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人如何通過修行提升自己?極其現實的問題!

2020-12-13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作者:陳全林

有位女士,談到了修道與婚姻的問題,值得給修道者作參考。很多女性修行者會遇見這些問題。

道友說:

看到老師的回覆,充滿了感恩!您提到的國學傳播的難度,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丈夫對我練功、教孩子讀《道德經》很牴觸,已經嚴重影響到婚姻關係。大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小的不到三歲,我不想讓孩子受到影響。我和他不斷溝通,他根本就不聽我說話,只是自己在評判。我去年辭職,看到寂靜法師以孩子學習成長作為突破點,讓我很有信心。但是,沒有任何人脈資源,我到當地少年宮,圖書館等機構去做公益講座,大家都是對免費有興趣,不足成為經濟來源的根本。與此同時,夫妻關係也嚴重惡化。

丈夫從結婚起就在外地做銷售,持續了七八年,我和我父母在家照顧孩子,全家也是其樂融融。他後面選擇做企業培訓,不用外地奔波,就這樣做了兩三年。可是,在一起了摩擦就多了,特別是近四五年選擇做自由職業,雖然能力強,但一直不順,一年一兩個單維持。那時候我有工作,也覺得沒關係,全力支持他。他除了腦子裡想著賺錢,變成一個工作狂。對家務事情從來都不熱衷,父母難免看到這樣會有叨叨幾句,他因此對父母很厭煩。母親因此病了好幾次,和丈夫說不通,就做母親工作,讓母親想開。

六月份父母回老家,他叫了婆婆過來幫忙,也因此,他妹經常吵鬧。他妹讀書的時候因為父母關心不夠,選擇自殺,小腿截肢。已婚,離異,孩子一直讓他父母照看,現在二婚。丈夫的家裡四口人,家庭氣氛壓抑。從修道開始,我努力修心,雖然他反對我站樁,反對我提《道德經》。我還是選擇忍讓,告訴他彼此尊重。但很多時候,我們價值觀差異很大,他生性多疑,在外面他謙和,回到家說話稍不順心,就厭煩,和他探討事情,他更多會用自己的想法權衡,而不是學習了解。這讓我們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這就是我的因果報應,這個婚姻也是修道的重要功課。萬事不能強求,我也想了,如果要順應,是我就不練功,不讀經,只要他不喜歡的,我全部都放棄嗎?他對我父母感覺不好,我就不能提一句,不能讓父母再來這裡?而這些,和他交流討論都是行不通的。

我審視自己,婚姻如果是這樣繼續壓抑,繼續病態,對孩子對彼此都會是傷害。我也四十了,可以帶好他們。然而,兩個孩子讓我難以割捨,帶走一個嗎?另一個會怎樣呢?以前,父母和兩個孩子和我一起生活,孩子們也被照顧的好好的。我很懷念那時候的時光。老師的無私,給了我們這些修道者以支持,內心的支撐,感恩老師!感恩老師!感恩老師!

我說:

在社會上推廣《道德經》的事情,就不要奔忙了,很不現實。十三年前,我在北京公開講《道德經》,被有關單位出面叫停,理由是《道德經》是宗教經典,因為道教把《道德經》推崇為根本經典。既然還是宗教經典,就不能在社會上公開講。這是「法定」的。我其奈何。我當年兩次公開講《道德經》的講義《道德經真義》,2008年出版過,還很暢銷。本來朋友想在2019年再版,又因為是宗教經典,沒有通過申報。目前,在發揚經典上,你沒有暢快做事並獲得一定經濟回報的社會大環境。那就歇心,做好自己。把修學經典變成個人行為、個人喜好、個人修行,而謀生,另作他圖。

至於修行,完全要和光同塵。不一定要打坐站樁才叫練功,不一定出聲誦讀經典就叫修行。可以在內心觀修,可以在內心誦讀。家裡不讓誦經,無妨,乘車是默默誦;在工作之餘休閒時在公園讀。修行是完全個人化的事情,只要家人不理解,不支持,你就很難獲得安寧,你不能獲得安寧,那如何修?難道為此不要家了?即便不要家了,也未必能修成。照樣有無數的事情和問題來煩擾你。所以,重新認知修行,重新改變自己的態度、認知和修行方法。這很重要,對你,對家庭都很重要。修行方法上,隱修、潛修、不動聲色、不見痕跡地修,最好。

你愛人因為工作和經濟,有點焦慮,他對老人的態度,未必是他心性不好,不尊敬老人,而是壓力大,焦慮使然。可以理解並寬容。

老人儘量少攪合、少參合你們的事情,最好分開住,盡孝道不一定要成天在一起生活,除非大家都認可並喜歡這種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建議父母過父母的,你們夫妻孩子過自己的。我見過無數家庭,就是因為老人的參合與一起生活,鬧出了很多矛盾。幾十年來,我們的教育與生活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家庭格局,很難改觀,而老人經常要管事,他們的認知與心理也有問題。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把母親接到家裡幫著帶孩子,因為母親看不上女婿,經常表達不滿,結果,這個家庭處在崩潰解散的邊緣了。

