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對擁有愛情且不如婚姻的夫妻,會後都會面臨一大難題——生娃,雖然現在供房供娃鴨梨山大,但孩子是屬於兩人愛情的結晶,讓夫妻倆猶豫的不是生不生,而是啥時候生。
很多小年輕夫妻想留有充足的二人世界,並且要先打好經濟基礎再考慮要孩子,或許還擔心自己都還不成熟,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耽誤孩子的成長。
但有些小兩口卻是另外的想法,既然早晚要生,那就趁早。等到各方麵條件都更穩定之後,身體又不允許,反而更不利於寶寶健康。
到底早生還是晚生,接下來要說的這幾點區別,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好地選擇。
「最好的生育年齡是多少歲?」經常會有想要娃的姐妹問到。
其實傳說中的最佳的生育年齡,並沒有準確的科學答案,這其中的個體差異很大。
有些姐妹體制好、保養得好,到了高齡歲數一樣能生娃,有些姐妹如果身體各方面都不達標,就算很年輕也很難順利。
專家說
從整體來說,20幾歲確實是生理上的黃金生育年齡,35歲之後生育能力便開始下降。
下面是一組在積極嘗試懷孕的夫婦中,一年內懷孕的女性成功受孕率。
在19-26歲的成功受孕率為92%,而在35-39歲時,降為了82%。
溫馨提示:
當年齡超過35歲時,女性就會面臨更多生育上的問題,比如:
◎卵巢中剩餘的的卵子數量較少。
◎卵子的健康質量下降。
◎出現更多生育相關的疾病。
◎流產的風險較高。
高齡女性即使備孕成功,孕期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大,胎兒的致畸率也會增加。
生育年齡不同,在分娩方式上也有明顯的區別。20歲左右,子宮伸縮力大、產道彈性好、骨盆關節柔軟,順產會更容易。
而高齡產婦來說,早產、難產、胎兒問題等原因造成的剖腹產比例增加。
剖宮產對身體的傷害更大,高齡產婦,不僅身體更容易吃不消,比年輕產婦恢復起來也更慢一些。
剖宮產手術可能出現的風險:
1、出血
2、麻醉的風險
3、剖宮產切口憩室
4、腹壁切口內異症
5、再懷孕的風險更大
這些醫學名詞看起來可能無關痛癢,但真正手術中出現一丁點問題都有可能危及產婦和胎兒的生命。
剖腹產生產過程沒什麼感覺,但產後卻更遭罪,無論是壓肚子,還是刀口的恢復,哪一點都不比順產要輕鬆。其實順產對胎兒和產婦都有好處,越年輕身體恢復的越快,越少遭罪。
生娃是個體力活,帶娃更是個熬心血、耗體力的苦差事,常常是想睡個整宿覺都是奢侈的。
高齡生子的話,無論生娃還是帶娃,都會格外身心俱疲,孩子再大一些也沒有更多的精力能陪孩子玩耍。
做父母的都會為孩子計之深遠,而孩子生的晚的話沒等孩子長大,自己就已經老了。不僅代溝有可能更大,還要過早地給孩子壓上贍養父母的責任。
而如果不考慮生育能力和風險的問題,晚一點要寶寶也是有好處的。有研究表明,35歲以上女生無論從心態、生活經驗還是財富都更加豐富和成熟,頭胎嬰兒會更健康和聰明。給孩子的教育條件也更好。
計劃之外的懷孕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懷上了不如就選擇相信命運的安排,而對於還在糾結的夫妻,為了自己和胎兒的健康,能把計劃提到35歲之前是最好的了。
(更多孕育信息可見「孕育媽媽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