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大吉!今年份關於「鼠」的冷知識來咯~
動漫篇
1. 皮卡丘的設計是基於一隻松鼠而非老鼠。
點擊播放 GIF 2.2M
皮卡丘在中國有個外號叫「大黃耗子」,其實並不準確。早在1996年,《精靈寶可夢》這款遊戲首次發布時,遊戲開發者便稱皮卡丘的設計是基於一隻松鼠而非老鼠。這也在《精靈寶可夢》特許經營品牌管理公司Pokemon Co.的官網信息中得到證實。
2. 哆啦A夢的耳朵是被一隻機器鼠咬掉的。(哆啦A夢以前和妹妹一樣是橙色的)
3. 《貓和老鼠》形象經歷過超多次改版
《貓和老鼠》,最開始由兩位創始人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創作的版本,也是人們最熟知的,貓看上去胖胖的,身上也不那麼光滑,跑起來慢悠悠的。從1940年至2014年,湯姆和傑瑞都有著許多造型,雖然看的時候並不覺得差距大,但是放在一起一對比,還是能看出,都有著各自的時代特色。現在大家看到的《貓和老鼠》都是經歷了無數次改版之後的。(@飛碟說)
4. 湯姆和傑瑞曾經改過名
1940年的時候,貓和老鼠還不叫湯姆和傑瑞,而是賈斯帕和金克斯,到1942年才啟用了湯姆和傑瑞這兩個名字。
5. 米老鼠也曾經改過名
創始人華特·迪士尼最初給米老鼠取的名字是Mortimer Mouse(莫蒂默鼠),但是他的妻子覺得這個名字不符合人物特點,後來才改成了Micky Mouse。
6. 米奇和米妮的生日是同一天
米奇和米妮的生日都是1928年11月18日,這一天是全世界第一部有聲動畫片《威利號汽船》的首映日,動畫公司正式向世界介紹米奇和米妮。
7. 《藍貓淘氣三千問》共有2041集,如果算上藍貓全系列一共有4982集。
生物篇
8. 寒號鳥不是鳥,它的學名是復齒鼯鼠。
復齒鼯鼠棲息於海拔1200米左右的針闊混交林,在高大喬木樹上或陡峭巖壁裂隙石穴築巢,靠前後腿之間寬大的翼蹼能像鳥兒一樣,在絕壁和大樹之間滑翔飛行。
9. 荷蘭豬不是豬,它的學名是豚鼠,一種無尾齧齒動物。
因為荷蘭人對豚鼠子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通」發揮了巨大作用,所以才被叫做「荷蘭鼠」。而它真正的原產地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今天的厄瓜多、秘魯和波利維亞)。
10. 鎧鼠不是鼠,是一種學名犰狳的小哺乳動物
點擊播放 GIF 2.1M
它們是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熱帶森林、草原等地區的一種瀕危物種,與食蟻獸和樹懶有近親關係,擁有盔甲般的骨質甲覆蓋身體大部分,能蜷縮成圓球以保護全身。我國的志怪古籍《山海經》也有名為犰狳的上古神獸,傳說像兔子一般卻擁有鳥的嘴,鷂鷹的眼睛和蛇的尾巴。
11. 野生大熊貓會吃竹鼠
竹鼠因華農兄弟爆火,這種以竹子、芒草、植物莖稈等為食的小動物實在可愛。根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所說,大熊貓偶爾也會撿食一些動物屍體,如豹等猛獸獵食剩餘的動物屍骨和嚴寒冬季凍死的動物。如果發現竹鼠,大熊貓也會抓捕,並戲耍死後再食用。
12. 每年2月2日是北美地區的傳統節日「土撥鼠節」,這與土撥鼠「時令預報員」的屬性有關。
按照當地的民間傳統,每年2月2號可預測天氣,如果當天是陰天,土撥鼠從洞穴中冒出來,就表示春天將提前報到;但若是陽光普照,土撥鼠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又躲回洞穴中,就表示冬天還會再持續六星期。農夫們會在這天仔細觀察土撥鼠的行為,以決定何時開始播種。有一部美國奇幻電影就叫《土撥鼠之日》,主要講述了氣象播報員菲爾執行任務偶遇暴風雪後,每天醒來都是2月2日這一天,開始了他重複的人生的故事。
13. 土撥鼠的真實叫聲是這樣的
我們常在搞笑視頻裡看到土撥鼠雄渾粗獷的叫聲「啊!!!!」,其實真實的土撥鼠叫聲很細很尖銳,像吹口哨或者高壓鍋排氣的聲音。
14. 選擇小白鼠做實驗是因為它的基因序列和人類的差不多
