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風俗由來及如何祭拜月神

2020-12-13 度世三道

中國人自古有在中秋「祭拜月神」的習俗。自周朝開始,每到這一天,夜裡都會舉行大型的儀式——「迎寒」和「祭月」。至明清時,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一家團圓,吃月餅、賞明月是中國幾千年的風俗。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月明月圓,男女歡歡喜喜來賞月。中國傳統位理學將農曆八月十五稱為「中秋節」 因為時日恰逢三秋之半。「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逐漸影響到民間,嚴肅的祭祀變成了中秋賞月,同時還有拜月,如此,中秋夜成了不眠之夜。通常情況下中秋節時,月亮都是比較圓的,這象徵著團圓,因而又稱「團圓節」。中秋節有很多祈求團圓好運的相關習俗活動,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我們來說說中秋開運的幾種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一起來學習下吧。

祭月習俗

祭月的形式大致有以下這些:

香桌上,擺放一些供品,如月餅、西瓜、葡萄……西瓜也不單單是放著就行了,要切成蓮花狀。如果是在月亮下,擺放的月神像要和月亮在一個方向,紅色的蠟燭點上,一家人依次拜月,之後再切開月餅。月餅切下要分好數量,對應全家的人數,不論是在外還是在家中的人,大小一樣。

我們大家所說的「賞月」,從唐代後開始流行,到了宋朝時期,家中老小都要焚香拜月,祈求心願,以京師最為看重這個儀式。

《燕京歲時記》:「京師謂神像為神馬兒,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玉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旌,作紅綠色,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過去祭月,都從南紙店買一種紙馬,即用木板印的神像,其中就包括月神,祭祀後把月神紙馬燒掉,其中包括紙馬上的月宮、玉兔,也有不焚燒者,把月神紙馬壓在小孩床下,可保佑孩兒成長。

拜月的方式很多,或向月跪拜,或供月光神馬,把神像供在月出的方向,設供案擺供品。北方多供梨、蘋果、葡萄、毛豆、雞冠花、西瓜,南方則供柚子、芋頭、香蕉、柿子、菱角、花生、藕等。當月亮升起後,燒頭香,婦女先拜,兒童次拜。諺語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從這種意義上說,中秋節又是婦女的節日,是她們祭祀月姑的盛會。但是有些地方男子也拜月神,但不出面主祭。老年婦女在拜月時還念叨:「八月十五月正圓,西瓜月餅敬老天,敬得老天心喜歡,一年四季保平安。」拜月後,燒月光神馬,撤供,祭拜者可分食供品。

當天晚上老人還給兒童講有關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砍桂樹、唐王遊月宮等。

男不拜月

《燕京歲時記》中同時也提到:中秋節「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就是說在中秋節的時間,男性不對著月亮祭祀、叩拜。民間為何忌諱「男人拜月」?農曆八月十五是太陰星君的誕辰,民間對月亮神的祭拜習俗,也正是源於太陰星君。太陰娘娘主肅靜八荒,明明輝盛,常弘正道……衣素紗之衣,手執玉簡,懸七星金劍,垂白玉環佩。

由於太陰星君是位絕世美人,在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古人就認為,男人拜月,有些不便。同時,《周易》文化中也講,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由於太陰星君和太陽星君,代表的是「四象」中的極陰、極陽,陰陽不交不合,不符合古人所講的「陰陽交泰」吉祥之象。在《尚書·堯典》中稱:日、月、星辰為天宗,岱、河、海為地宗;天宗地宗,合為「六宗」。又講,六神,即六宗之神。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內外,以端其位。

因此總結出如下結論,古人認為:男人拜月,要麼有不便之嫌、要麼有不吉之象。

拜月禁忌

有四種女人不能拜月

體弱多病的女人;剛剛經歷了流產或者是生育的女人;最近非常失意且運勢差的女人;剛搬家到新房中,沒有經歷過「鬧房」的女人。拜月時,額前的頭髮不要遮擋額頭,古人認為,額頭這個地方乃是人的「神燈」,這裡被擋,是大忌。出門回家皆燒香古人認為中秋節這天,出門回家都要燒香,認為這樣能夠保平安,出門燒香是為了祈求「平安」,回家燒香是為了「感謝保平安!」

月餅必須是圓的,圓月餅象徵團圓,圖一個好兆頭!

採月之精華

道家服月華之法,可以滋陰,特別適合女性和陰虛之人:在月出、月中、月落之時,面向月,端正而立,意想月光從天上直射下來,照在身體上,穿透身體。吸氣時,月光從全身的每一個毛孔吸進來,呼氣時身上那些病氣,不好的東西,全都被排出體外。在這一吸一呼中,身體越來越亮,全身每一處都充滿了白色的月光的能量。然後這時,張開嘴吸氣。存想月中五色精光入於自己嘴裡,然後混著口中津液一起吞下,落入丹田中央。這個白色的小光球在丹田處緩緩旋轉。保持這樣的意境,越久越好。

