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考上大學,這樣的母親我也想要

2020-09-03 恩師學堂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深情的告白,我一直沒能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牧民娜日娜和兒子一起參加高考,並雙雙過了本科線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今年43歲的娜日娜,與兒子一同參加高考,兒子總成績520分。娜日娜的總成績是404分,過了蒙授(蒙古語授課)文科二本線,並且成功地被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專業錄取。

陪兒子高考,告訴他高考需要的是毅力和熱愛

如果當初沒有意外,娜日娜也會成為一名本科畢業的大學生,上學的時候娜日娜的成績非常優秀,排到班級上遊水平。高三那年,她滿心期待,準備衝刺高考,但是聾啞的媽媽又患了嚴重的腿疾,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家裡的幾個姐姐已經嫁人,並遠在他鄉,媽媽無人照料的難題擺在了娜日娜的面前。一邊是熱愛的高考,一邊是癱瘓的媽媽,高考可以舍,親情不能棄,這是人存的基本道德要求。無法逾越現實的巨大鴻溝,她只能選擇放棄夢想。

眼含淚水揮手向大學告別的娜日娜在家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當起了牧民,考大學的願望就像一顆種子種植在她的心中,只待日後時機成熟的時候破土而出。

2001迎來了第一個機會,當時教育部對高考制度進行改革,取消對高考考生在年齡和婚姻狀況上的限制,允許25周歲以上」「已婚」的人參加高考。

這時她還沒有成家,家庭的重擔沒有減輕,所以她放棄了這次機會。

機會再次出現,時間已經來到了2011年,已經成為兩個孩子母親的娜日娜,考大學的種子再次生根發芽。這時國家的高考制度也變得更為人性化,只要是高中畢業的考生都可以參加高考。

滿心歡喜的她開始購買學習資料,打起十分精神準備加入高考大軍。這時她回過頭才發現,小女兒正在上幼兒園,如果自己追尋夢想,那么女兒將無人照料,牧區的工作也只能靠丈夫一人打理,夢想依舊是那麼遙不可及,命運的無數次捉弄,似乎看不到實現的那一天。

2020年距娜日娜高中畢業已經過去了23個年頭,已經43歲的娜日娜心中的夢想的火焰依舊那麼強烈。看著正在參加高考的大兒子,她有很多話想告訴他」高考拼的是毅力、拼的是熱愛,母親一直有一個未實現的大學夢「她沒有把這些話告訴兒子,而是決定陪她一起高考,用行動去表達。

陪兒子高考,用行動告訴她堅持夢想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夢想雖然被推遲,但依然可以堅持自己的夢想。只要去嘗試,那麼夢想就有變為現實的可能。

剛參加高考的時候,有人質疑她這麼大的年紀,記憶能力都退化了,參加高考無異於攀登珠穆朗瑪峰;也有人質疑「你是個牧民,還考什麼大學?

不錯,客觀條件對于娜日娜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作為一個40多歲的中年女人,荒廢學業已經20多年,在學習方面她不佔任何優勢。

一個有夢想的人就如摶扶搖九萬裡的鯤鵬,不是篷間雀可以理解的。面對質疑,娜日娜說:我覺得牧民也需要與時俱進,用知識充實自己。成為大學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即使以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但我已經是真正的大學生啦!」

沒錯,看法是別人的,實現的夢想才是自己的。

買高考複習資料、報名參加復讀班等等,娜日娜的學習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404分對於一個高考學子來說並不算高,但對於近中年的女人來說很不容易,為夢想奮鬥的過程足以讓人感動的熱淚盈眶。

作為一位追夢人,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堅持夢想什麼時候都不算晚;作為一位母親,她用行動告訴孩子高考需要熱愛,需要堅持。一萬句」你要努力學習「熱切而中肯的說教,不如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擁有這樣的母親,孩子是幸福且幸運的。

