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遊戲史上需要費腦力才能通關的遊戲,相信大家都能舉出不少例子。其中,玩家公認有智商門檻的作品,集中在經營策略和益智解謎兩大品類,誓要將燒腦的節奏進行到底。
不過,所長最近卻發現了一款小遊戲,體量並不大,過程不複雜,但卻意外地很難通關——最可怕的是,它的本體還是一款微信小程序遊戲。
什麼?微信小程序遊戲?不就是貓咪都會《跳一跳》的那種嘛?
然並卵,經過了一年的發展,你以為的微信小程序遊戲早就不是你以為的微信小程序遊戲了!
今天,所長要為大家隆重介紹的這款小遊戲,它的名字叫做《子曰詩云》。
為什麼要介紹它呢?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它是「騰訊追夢計劃」與人民日報客戶端聯合推出的一款重磅產品(根正苗紅棒棒噠),更因為作為一個解謎遊戲的深度愛好者,我居然在第一關就卡了2分鐘並且越玩到後面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非常需要回爐重造好好讀書啊(劃掉)!
作為一款以拆字解文+詩詞連線為核心的遊戲,想要玩得好玩得妙,首先你得認識字,其次還得會背古詩。
相信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提出疑問:背古詩可能不太行,認字兒?誰還不認識幾個字啊!
沒錯,用手機鍵盤打字大家都是手速冠軍,然而在這個提筆就忘字的年代,如果把部首偏旁都拆開,你還能想起來是什麼字嗎?
比如這個:
再比如這個:
是在下輸了,已get尹正謝娜維嘉同款震驚表情包
然而,猜字只是《子曰詩云》最簡單基本的操作。
作為遊戲中的另一大考(難)點,你需要在眾多偏旁部首中迅速組合找到正確的字,與此同時還要找到移動部首正確的邏輯順序。
點擊播放 GIF 0.2M
也就是說,光拼出正確的字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拼出正確的詩句。
經常玩益智解謎遊戲的童鞋對於這樣的連線玩法一定不陌生,怎樣用一氣呵成的連筆解鎖關卡,相信不少人對此都很有研究。
但是,因為《子曰詩云》在遊戲中加入了拼字和詩詞元素,挑戰難度一下子飆升了三顆星。
剛開始的時候,還是這樣的
所長我感覺手和腦子都不夠用了,順便覺得以前的書都白讀了……當年語文考得差真的不是高考閱卷老師不給面兒啊!
對於語文成績不太好的童鞋來說,這款遊戲是一次不小的挑戰;但對於喜歡古代詩詞文化的童鞋來說,這款遊戲絕對是一種美的享受!
遊戲進入頁面的山水潑墨悠悠古箏讓人賞心悅目,遊戲中的題目也都是《子曰詩云》團隊從《唐詩宋詞三百首》中精選的詩句,分為山、水、月、木、金、春、秋七大主題,每通過一關都能回顧一首經典的作品。
點擊播放 GIF 1.5M
點擊播放 GIF 0.7M
與此同時,平日裡最難得高分的「詩詞鑑賞」部分,這款遊戲也給出了滿分答案。
《子曰詩云》特邀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進行解讀指導,為玩家帶來富有美感、哲思的詩詞賞析,一邊玩遊戲一邊學習知識,媽媽再也不會嫌你放假在家一直玩手機啦!
綜上所述,所以這款遊戲(學渣)到底應該怎樣才能通關呢?
先去背個幾十遍《唐詩宋詞三百首》,再認真學習《新華字典》裡的偏旁部首,一眼看出關卡中的hint?
要啥萬能口袋書啊,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閒來無事跟朋友家人一起PK《子曰詩云》就夠啦!
2019老少皆宜暑期學習娛樂聚會佳品——《子曰詩云》,非他莫屬!
——我是傳承文化的分割線——
隨著手遊市場日趨成熟,人們對於遊戲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只是好玩而已。當玩家群體越來越年輕化,如何讓數字時代的原住民領略傳統文化之美,在中華文化的代代傳承中建立民族自信,成為遊戲廠商的一個新的課題。
2019年3月,騰訊遊戲宣布正式推出以實現社會價值為核心的「追夢計劃」,旨在從不同維度上全面探索和嘗試遊戲產業能夠帶給社會的正面價值,助力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人群實現自我價值、提升民族文化自覺和自信、彰顯社會價值與時代精神。
早在2018年初,在「新文創」的戰略思路下,騰訊遊戲就提出「探索遊戲更多可能」的願景,布局遊戲應用價值研究探索,全面聚焦遊戲對社會的正面意義和公益價值,力求使遊戲在娛樂功能之外,同時成為文化傳承與交流、人才激發與培養、引導健康、積極價值觀的載體。
截至目前,騰訊遊戲已累積宣發包括《尼山薩滿》、《微積歷險記》等在內的13款遊戲應用價值研究產品,涉及傳統文化、科技發展、公益關愛等多個領域。其中6款作品在遊戲分享社區TAPTAP斬獲9分以上的好評。
而這款由「騰訊追夢計劃」聯合人民日報客戶端打造的遊戲《子曰詩云》,不僅凝練精華重新詮釋了傳統文化詩詞之美,更是「騰訊追夢計劃」品牌中代表「數字文化傳承計劃」的傾力之作。
簡單易上手的玩法,輕鬆愉悅的遊戲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之美,微信小程序遊戲的傳播普及,使得這款《子曰詩云》在去年上線以來就吸引了眾多玩家的關注。
目前,《子曰詩云》在TapTap上的評分已經達到了9.5分,據說正式手遊版也即將推出,所長和28611名預約的小夥伴一樣,搓手手期待中!
怎麼樣,你要不要也來挑戰一下自己的語文水平和詩詞儲備能力呢?打開微信搜索《子曰詩云》,看看你能走到哪一關吧!
最後,《子曰詩云》還將登錄微信小程序遊戲《創造者說》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小遊戲的價值不止於「玩」,助力小遊戲與更多領域的創新融合。希望未來遊戲廠商們能推出更多與中國文化相關的遊戲,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只玩遊戲不好好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