吃月餅的禁忌

脾虛體熱不宜吃月餅:月餅性偏熱,脾胃虛弱的人吃月餅,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只能少吃一點豆沙餡的月餅。體內偏熱的人也不可多吃月餅:否則不易消化,還可能讓內火上升,出現長痘痘、便秘、牙齦浮腫等症狀。糖尿病人慎吃含糖月餅:月餅使用了過多糖份,會導致血糖增高,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人,多吃含糖月餅會導致腸胃負擔增加,從而使血液集中在胃部,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血供不足,導致頭暈等。

巧克力餡月餅不要多吃:巧克力是大熱食物,食用會進一步加重內熱,影響消化功能,另外食物堆積在胃部,也會影響呼吸功能,導致胸口發悶、感到憋氣,使心肺機能受損。冰淇淋月餅更是大忌:脾胃虛寒者,吃了會引起胃部不適;體質偏熱者,雖然吃了冰凍月餅後感到很爽,但物極必反,大寒反而會激發出大熱。有的病人食用冰淇淋月餅幾天後,就出現腸胃不適、渾身發燙、血熱等症狀。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祭拜月神」習俗英文版
    中秋節,月亮總是主角。在古代,中秋節還有「祭拜月神」的習俗,看他們是如何發展的,讓我們一起漲姿勢!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 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俗呢?小編整理了中秋節風俗的相關資料,帶大家一起了解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的傳統習俗。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各地風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發展: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
  • 中秋節的由來,看完漲知識了
    農曆八月十五就是我們的中秋節了,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或者拜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就在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秋節風俗:中秋節來歷簡介
    中秋節風俗:中秋節來歷簡介 2015-09-11 09:40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過了那麼多年的中秋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和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僅僅次於春節。那麼小夥伴們知道我們年年都過的中秋節是如何得來的呢?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秋節的由來吧!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時間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唐朝,在唐朝時期,古代帝王都有春天祭日和秋天祭日,在《周禮》一書中就記載有「中秋」之詞。後來在唐朝初期,《唐書.太宗記》中記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才立為固定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正處於秋季中間,這稱為「仲秋」,恰巧八月十五又處於「仲秋」之中,所以取名叫中秋節。
  •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簡單 中秋節由來故事傳說古詩50字
    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祭祀月神,文字記載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很多學生都會畫中秋節的手抄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秋節手抄報的資料,有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也有中秋節的由來介紹,感興趣可以接著往下看。
  • 中秋節的起源和風俗
    中秋節又稱月節、月夕、仲秋節、端正月、團圓節,又因在8月15,還叫八月十五,八月半等名稱。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對月亮的崇拜以及在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在民間受到皇帝祭月的影響,人們也在月下祭拜,祈福保佑平安這是原因之一。
  • 關於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和由來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那麼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和由來又那些呢?
  • 中秋節手抄報:中秋節的傳統習俗系列(一)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 八月十五中秋節快到了,農村都有哪些風俗禁忌,你知道嗎?
    還有兩天就是中秋佳節了,湊巧的是今年的中秋節剛好也是國慶節,兩個節日趕在一起也算是難得了,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團圓日,在咱們農村人心目中,除了過年大概就數中秋節隆重了,只要過年過節,免不了有一些習俗禁忌,中秋節的禁忌有哪些你知道嗎?
  • 詳解中秋節來歷與傳說:朱元璋用月餅起義?
    關於「中秋節來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不只是寓意團圓美滿,還有多少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不只是寓意團圓美滿,還有多少故事文/@成長新視點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拜月節等,是中華民族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中秋節的來歷,與古代對月亮的崇拜,及「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中秋節的傳統風俗多與月亮和桂花有關,主要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和吃桂花鴨等。一、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歷史悠久,為逐漸發展形成。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啦,你準備好和家人團聚了嗎?胖丁兒在這裡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希望你們都可以吃胖胖噠!說到中秋啊,其他國家是否也跟我們一樣在歡慶「中秋節」呢?和家人一起放孔明燈許下願望哦首先,跟大家來聊聊那些有趣的歪果仁的大話中秋,當你問他們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
  • 深入了解中秋節的那些事
    中秋節吃月餅中秋吃月餅已經成為我國祖輩傳下來的習俗了,期初月餅在古代是在中秋時節祭拜月神的一種貢品,經過歷史的演變琢漸變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了。在古代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所謂夕月就是指祭拜月神的,到了周代民間基本上已經把這個節日視為重要的日子,每逢到這個節日都是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會在朝向月亮的地方擺設祭壇,擺上月餅,西瓜蘋果葡萄等季節的祭品,其中月餅盒西瓜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可能因為他們和今天的月亮一樣都是圓的吧,中間的月亮神是放在中間的,兩邊有紅蠟燭高燃,在戍時左右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
  •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 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 留下了哪些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 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 留下了哪些習俗 對於中國人來說,清明、端午、中秋、春節是最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它承載著人們對團圓的美好心願。 金桂飄香的月圓之夜,正是闔家團圓之時。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目前學者們一致認為,中秋節從宋朝開始盛行,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     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
  • 中秋節要到了,你知道為什麼叫中秋節嗎?
    夕月,即祭拜月神。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據記載,周代,中秋夜就有迎寒和祭月的習俗。《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唐書·太宗記》就出現「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詞了。可見,唐代中秋節已成為節日。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賞月中秋節的傳說也是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