你還沒走到要離婚的地步。找份工作,好好掙錢;修行,放在無為與和光同塵的境界,是大修行;和父母分開,彼此關愛、支持、幫助,但彼此不幹預。這樣最好。

望你三思。

相關焦點

  • 《我的俠客》修行等級提升圖文教程 修行等級怎麼快速提升
    導 讀 我的俠客修行等級怎麼提升?
  •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來提升境界?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來提升境界?《無量壽經》的全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就是,對自己和生活的環境真正通達明白的人。稱為佛。佛是人通過精進修行而成佛的。莊嚴是指,生活環境無量的美好,就叫做莊嚴。清淨是指,遠離一切貪瞋痴慢疑這些對心靈的汙染。清淨平等覺,就是佛教給眾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用清淨,平等,覺悟的心,來對待一切人事物。
  • 地球揚升,如何讓自己順利通過
    二、如何讓自己通過這次宇宙大揚。1、人生的價值意義:人來到這個陽性的三維星球,是讓你利用這個有限的肉身載體,無私奉獻,為大眾、為社會、為宇宙創造價值的。生命的價值,在於被人需要,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散發正能量,讓自己跟高維次空間的高能量融為一體,才能迎接光明時刻的到來!2、修心:大揚升是揚升人的層次,淨化人的心靈。修行不是打坐參禪;不是誦經持咒;也不是一聲佛號念到底,這些只是起到一個清靜的作用。修行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修去自己凡夫的慣性思維和毛病,也就是習氣和秉性。
  • 如何提升自己的邏輯能力?
    很多時候,不是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而是因為知識面過於狹窄,導致不知如何開口2.確定自己的核心論點是什麼,然後通過不同的側面來論證這件事,人經常受制於所掌握詞語過少而無法準確表達某些意思。所以才需要通過多個不同的側面用描述加舉例子的方式來論述一件事。3.梳理先後次序,這其實才是關於邏輯能力的核心,當討論一件事的時候,你的頭腦中可能迅速蹦出了非常多的想法和相關的措辭。
  • 天機-最利於修行處
    修行也是這個道理,修行人經過了一生(多世)刻苦的修行,吃了無數苦難,不斷修正自己,每個修行人在修行圓滿之前,都會通過一場極其嚴格的「考試」的。如果考核不通過,就讓你進入神的世界,那就像笑話中說的那樣,你會因為爭鬥心、妒忌心等執著心不去,而跟神佛鬧矛盾,在神的國度挑起爭端;你會因為色慾心不去,看到滿天漂亮無比的仙女,而起淫念歪心……這樣的事,能允許嗎?那樣的話,整個神的國度,不就因為你而被破壞汙染了嗎?所以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修行是極其嚴格的,不容許有半點的虛假存在。
  • 我的俠客手遊修行等級提升方法
    我的俠客手遊修行等級如何提升?
  • 《墨菲定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一種修行
    野馬以悲慘的結局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負面情緒的威力大的可怕,如果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緒,則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危害與後果在這快節奏的現實生活中,情緒不穩定慢慢開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常態。我們經常會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發雷霆。當時確實是得到了宣洩,可是當我們生氣,發怒的那一刻,不僅傷害了別人,亦傷害了自己的身體。生氣,憤怒是一種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情緒。長期被這些負面情緒困擾就會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生活中,那些經常生氣,發怒的人,往往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 通過這些異於常人的特徵,看看自己是前世修行過的人嗎?
    歡迎來到「談情說愛」,今天咱們不說故事,來聊下「修行」:大家在生活中或許經常遇到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奇妙事情,比如預知未來、天眼神通、聰慧過人、臂力超群等,根據道家的說法,這些都是得益於前世有過修行的人。其實我們注意到的往往只是一些極其罕見的現象,而一些前世修行今生受果的普通事物則很容易被人忽視。
  • 靈性時代該如何修行?
    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更新自己的悟道和感悟,在這之前的幾年裡,寫了很多關於佛道仙神和萬物之靈緣,以及宇宙能量方面的文章,還有關於出道、出馬的各種文章和解說,也包括了做人、做事勵志的文章。儘管寫了很多的修行文章,但還是有很多同修不理解、看不懂,始終還是有很多的疑問和疑慮,不敢確定自己的緣分是真是假。沒有真正的破迷開悟,就無法走入修行的境界,無法真正懂得什麼是佛,什麼是道,什麼是仙,什麼是神,什麼 是靈,什麼是鬼,什麼怪,什麼是妖,什麼是精,什麼是魔,什麼是人心的雜念和凡心的修行,才導致在修行的過程中,面對自己的緣分找不到修為的真相。
  • 修行:如何生清淨心?
    我們要如何來生出清淨心呢?釋迦摩尼佛說,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言辭簡潔優美,直指人心。修行的意義是為了讓個人最終體悟實相,也可以把實相稱之為如來本性、本心。其實本心一直都在,因為有本心的存在,我們才可以去覺察世間的種種。但是這個本心是極為特別的存在,它並非眼、耳、鼻、身、意所能認識的,它不在身體內也不在身體外。但常人誤以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就是真相。
  • 淨慧老和尚:修行人,怎樣在生活中鍛鍊和考驗自己?
    淨慧老和尚:修行人,怎樣鍛鍊和考驗自己?本平臺每天分享公認祖師大德開示,分享個人學佛心得,歡迎關注,歡迎分享,自利利他!修行得好或者不好,有進步或者沒有進步,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遇緣逢境來考驗自己,在逆境中來考驗自己。
