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不能被表演的,就是年輕了。
當年的《上陽賦》還叫《帝王業》,在2017年的優酷秋集官宣,一時風光無量。
時隔4年,從《帝王業》到《帝凰業》再到《江山故人》,最後再到現如今的《上陽賦》,集數從此前備案公示中顯示的80集變為如今的68集。這4年間,數部曾經被看好的大女主劇最終都以慘澹收場。對於《上陽賦》,絕大多數的觀眾期待值,也全部落在了章子怡身上。
電影大導、電影演員,太多所謂「跨界下凡」的電影人,都折在了電視劇上——馮小剛、陳凱歌監製的網劇沒能砸出太多水花,電影咖湯唯出演的電視劇也讓觀眾感到了一些不適。如此情況之下,章子怡能逆風翻盤嗎?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比較難。
目前評分
對於《上陽賦》,章子怡也算是拼盡全力——努力用演技去彌補與角色年齡上的差距;努力用最好最電影的製作班底;努力碼演員團隊,去找最會演戲的好演員;努力讓電視劇的畫面呈現更高級、更有質感......但無奈的是,這些努力,都沒有解決這部劇的最根本問題。而年輕,是最不能被表演的。
為這部劇傾盡全力,是章子怡的必然選擇。從自身來說,這是她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成績如何至關重要,即便張藝謀曾建議她「別拍電視劇」,即便粉絲在該劇開拍前也曾極力反對她拍攝該劇,但都沒能攔住她。
從公司層面來說,飛寶傳媒能否在影視製作方面立足,《上陽賦》是重中之重的作品,畢竟同為藝人經紀公司轉型的悅凱傳媒、嘉行傳媒,都有了不錯的代表作,飛寶傳媒再不發力的話,未來困局明顯。
截圖來自企查查上海飛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頁面
也因為有這些期待和壓力,《上陽賦》必須做好。這一點從該劇的幕後製作班底就能看出來——和大導演掛名網劇監製的情況相比,《上陽賦》的幕後班底,絕對是一頂一的行業翹楚,從導演到攝影、再到燈光,從美術、到造型,再到服裝,每一個環節的負責人單拎出來,都在自己的領域裡赫赫有名。
豪華的套餐陣容:
總導演侯詠,此前是《英雄》《我的父親母親》等張藝謀作品的攝影師,2003年執導電影《茉莉花開》,由章子怡主演。
攝影指導方面,菲利普·勒素、杜傑、高虎也一樣強大,三位攝影師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菲利普·勒素是《一代宗師》的攝影師,曾憑藉該片獲得了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杜傑曾入圍過金馬獎最佳攝影獎,和管虎、寧浩、萬瑪才旦等導演都合作過;高虎的公開信息不多,但能查到他是《縫紉機樂隊》的攝影師。
《上陽賦》的音樂總監由莫豔琳負責。據公開資料顯示,她的好友是章子怡,後者當年主演的《非常幸運》主題曲也是由她創作的。
美術總監韓忠在《十面埋伏》《英雄》等作品中曾與章子怡有過合作,《如懿傳》《軍師聯盟》兩部長篇古裝劇的美術設計也是他;
動作指導趙箭更是有《水滸傳》《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孝莊秘史》等作品背書。
燈光指導鄒穎倫,也來自《一代宗師》。
能組到這樣的幕後製作團隊,好像除了章子怡,沒有第二個人能做到。有了這些電影人的加持,也確實保證了《上陽賦》的整體質感,如皇帝的龍椅上,總有一束光穿過,威嚴肅穆卻看不清坐在龍椅上的人究竟是誰,預示著皇位不穩。這樣的視聽語言運用在電視劇中並不多見,就連最為乏味的戰爭戲,也在蒙上了一層灰調子之後,顯得緊張焦灼,通過沙場奮戰烘託出了男主角蕭綦的實力。
然而,這些種種優點,都不能彌補劇本上的不足。
