助力家鄉發展實踐行動等五個專項行動正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展。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今年的暑期實踐嚴格按照團中央、團市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組織,學校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統一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感悟共產黨的初心和青年一代的使命。南開學子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重要講話精神,以迎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深入學習「四史」,在嚴格遵守當地和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的前提下,以家鄉所在地為主就近就便開展活動,紮根中國大地,把小我融入大我,通過社會實踐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貢獻南開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深入基層一線,助力全面小康
數百名學生緊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題,結合專業所學,通過社區報到、政務實踐、企業實踐、公益實踐、兼職鍛鍊等形式,開展線上訪談、實地調研,把握國情民情,感受黨和國家扶貧成果。同時,積極開展政策解讀、技能培訓、電商帶貨、資源對接、信息服務等活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貢獻。
暑期剛開始,商學院學生哈力奴爾·偌孜拜就結合專業所學,在家鄉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開展實踐。她對特克斯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進行線上訪談,了解當地脫貧攻堅項目庫;在幫扶對象家中進行政策解讀,深入宣傳國家的扶貧政策,走上田間地頭幫助貧困戶幹農活,還每天拿出一小時開展「雲支教」,通過自身實踐號召更多南開學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
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萬子菲來到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進行政務實踐,負責公文系統的發文和收文、複印列印、裝訂文件等日常事務工作;協助科室舉辦座談會,起草各類經濟運行分析報告、參與項目工程,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張譯壬積極參與社區基層工作,負責居民信息登記、出入證發放、進出人員健康檢查、宣傳居家與外出防疫知識等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王兆中來到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王獅鄉沙窪村,幫助當地扶貧辦公站進行清查摸底工作,對普查範圍內的全部建檔立卡戶基本信息進行清查核實。隨扶貧隊一共探訪54戶人家,核查64戶幫扶戶2017年至2019年的各類文件,在基層一線感受脫貧攻堅,貢獻綿薄之力。
化學學院5名學生和閻曉琦老師來到天津市薊州區果香峪,這裡因為農藥使用不當,果樹大面積枯死,他們對棗林進行挖根取樣,計劃回到實驗室進行處理分析。胡方中老師還通過網絡連線,為大家講解農藥有關知識。同學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能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助力鄉村發展。
深入學習「四史」,堅守初心使命
以迎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南開學子深入開展「四史」學習,充分利用家鄉周邊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革命舊址、檔案館等,開展黨性鍛鍊、課題研究、專項調研等紅色實踐,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力行,做到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馬克思主義學院秉持南開「知中國,服務中國」的優良傳統,紅色記憶宣講團前往贛南蘇區續寫「青蓮紫愛上蘇區紅」的故事,感受「四史」力量,感悟革命初心;研究生望道班黨支部在寧都縣東山壩開展「四史」學習宣講活動;學院學生宣講團成員在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在于都縣梓山鎮訪談扶貧幹部,調研老區脫貧攻堅成果。蘇區振興調研團來到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對興國列寧學校「南開書屋」進行維護、完善和升級,張貼書屋標識,懸掛嶄新牌匾,充分發揮南開書屋的思想引領作用,引導學生結合蘇區精神和南開精神,了解國史國情,堅定理想信念,擔當時代使命。
旅遊與服務學院師生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赴廣西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開展「四史」教育,回顧紅軍長徵歷程,感悟湘江戰役的英勇事跡,堅定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自己的信念。李中老師在這裡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主題教育課,號召大家通過學習「四史」武裝頭腦,提高擔當,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實踐隊還來到烈士紀念園為烈士們獻上花籃並且集體默哀,表達對紅軍英烈的永久紀念。2018級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生覃雪霜同學說:「我們如今和平安寧的生活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應當珍惜並為國家和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生命科學學院師生赴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就合作共建社會實踐基地進行電子籤約,校地合作延續良渚古城遺址文脈。此外,實踐隊還開展了良渚古城遺址生態環境考察監測與保護活動,開啟世界遺產保護新篇章;在環良渚遺址黨建聯盟黨建小院重溫入黨誓詞,感受富有溫度的人性化黨建模式;參觀考察良渚古城遺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等地,浸潤式體驗良渚文化周系列活動,厚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用所學所能守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
御汛風雨同舟,青年勇擔使命
近期,重慶、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貴州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風雨同舟御汛情,南開青年請出列」主題教育活動,我校團員青年、青年志願者積極投身防汛救災工作,展現新時代青年衝鋒在前、甘於奉獻的青春風採,繼續弘揚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展現出的南開品格和把小我融入大我的責任擔當。
金融學院張皓語在安徽蚌埠參與到淮北大堤的巡查防汛工作中,對大壩的背水側進行定期的檢查,確保沒有滲漏、翻沙鼓水等現象,防止出現坍塌、管湧甚至決堤情況。董謝忱承擔24小時值守哨所的任務,主要負責巡堤檢查管湧、浸水,做好萬全準備,如遇險情需緊急參與裝填、搬運沙袋,人工護堤。李俊澤積極參與鄱陽縣的防汛應急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宋祚軍進入安慶「雨季防汛巡查江堤和小區滲水點」小分隊,負責在長江大堤周邊尋找滲水口和在長江周邊小區尋找滲水點,防患於未然。來自湖南岳陽的劉志遠來到汨羅江畔,在防汛大堤上,穿著雨靴、戴著草帽,隨防汛小隊沿線排查安全隱患。在防汛救災的關鍵階段,南開青年主動擔當、積極投身家鄉服務,共同抵抗汛情。
宣講好民法典,講好戰「疫」故事
學校充分發揮「成才報國青年宣講團」的作用,加強集體備課、學習研討,開展學習宣講實踐活動。返家鄉學生結合個體成長、家鄉發展、抗疫成果,「以小見大」講好中國「戰疫」故事,同時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
法學院民法典精神學生宣講團同本科生第一、第二黨支部走進天津市南開區嘉陵北裡社區,開展民法典精神普法宣講活動,採取「一對一宣講、點對點答疑」的形式,對於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進行講解分享;聆聽和解答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以案釋法、以例明法;採取靈活生動的「擺攤」模式,設計製作主題傳單、紀念扇子、手持標語牌等豐富的普法宣傳品,深入社區隨遇隨講、精準宣傳,促進城市法治文明建設。
物理科學學院龍瑞霖組建「雲實踐」團隊,隊員們分別在家鄉所在地以政務實踐、公益活動等各類方式投身基層一線防疫工作,並以此為基礎展開調研,探索基層疫情防控機制的完善路徑。人工智慧學院吳思瑤來到所在縣城的圖書館開展公益實踐,負責大廳內幫助讀者使用自助辦證機辦理借書證,耐心的解答讀者提出的各方面問題;參與「全民閱讀」活動的布置與秩序維持,在實踐中學習溝通與合作,為美麗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悉,學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正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社會實踐」新模式,採取「雲組隊」、「雲調研」、「雲訪談」等網絡形式,豐富社會實踐載體,拓寬實踐育人維度。同時,開展示範性社會實踐基地、南開書屋的遴選工作,構建更加合理、穩定、有序的社會實踐基地體系,引領凝聚南開青年在學「四史」中深化思想基礎、升華感悟境界、厚植家國情懷,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不斷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