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組織部、司法部聯合召開全國律師行業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以來,上海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律師行業黨建新路子,全面引領打響「海派律師」品牌。
據悉,3年來,上海律師行業黨建實現了全覆蓋、全規範、全統領,形成了具有地域辨識度的工作機制,並在推進律師行業職業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同時,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效應。
「在最近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引導法律服務工作者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依法依規誠信執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陸衛東表示,3年來,上海聚焦「有沒有、好不好、強不強」的問題,分步驟、促規範、抓重點,有序推進律師行業黨建工作全覆蓋、全規範、全統領,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治理特點和規律的行業黨建新路子,並成功引領法律服務小生態全面融入社會治理的大生態,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設再立新功。
精準施策黨建全覆蓋
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律所聯合黨支部,《法治日報》記者見到了年輕律師吳昊,她是昱成律師事務所律師,由於該所黨員律師數量未達到成立獨立黨支部的條件,她每個月都要來這裡過組織生活,與同一樓宇的黨員律師共同學習、參加活動。
其實,這樣的律所聯合黨支部在上海還有不少,此舉確保了所有黨員律師都能被納入黨組織教育管理體系,不斷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織密織牢律師行業黨組織體系,實現律師行業黨建全覆蓋。
去年,上海市金茂律師事務所成立黨總支。據悉,該黨總支下設直屬支部、第一支部、第二支部,並有針對性組織不同專業領域的黨員律師開展多種形式的黨建活動。
正如金茂所黨總支這樣,上海對那些早已成立獨立黨支部的大所,鼓勵成立黨委、黨總支,以引領律師行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據統計,3年來,上海通過黨建引領,培育了8家具有本土特徵的品牌大所,推動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效應,優化了上海法律服務市場配置。
3年來,上海持續推進律所黨組織負責人和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使律所獨立黨組織「一肩挑」比例提升至81%。對於無黨員律所,全面配備黨建指導員,形成了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市司法局黨委直接領導、市律師行業黨委具體負責、屬地黨組織承擔協同責任的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實現從「最初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的有效銜接。
2018年4月16日,市司法局黨委召開上海市律師行業黨委成立大會。
數據顯示,上海律師行業黨組織數量由2017年底的556個增加到622個,其中黨委數量提高120%,黨總支數量提高75%,獨立黨支部提高20.6%。同時,清理核查「口袋黨員」「隱形黨員」288名,督促2132名黨員律師轉接組織關係,黨員律師全部納入黨組織有效管理,463個無黨員律所配備黨建指導員144人。
「上海律師行業走出了一條『抓兩頭促中間』的黨建新路徑,高效高質地實現了黨建工作全覆蓋。」上海市司法局黨委副書記、律師行業黨委書記劉衛萍說,「3年來,我們成功讓黨建成為律師行業發展的『第一品牌』,並通過黨建工作的順利推進,使律師隊伍的政治屬性更加鮮明、組織根基更加紮實、黨建作用更加凸顯、黨員形象更加優良。」
規範建設發展可持續
半路出家的褚瓊卓在不惑之年才拿到律師執業資格證,此時他在光大會展中心律所聯合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已達5年,通過跟蹤考察、結對幫帶、定期培訓,如今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一名正式黨員。
「要想成為一名黨員律師,必須做到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基礎好。小褚同志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業務能力較強,對黨忠誠,各方面考察合格。」光大會展中心律所聯合黨支部書記張洪喜說。
在政治上教育薰陶、在業務上示範感召,上海通過深化黨組織書記直接參與培養和「一對一」「一對多」幫帶機制,持續加大黨建對骨幹律師、青年律師和律所管理人員的政治吸引力,黨員律師隊伍不斷壯大。
科學有序發展黨員正是上海律師行業黨建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的一個縮影。2019年,上海市深入開展律師行業黨建「規範化建設年」活動,編纂《上海市律師行業黨建文件輯錄》,制定印發《律師事務所黨組織規範化建設考評標準》,從政治建設、組織設置、工作機制、組織生活、黨員管理5個方面細化30條評定標準,形成可操作、可落實、可評估的任務清單,通過自查自改、考評驗收等工作,清理排查後進黨組織19個並全部落實整改措施。
