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上午,文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邀請了首都師範大學課程教學研究所所長石鷗教授,為公費師範生、語文教育研究方向碩博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主講了《有效教學與有效的教學什麼——由教科書研究引發的思考》的專題講座。講座由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教授主持。
石鷗教授從教學切入,談到教科書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他指出,當前要特別警惕片面的有效教學,有些教學的有效性不一定與內容的真實性相關;要警惕「減負」,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課業負擔的輕重,還要關心負擔的內容是什麼。他特別強調,教育是要用寶貴的時間學最有效的東西。
教科書是教學的重要載體與依託。我國現代意義的教科書在鴉片戰爭後才真正出現,並在與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不斷發展與完善。石鷗教授認為現代意義的教科書應滿足三個條件:一是依據學制;二是有與之配套的教科書或教學參考書等;三是依據課程計劃規定的學科進行分門別類的編寫和出版。
石鷗教授從教科書的意義與價值、內容選擇以及內容設計等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教科書的意義與價值是傳播科學知識,揭示真理;體現國家意志,傳承人類文化;促進學生發展,啟迪智慧,培養思維能力。在教科書的內容選擇方面,他認為首先要明確教科書內容與學科內容的聯繫和區別,並以各版本語文教科書選文《背影》為例,闡述了教科書在求真、求善和求美之間的平衡的重要性。他還專門闡述了教科書內容的設計,分析了教科書如何呈現擇取的知識等問題。並強調要關注教科書的多樣化,教科書的多樣化是保障教科書質量提升的基本途徑。
石鷗教授的講座內容引發了大家濃厚的興趣。在講座互動環節中,同學們積極提問,石鷗教授為大家解答了教科書的編寫、使用、呈現方式以及教科書體現的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等問題。在陣陣掌聲中,上午講座圓滿結束。
石鷗,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已出版教材研究學術著作10餘部,主編教材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主持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教材研究項目。其中《百年中國教科書圖說》研究成果引起較大的學術影響與社會反響。△ 探討語文教育理論
△ 開展語文教育實踐
△ 關注語文教育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