小白鼠的全基因組和人類的相似度極高,很多人類難治的疾病可以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狀,從而加以研究。除此之外,它還有個體差異小、數量龐大、成本較低等優點。
15. 貓喜歡吃老鼠是因為老鼠體內有牛磺酸
研究發現老鼠體內有牛磺酸,有助於提高貓咪夜間視力。然而,現在大多數貓咪不怎麼捉老鼠、吃老鼠了,主要是由於貓咪飲食提高,多數貓糧中都含有貓咪所需的營養物質,並且貓咪也不用夜間捕食了。
文化篇
16. 詩經中有一首名為《相鼠》詩,被視為古籍中罵人不帶髒字的經典——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17. 老鼠也是「神獸」
財神
我國有些地區稱鼠為財神,對它的光臨,甚至有點歡迎······因為過去廣大的勞動人民多半是家無隔宿之糧,,鼠駕到,意味著這戶人家居然有餘。(《博物記趣·甲子談鼠》)老鼠是「五大家仙」狐黃白柳灰之一,灰仙就是鼠。有人認為鼠能預知未來,會算卦,也能使人致富,也將其視為財神。
為了迎接鼠年,故宮在太和門廣場兩側一東一西分別放置了兩隻「吐寶鼠」,一隻渾身金光,一隻軟萌可愛,它們是藏族文化中各路財神珍愛的神獸。
正在舉行的「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中,有一件文物身披鎏金,雍容華貴,它就是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黃財神是藏傳佛教中的護法神祇,左手所託吐寶鼠,會口吐摩尼寶珠,象徵慷慨、財寶與成就。在古印度,人們也將老鼠作為財富的象徵。此外,吐寶鼠的形象來源可能也與古代中亞地區人們以鼠鼬皮製作錢包或珠寶袋的習俗有關。
多子多福
老鼠因繁殖能力強,也被賦予了多子多福的含義,故宮博物院藏的《十二生肖圖冊之老鼠頁》(清 任預)描繪了五隻栩栩如生的小老鼠打翻了罐子,籽翻了一地,籽與子同音,表達了多子多福的意味。
民間剪紙和木板年畫常有「老鼠嫁女」的主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也出品過名為《老鼠嫁女》的剪紙影片。這一民間故事反映出了先民們對於鼠的複雜心態,希望像老鼠一樣多子多福,又想把它們逐出家門免遭鼠害保平安,這才演繹出了這段精彩的故事。
18. 印度有一座老鼠神廟
印度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德薩努克的克勒妮瑪塔神廟(Karni Mata Temple)又叫老鼠廟,寺廟中有成千上萬隻老鼠,它們在這裡得到特別的保護和餵食。實際上,寺廟供奉的並不是老鼠,而是溼婆的妻子、女神杜爾加(Durga)。印度傳說中,Karni Mata在6歲時治好了她的姑姑,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被認為是杜爾加的轉世。她曾向死神Yoma求助讓一位說書人的兒子復活但遭到拒絕。於是Karni Mata承諾,說書人的後代死後都將轉生成為老鼠,在她的神廟中得到庇佑。作為老鼠死後,他們還能再次轉生成為Karni Mata的家族後代。在這座城裡,約有600戶人家都稱自己為Karni Mata的後人。
19. 印尼曾徵收「老鼠稅」
因為鼠害嚴重,印度尼西亞西部地區首長曾經在1987年7月頒布了一項關於繳納老鼠稅的法令。這項法令規定:每耕作一公傾稻田,需繳交75隻活的或死的老鼠才能開耕;凡向銀行貸款或辦理旅行手續的,也要繳交75隻老鼠才能獲得批准。甚至連結婚或離婚也要繳交50隻老鼠才能辦理有關手續。
20. 老鼠又名「耗子」與古代的苛捐雜稅有關
五代時期,官府巧立名目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其中有一種名為「雀鼠耗」,以倉儲糧食被鳥雀,倉鼠偷食損耗為名向民戶徵收的稅外之稅。民眾每繳糧食一石,要加雀鼠損耗兩升。(《新五代史·漢臣傳·王章》:「往時民租一石輸二升為『雀鼠耗』。」)
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鼠年有米有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