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需要天天跑嗎?
這個問題,跟吃飯需要吃多少碗,是一樣一樣的問題。
你問人家吃飯要吃多少碗,人家會甩你一個黑人問號表情包,然後讓你回家問自己媽媽,小時候你媽沒教你呀?
當然,每個人都需要吃飯,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跑步,跑步的知識的確需要認真學習一下。
但是跑步頻率的問題,答案真的跟吃飯吃多少一樣一樣的。
那就是——按需分配。
吃飯有人一頓吃三碗,有人一頓吃半碗,吃完他們都能說吃飽了。
跑步,如果我說必須隔天跑,或必須每天跑,或一周跑三次就好。那肯定是不對的,按照那樣固定的標準跑步,肯定會有人跑不動,也會有人覺得跑不夠。
每個人的跑步能力和跑步目的都不一樣。
因此我不能準確地告訴你天天跑步到底是對還是錯。網上那些直接給個跑步計劃讓人跟著跑的,都是會讓人扯蛋的計劃,大家不要信。
但是我能教會大家,如何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安排自己的跑步計劃。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跑步目標:一般分為兩種:提升跑步能力,和改善身體健康(減肥屬於改善身體的一種)。
前者更注重跑步強度的增加,而後者則以穩定為主,循序漸進,一般這樣的人要麼是專業運動員,要麼自己請個跑步教練去,區區一篇文章,幫不了你。
除了少數對希望自己跑步更快更強的朋友,大部分人都屬於後者。
那為了身體變得更健康的跑步頻率和跑步強度應該是怎樣的?很簡單,做到以下三點就好:
第一,跑完步後,身體不會疲勞到影響日常生活。
跑步的本質是給身體增加負擔,刺激身體超速恢復。如果這個負擔太重,則會直接讓身體出問題,身體也會沒有能力變得更強更健康。
所以跑步一般都只要用除去生活工作以外的多餘精力和體力去跑,要留點餘力過生活。這樣能減少身體恢復的時間。
第二,第二次跑步前身體應該是基本恢復的,而且肌肉不會有酸軟疼痛的感覺。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一般是不應該每天堅持跑步的,至少不應該每天都高強度跑步。
身體的恢復需要時間,除非天賦異稟,再累也能睡一覺就龍精虎猛。我們一般人都是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讓身體從疲勞狀態恢復過來,良好的休息能讓身體更好地超量恢復,還能讓身體進步一丟丟呢。
第三,跑步後,精神狀態不會因為跑步變差,跑步前內心不對跑步有強烈的抗拒感。
精氣神是否充足,其實也是判斷身體有沒有好好休息的一個方法。身體的疲憊會讓人無精打採,做任何事都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是跑步這樣的活動,為了保護自己不要繼續疲憊下去,身體會下意識地抗拒跑步。
這時最好就選擇休息。強擰的瓜不甜,勉強去跑,只會身體越來越疲憊,意志力越來越差,最後還是放棄收場。
只要每次跑步都能讓自己有一丟丟累就好了,不要跑得太猛。下一次跑步前要給時間讓身體恢復得差不多再去跑。一般跑步強度越低,恢復就越快,想天天跑步的話,就每天跑少一點慢一點。
總結:跑步頻率和強度只要調整到不會累也不會太輕鬆,那就是最適合你的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