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書蟲媽媽
這幾天,天氣漸漸轉冷,特別是早晚溫差比較大,女兒又感冒了。抱著女兒在兒科候診室外等候,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寶寶在等待叫號。我發現這些孩子,大多數是0~3歲的小寶寶。看來,進入秋冬季,隨著天氣變化,0~3歲的寶寶最容易生病。
等了快兩個小時,終於排到我們了。我抱著女兒進去診室,醫生給女兒做了詳細的檢查,告訴我,孩子感冒了,呼吸道感染,所以會伴隨著咳嗽。看著女兒生病難受的樣子,我心裡很難過。
於是,我求助醫生,孩子現在兩歲多了,每到秋冬季就特別容易感冒,而每次感冒,大約都需要一個多星期才能康復。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寶寶這樣的情況呢?
兒科醫生告訴我,3歲以內的寶寶到了秋冬季節,容易生病跟孩子自身呼吸道的發育、體內免疫球蛋白含量等有關。想要寶寶身體好,少生病,家長平時做好預防工作很重要。
想要寶寶身體好,爸爸媽媽需要怎麼做呢?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做好這五個生活細節,有助增強寶寶體質,讓寶寶身體好起來。
01.保持規律的生活
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助寶寶健康地成長。父母要讓寶寶保持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時進餐、吃好早餐等。
在我們身邊,經常看到有些家長,晚上十點多還帶著小寶寶在外面玩,通常這樣的情況下,寶寶會睡得晚,早上醒來也會比較晚,因此,早餐很晚吃或者不吃。醫生說,這樣是不利於寶寶健康發育的。建議寶寶入睡時間最好別超過21點,每天早上給寶寶吃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
0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均衡的飲食,能讓寶寶獲得更加全面的營養。因此,父母要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合理安排餐點,幫助寶寶養成定點、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
平時,爸爸媽媽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寶寶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引導孩子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於健康的食品;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吃飯的時候,不要過分催促孩子,提醒孩子要細嚼慢咽,不要邊吃邊玩。
03.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減少細菌感染。父母要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餐前便後要洗手,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經常為寶寶洗澡、換衣服、洗手、剪指甲。告訴寶寶要保護五官,如不要隨便吃手,挖耳朵、鼻孔,擦眼睛等。
04.每天參加戶外體育活動
父母要激發寶寶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養成每天鍛鍊的習慣。兒科醫生提醒,足夠的戶外運動不僅可以幫助寶寶長高,還可以增強體質,減少生病。因此,建議爸爸媽媽每天帶孩子到戶外參加體育活動。
舉個例子:天氣好的時候,家長可以白天帶寶寶去小區或公園裡散散步,讓寶寶下地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即可以補充維生素D又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到寶寶兩歲左右,可以帶寶寶在公園玩玩球類運動,如小籃球、小皮球等,讓寶寶丟丟球、接接球、踢踢球。父母也可以鼓勵寶寶和同伴一起玩,讓寶寶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一起玩。
05. 按時接種疫苗
由於擔心疫苗的副作用,有很多家長不願意給孩子接種疫苗。其實接種疫苗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抵禦病菌的侵襲,從而起到保護人體的作用。無論是一類疫苗還是二類疫苗,如果有條件都建議儘量接種,這也是保護孩子的一種方式。
小書蟲媽媽溫馨寄語: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寶寶身體好,對父母來說是最大的幸福。要想寶寶身體好,父母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兒科醫生提醒:做好文中5個生活細節,娃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