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勞育精神,展現後勤風採,CCLE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組委會聯合千企萬校強勢打造「教育後勤人風採展」。本期讓我們走進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創建於1953年,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共建高校。學校坐落於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佔地138.35萬平方米,建築中西合璧,飛簷碧瓦,氣勢恢宏。
學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2年,獲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是國家「三海一核」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學校現有教職工2859人,其中專任教師1790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1057人,後勤團隊人員1200多人。
衝在疫情防控前線的後勤人
從1月26日至今半年有餘,校後勤全程無休息日,守衛著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園,在疫情防控一線築起學校安全、師生健康的第一道守護屏障,展現了新時代基層部門的忠誠奉獻擔當。
在整個疫情期間,穿行於樓宇之間,噴灑消毒水,不放過任何衛生死角;24小時值守,手持測溫槍,詢問、登記、排查進出人員;在疫情最重的時候,為師生備菜備貨,放棄照顧家人,堅守防疫戰場……。
哈爾濱工程大學後勤風採: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gzh:cacmexpo)觀看
一、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嚴守校園管控防線
嚴格做好人員進出管理,築牢學校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最為關鍵;居民區與教學辦公區必須隔離;校園封閉管理,保障居民師生穩定生活十分重要;防控物資儲備就是戰爭中的糧草,重中之重;……這一切後勤集團都想到了,做到了。在疫情防控伊始,後勤集團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時間研討制定了疫情防控中的10餘個工作方案,並一一落到實處。
疫情防控期間,全校39棟公共樓宇和15幢學生公寓封閉管理,核對進出人員、測溫登記、定時消毒,成了後勤物業人每天必須要完成的工作。部分樓宇的保安,以往甚至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如今已能夠熟練地在電腦上完成人員事項登記工作。
疫情防控中,一線工作人員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在校師生,後勤集團部分工作人員家中沒有私家車,主動放棄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自覺騎單車或步行上下班,儘量減少與人群接觸。有的員工步行上班單程要走1個多小時,但從未退縮、抱怨。目前,為避免上下班途中增加感染風險,這些員工們舍小家為大家,自覺在校統一住宿,有的一住就是一個多月。
二、整合力量、全員部署,確保疫情防控「全覆蓋」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後勤集團整合力量,成立10餘個工作團隊。各工作團隊在分管領導帶領下各司其職,彼此支援呼應,在黨員志願服務隊配合下,織就了嚴密的校園疫情防控網。
1.黨員志願者——最美的「紅色」風景線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讓黨員首先站出來、衝上去,更好地把群眾帶動起來、凝聚起來、組織起來,才能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過年,我沒外出,我馬上可以上崗!」有的黨員在得知疫情形勢嚴峻後,主動請纓,申請馬上到崗工作。
「我家裡脫離得開,我來頂上吧!」有的黨員在得知樓宇管控人手緊缺時,自覺要求頂替保安上崗。
「沒事,我身體好,抗得住!」有的黨員已經連續住校奮戰20餘天,領導讓他回家休息幾天,他卻依然堅守在留校學生集中住宿的公寓裡。
他們是一支由後勤集團黨員、積極分子組成的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此時無聲勝有聲,寥寥可數的語言,展現了一個個生動堅定的形象。搬運物資、分菜賣菜、送餐到樓、替學生取送快遞,……等等,疫情防控中隨處可見黨員的身影。他們身上散發出了用堅守詮釋初心,用奮鬥踐行使命,用奉獻書寫忠誠,用作風彰顯擔當的新時代榜樣精神!
2.物資保障——一線防護的盾牌
疫情爆發後,防疫物資十分緊缺。為了及時給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堅強保障,物資保障團隊全員無休,與時間賽跑,多渠道採購、收儲。經過線上線下、國內國際等多種渠道的層層篩選,物資保障團隊最終在上百家廠商中敲定10餘家作為備選供貨商,成功採購到了包括校醫院所需的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等在內的珍貴防疫物資。為保障防疫物資在需要時快速到位,物資團隊將防護服、護目鏡等組合成套裝。團隊成員將套裝放在自己車內,以確保在需要時,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物資送到指定地點。正是有了他們夜以繼日的努力,才解決了一線抗疫人員的後顧之憂。
3.飲食保障——營養可口送上門
校園封閉管理後,不開放堂食,為保證在校師生正常用餐,食堂提供送餐到樓服務。團隊成員每天在微信群裡發通知後,擔心師生漏看信息,還會逐一打電話確認。為了保障防疫一線人員的就餐營養和口味,菜譜每周一輪換,每周六固定吃一次餃子。飲食中心員工陳淑華說:「7個人在3個小時內要包好、煮好3000多個餃子,這個工作量還真是很大,但想到一線人員冒著風險在守護著我們,這點辛苦不算啥。」
4.安全工作——不可忽視的重點
疫情防控期間,後勤集團成立4個安全工作小組,分別負責安全檢查、防控檢查、整改落實督辦、受理訴報修。防控工作每周固定檢查兩次、隨機抽查多次,他們奔波在集團各個樓宇之間,安全、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他們及時反饋,做到疫情防控和安全檢查工作「兩手抓、兩不誤」。
三、主動擔當,暖心服務,師生冷暖永記心間
為了讓校內居民師生安心,後勤迅速設立生活物資供應點,保障特殊時期校內居民的「菜籃子」。2月9日至5月13日3個零4天,累計供應蔬菜 6萬餘斤,水果3萬餘斤,雞蛋1.5萬斤,米麵油 2萬餘斤。為全校抗疫增添信心,贏得了廣大居民師生一致好評。
後勤超市也提前營業,開業前期由於哈爾濱實施交通管控,貨源供應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超市負責人積極謀劃,先後與90餘家供應商逐一溝通聯繫。目前,助學超市內共有6000餘種物品供校內師生選擇。
為方便教職工及居民理髮,後勤集團會理髮的同志,主動請戰,解決了特殊時期校內師生的理髮需求。
疫情肆虐,科學消殺必不可少。由後勤集團6名員工組成的消殺團隊尤其引人注目。他們之中最大61歲,最小40歲。在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定期跑遍學校居民小區。公共空間、每位住戶的門把手、樓梯扶手,都無遺巨細地消毒到位,從一樓到頂層,再從頂層到一樓。即使在寒冬裡,消殺員背著幾十斤的消毒液,10分鐘內也會汗流浹背。而他們一幹就是四個多月。
組織溫暖,及時送出。疫情期間,後勤集團為校內行動不便的離退休老同志定期送米麵糧油,適時慰問奮戰在防疫一線的職工家屬。
學生返校是後勤防疫工作的綜合檢驗。提前聯絡溝通、接站、履行健康檢查登記手續、安排住宿、保障飲食、核酸檢測、校內活動、送站,每一個細節後勤集團都要討論模擬多次。學生到哈爾濱後,第一時間在火車站、飛機場就會看到後勤集團接站員工的「紅馬甲」。掃碼、測溫、換口罩,乘坐一輛輛「專車」回到學校,既安全又安心。國際交流中心早已提前進行了全面消殺、通風、更換全新床品,每個房間均配備口罩、體溫計、洗手皂等防疫物品。還專門建立了「學生返校服務群」,為畢業生生活需要隨時提供幫助。返校學生們紛紛表示,「很溫暖,就仿佛回到家一樣;後勤老師對我們的服務銜接很緊密;接待規格太高了。……」
哈爾濱工程大學後勤集團,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忠誠奉獻的隊伍,一個在疫情防控中熠熠生輝的基層部門,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的縮影!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一定能夠開闢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