與此同時,上海市律師行業黨委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制定黨委工作規則、黨務公開目錄等,明確黨委工作制度,明確市律協「三重一大」事項須經黨委會討論審定。此外,通過多種渠道機制籌措律師行業黨建工作經費,廣泛設立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落實黨建活動室「六有」建設標準,探索建立行業黨建服務中心。
上海青年律師建黨節瞻仰龍華烈士陵園
「上海律師行業在黨建全覆蓋基礎上,建立一整套規範流程和實施細則進行評估整改,不搞形式主義、不走過場、更不做虛功,力圖破解多年來制約律師行業發展的難點問題。」上海律協副會長楊波說。
黨建引領爭創新品牌
不久前,臨港新片區迎來首批入駐律師事務所,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臨港分所便是其中之一。就在同城分所批准設立不到10天,聯合所便在臨港分所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推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黨建先行,是聯合所新一輪發展中的重要理念。臨港分所臨時黨支部成立後,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並與總部各業務部門、全國各分所形成聯動機制,共同服務臨港新片區社會經濟發展大局。」上海律協副會長、聯合所黨支部書記、主任曹志龍告訴記者。
近期剛在深圳設立分所的上海市通力律師事務所同樣秉承黨建引領理念,分所建到哪裡,支部也建到哪裡。作為一體化運營的典範,律所黨委書記、合伙人俞衛鋒坦言,黨建平臺不僅能夠加強律所內部凝聚力、增強律師歸屬感,更能迅速調動、整合內部資源,提升事務所內生動力,促進事務所發展。
「以黨建促所建」的工作理念在上海律師行業可謂深入人心,上海律協提出黨建引領律所「職業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基本思路,充分挖掘「黨建+」力量,實現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融合進行,黨建強所與品牌名所一體推進,通過培育核心價值觀提升律所的核心競爭力。兩年來,上海百人以上規模大所增長1.5倍,湧現了一批通過黨建「聯姻」推動律所規模化發展的典型範例。
「通過黨對『四化』建設的引領,不僅提升了律所對黨建與依法治國的深刻認識,更使得上海律師隊伍專業素養更加紮實、市場競爭力更加強大、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海派律師正以更為穩健的步伐,走向全國、邁向國際,完成好各項工作目標。」上海律協會長季諾說。
服務中心融入大生態
沿著南京西路和泰興路交叉口一路向南,一幢幢風格各異的石庫門住宅坐落在繁華的商業街區中,這裡便是始建於1882年的「張家花園」,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文化記憶。然而這裡的基礎設施老化,給居民帶來諸多不便。張園地塊的舊城改造,成為靜安區一大重要民生工程。據舊改指揮部負責人介紹,該地塊順利徵收生效離不開法律服務團隊的專業護航。
「張園」地塊
然而舊改工程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一難」,每家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徵收補償如何公平分配?如何打消居民籤約疑慮?甚至還要協調內部財產分割……這就需要法律服務團隊既具備專業知識、堅定政治立場,又能夠貼近群眾、耐心說法。
「正是在黨建引領下,湧現出一批優秀律師事務所,區司法局最終根據業務專長和黨組織建設能力,選定5家律所全程為徵收各方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建議。他們善用群眾思維、走好群眾路線,依靠專業的態度和能力,讓居民信法、認理、講情,真正做好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維護者。」靜安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呂憶農說。
近年來,上海律師行業不但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行業黨建小生態,還主動融入社會黨建和社會治理大生態,引領律師隊伍以更加昂揚的精神面貌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經濟事務、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區域法治建設。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市各級律師行業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律師更是勇當先鋒、爭作貢獻,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超過6000萬元。組建法律服務志願團,提交提案議案、社情民意105篇,為本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市和矛盾化解工作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上海律師行業抗擊疫情捐獻物資
劉衛萍說:「經過多年探索積累,上海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緊扣律師政治性、先進性、專業性、多樣性,逐步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的黨建新路徑。即通過構建行業黨建小生態,推進律師行業健康發展;通過融入社會黨建的大生態,讓律師隊伍成為助推社會治理的生力軍。」
原標題:《從有沒有到好不好,黨建新路子如何打響「海派律師」品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