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大寶貝兒!還記得十年前的你嘛?那時候的你才開始玩冒險島、CF、QQ飛車,深受家長老師對遊戲"充錢即罪惡"的思想薰陶。看著遊戲裡那些讓你難以忘懷的裝備裝扮,卻不敢起一點充錢的歹念。因為那時候的你,不僅沒錢,害怕變成一個沉迷遊戲不務正業的壞孩子。
現如今,我們都已不再年少,回想曾經一起為夢想奮鬥的兄弟,也都承擔起了一個白嫖玩家的責任。他們有的在守護著賽利亞的笑容、有的在為弗雷爾卓德的統一大業奉獻一生、還有的人在世紀佳緣三裡男歡女愛、夜夜笙歌…
是什麼讓他們沉溺於虛妄之中無法自拔?是愛,是理想嘛?
不,都不是,至於為什麼,別問。
因為我也不知道。
算了,還是告訴你吧,反正你還是會繼續充錢的。
氪金啟蒙:虛假同感偏差+從眾心理。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喜歡玩遊戲,那麼你就會在潛意識裡去尋找同樣喜歡玩遊戲的人。此時的你,身邊有100個人,只有10個人玩遊戲,然而你卻會忽略掉其餘90個人,和這10個人在一起。從而會產生100個人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玩遊戲的錯誤想法,這種心理作用,就叫虛假同感偏差。
同樣的道理,這10個人中,有8個人想給遊戲充錢,其中4個人給遊戲充了錢。於是,你就會覺得原來大家都給遊戲充錢了。
與此同時,在這種"大家都給遊戲充錢了,我充錢也沒什麼"的心理作用下,你開始嘗試勸說自己給遊戲充錢,並且時間久了,當10個人裡已經有7個給遊戲充錢了之後,"充錢即罪惡"這種思維的影響力在逐漸消失。你甚至會覺得自己不充錢無論從面子上還是心理上都說不過去。
於是…. 你仔細數了數手裡下個月的生活費,抽出20塊錢下個月買饅頭,剩下的都用來拯救阿拉德大陸。
上面的例子只是一個人的心理,那麼我們把這樣的心理擴大到全國人口的規模,這樣我們就不難找出,十年來,國內遊戲消費持續上漲,直至目前成為國家不得不重視的一項重要消費支出的原因了。
氪金進階:遊戲裡的破窗效應。
好了,有了第一次充錢經歷的你,是不是有點小緊張,小激動?看到自己變強之後,那忽閃忽閃的翅膀,那從頭到腳的流光,那看起來就是強者的面板數據,是不是還有點小開心?儘管內心依舊有點小忐忑,但是這都不礙事。並且寬慰自己說,我就充這一次,不會有第二次了(呵呵呵)。
也許第一次充錢會讓你有些許的罪惡感,甚至會覺得,這是父母的血汗錢啊!!但是,一段時間過去了,你這種"錯誤"的行為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制止。罪惡感會逐漸消失,反而這種"錯誤"行為給你帶來的愉悅讓你有點貪戀。
好了,下一次充值活動出現之後,你甚至比第一次更期待,更想充錢。沒有了罪惡感的約束,你會更加沉迷其中。反正都充過一次錢了,再充一次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那….. 再數數下個月的生活費,抽出15,下個月可以少吃倆饅頭,賽利亞比我還需要這些錢….
這便是破窗效應,如果第一次充值沒有人及時的制止你或者採取措施的話,那麼你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充值,而這個充值行為很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在氪金中無法自拔:一層一層剝開你的心(qianbao)。
古人的智慧你是想像不到的,早在幾百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預測到了你為了遊戲氪金的這個狀態。並且想出了一個貼心的成語勸你:事不過三。
什麼叫事不過三?意思就是:遊戲氪金終歸是件小事情,你不過才充了兩三次,怕什麼?
如今的你,有了一幫志(chou)同(wei)道(xiang)合(tou)的遊戲夥伴,有著不止一次的氪金前科。氪金對於你來說,已經稀鬆平常。
每一次的促銷活動,新皮膚新時裝都會撩動你的心弦,曾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樣的廣告語讓你嗤之以鼻,但是現在卻讓你覺得它是如此的深入人心。
此時的你也會有了更多充值的理由: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看,為了在排行榜中佔據一席之地,為了被人羨豔的目光,為了動漫IP帶給你的情懷,或者一場遊戲的失敗,一個遊戲數值的不理想,或者僅僅是一時興起。你就會毫不猶豫的在遊戲裡揮灑金錢。
真香定律。
也許一陣爽快之後,你會清醒過來,甚至會覺得,有些充值似乎毫無意義。但是這個時候的你。可是奈何你下定決心不在氪金,卻總是止不住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到了真相定律。
但是在如今,玩遊戲就得氪金的大流中,你就好像鳥籠邏輯裡的房主。身邊的人一再的提醒或者詢問你,這次為什麼沒氪金,這麼好看的裝扮你居然不買?你還能做到真正的堅持自我,理性消費嘛?
也許大部分人在周圍人不斷地氪金消費的誘導,以及對你這種異常行為的疑問中,又逐漸放棄了嚴於律己理性消費的想法,重新陷入到曾經無法自拔的狀態。
如何讓自己保持理性氪金?
· 努力搞錢。
不同的人會對自己的消費程度有不同的看法。當你擁有的資金足夠龐大時,那麼你對幾百幾千的遊戲消費會毫不在意,甚至成千上萬也不過是零頭一樣。
所以,努力掙錢吧。
· 成為該遊戲公司員工。
遊戲公司的員工,一般會有一定的內部福利,雖然不能讓你在遊戲裡富甲一方,但是混個小康水平還是足夠的。這也在無形中為你節約了很多非理性氪金。
· 培養理性消費意識。
說到這一條,我想請各位仔細的打量打量自己,重新審視自己。
因為我不了解你,你自己對自己心理也沒數嘛?你能控制住嘛?我想你自己心裡也有答案吧,那就對了,此條略過,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