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全林
有位女士,談到了修道與婚姻的問題,值得給修道者作參考。很多女性修行者會遇見這些問題。
道友說:
看到老師的回覆,充滿了感恩!您提到的國學傳播的難度,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丈夫對我練功、教孩子讀《道德經》很牴觸,已經嚴重影響到婚姻關係。大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小的不到三歲,我不想讓孩子受到影響。我和他不斷溝通,他根本就不聽我說話,只是自己在評判。我去年辭職,看到寂靜法師以孩子學習成長作為突破點,讓我很有信心。但是,沒有任何人脈資源,我到當地少年宮,圖書館等機構去做公益講座,大家都是對免費有興趣,不足成為經濟來源的根本。與此同時,夫妻關係也嚴重惡化。
丈夫從結婚起就在外地做銷售,持續了七八年,我和我父母在家照顧孩子,全家也是其樂融融。他後面選擇做企業培訓,不用外地奔波,就這樣做了兩三年。可是,在一起了摩擦就多了,特別是近四五年選擇做自由職業,雖然能力強,但一直不順,一年一兩個單維持。那時候我有工作,也覺得沒關係,全力支持他。他除了腦子裡想著賺錢,變成一個工作狂。對家務事情從來都不熱衷,父母難免看到這樣會有叨叨幾句,他因此對父母很厭煩。母親因此病了好幾次,和丈夫說不通,就做母親工作,讓母親想開。
六月份父母回老家,他叫了婆婆過來幫忙,也因此,他妹經常吵鬧。他妹讀書的時候因為父母關心不夠,選擇自殺,小腿截肢。已婚,離異,孩子一直讓他父母照看,現在二婚。丈夫的家裡四口人,家庭氣氛壓抑。從修道開始,我努力修心,雖然他反對我站樁,反對我提《道德經》。我還是選擇忍讓,告訴他彼此尊重。但很多時候,我們價值觀差異很大,他生性多疑,在外面他謙和,回到家說話稍不順心,就厭煩,和他探討事情,他更多會用自己的想法權衡,而不是學習了解。這讓我們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這就是我的因果報應,這個婚姻也是修道的重要功課。萬事不能強求,我也想了,如果要順應,是我就不練功,不讀經,只要他不喜歡的,我全部都放棄嗎?他對我父母感覺不好,我就不能提一句,不能讓父母再來這裡?而這些,和他交流討論都是行不通的。
我審視自己,婚姻如果是這樣繼續壓抑,繼續病態,對孩子對彼此都會是傷害。我也四十了,可以帶好他們。然而,兩個孩子讓我難以割捨,帶走一個嗎?另一個會怎樣呢?以前,父母和兩個孩子和我一起生活,孩子們也被照顧的好好的。我很懷念那時候的時光。老師的無私,給了我們這些修道者以支持,內心的支撐,感恩老師!感恩老師!感恩老師!
我說:
在社會上推廣《道德經》的事情,就不要奔忙了,很不現實。十三年前,我在北京公開講《道德經》,被有關單位出面叫停,理由是《道德經》是宗教經典,因為道教把《道德經》推崇為根本經典。既然還是宗教經典,就不能在社會上公開講。這是「法定」的。我其奈何。我當年兩次公開講《道德經》的講義《道德經真義》,2008年出版過,還很暢銷。本來朋友想在2019年再版,又因為是宗教經典,沒有通過申報。目前,在發揚經典上,你沒有暢快做事並獲得一定經濟回報的社會大環境。那就歇心,做好自己。把修學經典變成個人行為、個人喜好、個人修行,而謀生,另作他圖。
至於修行,完全要和光同塵。不一定要打坐站樁才叫練功,不一定出聲誦讀經典就叫修行。可以在內心觀修,可以在內心誦讀。家裡不讓誦經,無妨,乘車是默默誦;在工作之餘休閒時在公園讀。修行是完全個人化的事情,只要家人不理解,不支持,你就很難獲得安寧,你不能獲得安寧,那如何修?難道為此不要家了?即便不要家了,也未必能修成。照樣有無數的事情和問題來煩擾你。所以,重新認知修行,重新改變自己的態度、認知和修行方法。這很重要,對你,對家庭都很重要。修行方法上,隱修、潛修、不動聲色、不見痕跡地修,最好。
你愛人因為工作和經濟,有點焦慮,他對老人的態度,未必是他心性不好,不尊敬老人,而是壓力大,焦慮使然。可以理解並寬容。
老人儘量少攪合、少參合你們的事情,最好分開住,盡孝道不一定要成天在一起生活,除非大家都認可並喜歡這種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建議父母過父母的,你們夫妻孩子過自己的。我見過無數家庭,就是因為老人的參合與一起生活,鬧出了很多矛盾。幾十年來,我們的教育與生活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家庭格局,很難改觀,而老人經常要管事,他們的認知與心理也有問題。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把母親接到家裡幫著帶孩子,因為母親看不上女婿,經常表達不滿,結果,這個家庭處在崩潰解散的邊緣了。
你還沒走到要離婚的地步。找份工作,好好掙錢;修行,放在無為與和光同塵的境界,是大修行;和父母分開,彼此關愛、支持、幫助,但彼此不幹預。這樣最好。
望你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