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不少「親子餐廳」火爆到了周末不預約就一位難求的程度。與其他餐廳只是設有寶寶椅等相比,親子餐廳除了可以用餐,還設置了繪本區、海洋球、大型室內滑梯甚至換裝遊戲區域。
對於親子餐廳,一些家長覺得不錯,「孩子高興、大人解放」,但也有不少家長消費過後覺得「親子餐廳」不過是個打著餐廳名號的室內遊樂場,餐難吃、價格貴、大同小異。
阮女士是親子餐廳的常客,「liliput、樹朵家,家長圈裡口碑不錯的親子餐廳我幾乎都去過了。」阮女士覺得,雖然人均消費不便宜,但是好的親子餐廳能讓孩子在裡面高高興興玩一天,自己可以在旁邊看書、上網、刷手機,確實比以前周末在家帶娃輕鬆不少。
「比如我家附近的liliput,我家孩子就特別喜歡去,在裡面可以裝扮成公主,有各種的公主裙和飾品,還有迷你超市、海洋球、各種過家家的玩具。環境也非常好,小朋友玩過的玩具工作人員會及時整理,衛生間還提供尿不溼。」進場的時候服務人員還會給孩子量體溫、換鞋、擦手。
阮女士告訴記者,現在的很多親子餐廳主要還是靠「門票」盈利和賺口碑。「媽媽們討論交流信息的時候,一般也都會說哪家親子餐廳乾淨、哪家地方大、哪家玩的設施多、哪家的工作人員親切熱情,基本沒有特意問吃的怎麼樣的。」「我剛在liliput給孩子買的一個月暢玩卡,1580元,不含餐,等於就是買了個室內遊樂場的通票。」
另一位家長成女士則認為,親子餐廳的噱頭大於實質。「我覺得既然是親子餐廳,除了可以讓孩子玩,應該在菜品上多下功夫。」而她對親子餐廳餐飲印象最深的就是「幾乎家家都是意面、比薩、薯條、雞塊。」味道也是差強人意,有的地方會提供兒童專屬套餐,但是多數餐廳不會細分成人、孩子的菜單。
「基本上一個比薩都要在百元以上,薯條、意面要在七八十左右。一次我和朋友兩個大人帶著三個孩子,吃了將近1200元,我倆都說這價格趕上五星酒店的自助餐了。」成女士告訴記者,去了幾次之後,她和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只購買門票讓孩子在裡面玩,到了吃飯時間去別的餐廳吃飯。「如果孩子覺得好玩,我就買個全天票,這樣中午吃飯時候離開,下午回來接著玩。」
此外,很多家長還認為,親子餐廳的「親子」氛圍不濃。「基本上就是孩子撒出去玩,家長在一旁聊天、刷手機。孩子要是稍微大一點了,有的家長乾脆出去逛商場了。」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至少應該能有些活動讓大人孩子都參與,能培養親子關係的才能叫親子餐廳。」
記者走訪發現,這些親子餐廳多位於商業綜合廣場中。在雙井某商場二層的一家親子餐廳,工作日這裡的客流並不多,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到周末,這裡幾乎是一位難求的狀況。單點的菜單價位絕對是高級西餐廳的水準,例如一份地中海沙拉85元,一份牛排248元,牛肉漢堡98元,包含西藍花、水果的鱈魚粥兒童套餐88元。
很多親子餐廳在大眾點評網上的團購價格也分為平時價與周末價,甚至一些人流集中的商場中的親子餐廳到了周末都要提前預約。除了平時的用餐和進場娛樂,這裡還會承接孩子的各種派對、活動、生日會等。例如生日會,3小時的時間,按人數分為6500元檔、9800元檔和15800元檔,內含的餐飲基本是比薩、意面、牛排、烤雞以及果汁、飲料。一家親子餐廳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的生日會至少要提前一個月預約,「越早越好,不然很可能約不上了。」
那麼親子餐廳的重點,到底是放在親子,還是放在餐廳?食品產業分析師、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目前親子餐廳還沒有形成慣性消費,所以兩者同等重要。「主打親子的餐廳要將所有的場景、服務等都圍繞這個概念來設置,整體的效果能否滿足消費者對親子氛圍的核心訴求,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朱丹蓬認為,這屬於一個前瞻式布局的產業,如果在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品牌效應情況下,貿然布局可能會導致虧損。「如果從中長期戰略及消費者喜好來看,親子餐廳這個產業是可以去做的,但是整體的市場容量不會很大,投資需要能力與實力。」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商業研究所所長賴陽認為,現在很多親子餐廳做的還是很有創意的,但是想真正做好,絕不是裝飾一些卡通、設置一些娛樂設施就行的。「很多家長看重的『環境』,除了硬體,更看重軟體,比如餐廳的氛圍、比如能否讓孩子有更多的互動體驗。」
賴陽說,如今的商業早已拋棄了單一業態,「融合」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家長帶孩子來親子餐廳,也絕不只是想吃飽吃好,而是注重各方面的體驗。親子餐廳應該更多地增加文化氛圍、增加適合孩子的互動、演出,讓孩子在吃飯、娛樂的基礎上得到更多的體驗。」
新京報記者 王萍 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萍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