  • 五個佛句,告訴你如何修行
    很多人誦讀佛經,目的是想要如實修行。但是佛經的內容,博大精深,內容極其廣泛。沒有一定的人生經驗,或者沒有一定的學識,根本就無法理解其義理。誦讀佛經不理解義理,就無法對照修行,也就無法達到修行的目的。佛經中的許多佛句,是歷史以來,經過無數人修行的實踐,在實踐中,得出真正修行方式的一些總結。這些佛句,尤其以「三大經王」,以及《金剛經》、《心經》為最。也就是人們的感觸最為深刻。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這五部佛經中的句子,告訴你如何修行。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幸福生活之道:通過修行,成為一個有大智慧和大福緣的人
    今天就講如何成為一個有大智慧和大福緣的人。題目已經提及,那就是通過修行,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幸福生活,在座的又有幾人敢說自己目前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的呢?人活著,對於生命層次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這和對欲望的追求不一樣。人的生命層次越高,所能體驗到的就越美好,追求這個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追求幸福生活,首先得明白幸福二字來之不易。
  • 新的一年,我想要學會照顧自己的內心 | 新春城市修行工作坊課表更新
    此時此刻,無論你是被熟悉的飯菜香味環繞,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亦或是「就地過年」,通過視頻通話傳遞自己的思念,都不要忘了和自己發自內心地說一句:新年快樂!想參與「城市修行」工作坊,卻苦於地域限制的KYers,線上工作坊來啦!無論你在哪一個城市,都可以收穫專業的身心練習體驗。
  • 寫給設計:如何通過刻意練習,提升自己?
    經常遇到很多夥伴諮詢如何去提升專業、練習應該怎麼去做、靈感從哪裡來等等問題。本文結合這些問題總結和梳理了一下自己的點滴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與之共勉。   3.7、從競品分析入手完成概念設計   當我們要進行一個概念設計練習的時候總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或者做到一半感覺很多功能銜接不上等一系列的問題。那是在開始練習之前沒有做好前期準備,雖然是概念設計,但是我們依然要從競品分析入手,通過體驗不同的產品發現他們存在的共性和差異化,梳理出自己概念設計的功能架構圖和框架圖。
  • 佛說:如是修行八法,能獲得現實和未來安樂
    佛法的殊勝,越來越多的被世人感知,居家修行的人也越來越多。由於,缺乏師父和善知識的引導,很多人都非常的迷茫,不知道怎樣去修行。今天看到一種修行方法,就按照這種方法去修行,明天又看到一種方法,又按照另一種方法去修行,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法和目標,心總是感覺比較亂。
  • 《孩子:挑戰》跳出對孩子歇斯底裡的怪圈:如何修行自己的人生
    讀懂了兒童特有的語言,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可以透過問題表面,深度挖掘如何能夠更好地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給自己定位,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我而言,才是最大的收穫,也是這本書最大的警醒。這本書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它的案例如此詳實真實,例如:孩子打人問題,刷牙,穿鞋子,挑食,不收拾房間,大小便,單親家庭和二胎家庭問題。以至於每個媽媽都能若隱若現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分分鐘覺得好像自己對面就坐著一位看透一切的老師,面對孤單無助,手足無措的媽媽,在親切地不遺餘力安撫和鼓勵。
  • 如何提升自己的正念和陽氣
    像這樣的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拿這個師兄的情況做一個案例,共同來分析講解,一方面,如何通過自己地努力調整好我們的心態;另一方面,如何通過佛法的幫助,來清空這方面的障礙。我們先看一下這位師兄的具體情況:甘師兄,女,38歲,其實還是挺年輕的。她的請法需求: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心慌,症狀是----特別是在報恩供恭請十一道眾生時,總害怕被附體。
  • 佛法開示:什麼是修行,如何具神通,如何理解修行的意義
    禪林釋疑;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他說:師父啊,請你幫我指點一下,我要如何修行,佛菩薩才會來幫助我啊。禪林便問他說:你知道修行的真義是什麼嗎?他搖了搖頭,然後又說:修行就是神通,佛菩薩會保護我們。神通或者諸佛菩薩的保護取決於我們修行。這就是源頭,修行就是這個根源。這就是答案。如何修行呢?答案也非常的明顯,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我們一切的造作起於我們的心念,那麼這個修行就是修我們的心性行為。從內而徹底地導正我們的一切行為。從裡面到外面,完整的修正。為什麼叫修正呢?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被欲望所蒙蔽,被欲望策使為奴。
  • 佛法告訴你如何修行如何完善自己
    修行是完善自己,寬容別人。人生,因為有殘缺,所以修行。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盯著別人的過失與缺點不放,就是自己的一個缺點。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於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於看不慣別人。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寬容別人淡化痛苦。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美麗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