劇情的平庸:鳶燈、上元節、牆頭跌落、英雄救美、先婚後愛等元素。且該劇人設也無太多新意:愚鈍且要被硬挺上位的太子、看似荒唐但心機頗深的二皇子、一心為愛無心爭權的三皇子,一位妄圖皇位的宰相......這些人物身上多少都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
《上陽賦》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將皇室命運、儲位選擇強行和一個及笄之年的女孩聯繫在了一起,這就顯得更加兒戲。雖然女孩的背後有權臣支持,但這個女孩選擇嫁給誰,就側面說明皇帝有議儲的考慮,未免有些牽強。
其次,劇中的人物關係相對混亂:皇帝、王、謝三家的婚嫁關係也更為混亂,有網友看到第3集還在問,「為什麼阿嫵叫皇帝舅舅,叫皇后姑姑?舅舅和姑姑是一家?」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物關係交代不清,重點人物介紹和劇情推進全靠字幕和旁白,挑戰了觀眾的記憶力。
《上陽賦》的愛情戲部分也沒有多麼動人,無論是政治聯姻的苦楚,還是被強迫結婚的無奈,亦或者是兩情相悅的美好等,這些明明應該大開大合的情緒,在《上陽賦》中都沒有被明確表達出來。
劇本問題沒有解決,有再好的幕後團隊,有再多的電影質感,也都很難將《上陽賦》從根本上提高到另一個層級。
演技能彌補年齡差嗎?
章子怡看似人間清醒地發了一條微博,奉勸片方和平臺方不要再營銷她的「少女感」,但事實上,「少女感」的問題,也被放大了。
當年38歲的章子怡,一定深知自己已經和少女感無緣了,但是她選擇「與角色成長」,也就是說,她選擇了用自己的演技去演出少女的天真爛漫。
如果單看皮膚狀態,配合現場打光、後期磨皮等技術手段,無論是章子怡還是左小青,都可以被模糊掉真實年齡,但眼神是無法騙人的,她們眼神中透露出來的生活滄桑感,幾乎是無法抹平的。
即便章子怡已經儘量用面部表情去平和角色的年齡感了,而且其實把現在這些被網友們截的動圖放在劇情中,她的那些吐舌頭、眨眼、噘嘴的動作,也並非異常突兀,而且還有一些可愛的意思,甚至比一些90後小花的噘嘴、吐舌頭等表演更加靈動。
只是用演技去彌補年齡差距這件事,本身就太難了,且一直存在非常大的爭議。
或許是在有意拉平章子怡的年齡,《上陽賦》選角整體年齡都偏大,目前劇中出現的幾位年輕女性角色,其主演的平均年齡都在40歲左右,章子怡、左小青、劉芸都曾在劇中瞪眼裝無辜。
男演員也是如此,幾位年輕的男性角色,其演員的平均年齡也都在37歲左右,和女演員們一起演十幾歲的少年,這樣的搭配至少不會讓演員們在同一劇組因年齡差而尷尬。
《上陽賦》中這些資深演員的業務能力都是有口皆碑的,在之前的太多作品中,他們都一一證實過,只是《上陽賦》給他們設置的這道年齡考題,太難了。
再以《甄嬛傳》為例,這部作品改編之初就定下的故事內核是什麼?鄭曉龍曾經明確表示,「是對封建落後的婚姻制度的批判」。該劇在臺灣地區播出時,瓊瑤也說「《甄嬛傳》是講愛的故事,講愛而不成產生的悲劇,批判性很強。」
但反觀《上陽賦》的故事內核,在剛開始的這幾集中表現並不明顯,原著作品也是在以第一人稱寫作,略有一些上帝視角,再加之架空設定,想要有一些深刻含義在其中,也是比較難的。
當然,該劇一共68集,在阿嫵長大之後,或許章子怡的演技還有更多發揮空間,當劇中角色的整體年齡成長之後,這些演員們的真正實力還有再發力的可能。
演員這行業,「努力」的用處都要建立在「天賦」上,這天賦不僅包括上天給的骨肉,也包括上天給的對表演的感受能力、詮釋能力。有的演員在前一項是滿分,至於後者,選對了適合自己的,也能拿到很高的分數,再加上本身努力,就有了那些經典的角色。 但在演技不能彌補年齡這件事上,努力和天賦都沒太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