相關焦點

  • 我和兒子一起考上大學
    口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圖鎮新尼淖爾嘎查牧民 娜仁那整理:寶音畢力格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石佳---------------我叫娜仁那,是內蒙古草原上一名普通的牧民,但今年,我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和兒子陶拉嘎一起考上了大學
  • 陪讀母親和兒子一同考上大學,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真的很簡單
    文|文兒當別的家長都在操心怎麼讓孩子能夠主動學習,讓爸媽省點心的時候,河間的一位陪讀媽媽已經和兒子一同考上大學了。陪讀過程中,這位媽媽也萌生了一個想法,既然要陪讀,那不如自己和兒子一起學習,到最後一同參加高考,不僅照顧了兒子,也能圓自己一個大學夢。於是也就有了現在這條勵志媽媽和兒子一同考上大學的新聞,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其實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真的很簡單。
  • 43歲母親和兒子一起考上大學,好媽媽是孩子心中永遠的光
    孩子好比一艘船,而父母就是船的掌舵人。有人說,想要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是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多年過去,母親身體健康,自己也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然而,當時未能參加高考的事卻一直留在娜日娜心裡,成為一個小小的遺憾。在兒子的鼓勵以及家人的支持下,43歲的娜日娜終於決定和兒子一起參加高考。結果出來之後,母子二人都非常滿意。兒子成為全市理科狀元,媽媽也被內蒙古財經大學錄取。
  • 43歲母親和兒子一起考上大學,好媽媽是孩子心中永遠的光
    孩子好比一艘船,而父母就是船的掌舵人。有人說,想要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是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23年前母親病重,牧民娜日娜為了照顧媽媽,選擇退學,放棄了高考。多年過去,母親身體健康,自己也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然而,當時未能參加高考的事卻一直留在娜日娜心裡,成為一個小小的遺憾。
  • 中國天才13歲考上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他母親:我恨不得他死
    過度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培養,可能短時間內學習成績能夠提高,但是長久來看,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中國天才13歲就考上了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他的母親卻說:我恨不得他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叛逆期的孩子厭倦上學,母親如何含辛茹苦的幫助兒子考上了大學
    有人說「今生有緣在一起相伴生活,不是上輩子有仇這輩子來還債,就是上輩子有恩,這輩子是來報恩的」。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都得好好珍惜,因為一輩子的緣份下輩子不一定能再相見,不管是還債還是來報恩,都要且行且珍惜吧!巖松是家裡的獨生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讓家長操碎了心。
  • 13歲天才考上大學,但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殊不知,在這樣的教育下,很有可能讓孩子失去自我,魏永康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大的孩子之一。從小她的母親就教他背古詩,識漢字。雖然說小小的孩子可能並不能完全掌握,但是這對他後來的學習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他在不斷跳級的過程中讀完了小學、中學、高中。13歲就考上了大學,可以說是天才神童,可是這樣的一個學習成就優異的神童,卻被中科院勸退了。
  • 聽話孩子,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
    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是一個農村孩子,他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他們兩個一起考了兩年大學,可都沒考上。第二次落榜後,俞敏洪很沮喪,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可是他的母親卻對他說:想要離開農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去上學。
  • 兒子考上985大學,家長瘋狂炫耀,這樣反擊太贊了
    可是就是會有人問你這樣的問題,還非常自然的炫耀著自己孩子的優秀成績,真實讓人氣憤,所以就私信我該如何回懟才解氣?,但是不用我操心,人生路還是需要他自己走其實無論孩子去哪所大學,無論是好的大學還是普通的大學,對於孩子來講這都是她們自己走的路,家長不要太過幹預。
  • 我的四個子女是怎樣考上東京大學的?
    文/佐藤亮子[日本]2017年3月,我的女兒考上了東京大學理科三類 。這樣一來,算上大兒子、二兒子和三兒子,我的四個孩子就全都考上了東大理科三類。不少家長在提出具體問題後,還會順便說一句「您的孩子肯定很聰明」。其實並不是這樣。我的四個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有的算不好十以內加法,有的弄不懂單位轉換,還有的英語怎麼也得不了高分。他們能考上競爭激烈的名校,只不過是我與他們一起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一步一步地朝著目標不懈努力的結果。還有不少人說,「我可做不到像你這樣。」
  • 研究調查表明,媽媽是教師爸爸是公務員,孩子更容易考上985大學
    言歸正傳,還是要說考上985大學最主要來自哪幾種家庭,可以從圖中清楚地看到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而還有具體採訪40名高考狀元,發現40個人中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老師有9人,也就是說如果這類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優秀。為什么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老師,孩子更容易考上985大學?
  • 一位母親的安慰:考上公務員的女兒,終於讓我放下心來
    從幼兒期,父母就開始了全方位培養籌劃,為了孩子有個好前程,不惜一切代價傾其所有,就算犧牲所有時間精力,也毫無怨言,只要孩子優秀,就心滿意足。我的姐妹中,有一位這樣的母親,二十多年來,一心撲在女兒身上,,除過工作,犧牲了休閒娛樂時間,守著女兒辛苦忙碌每一天,女兒長大有了工作,最後考上了公務員,女兒的心安定下來,這位媽媽感到安慰放心。下面是她的自述,為了方便,我用第一人稱講述。
  • 天才13歲考上大學,後來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教一個孩子成長是每對父母肩上的擔子,要讓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有所作為,再不濟也要當一個普通人,絕不能危害社會。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應當是鼓勵孩子前行的燈塔對孩子的期望也不能成為孩子的拖累,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魏永康的母親就在他很小的時候為他規劃好了一切,在他身上寄予了厚重的希望,在魏永康13歲時他就是街坊鄰居和小夥伴眼中的「天才學生」。
  • 50歲母親陪兒子備考東京大學,結果自己考上了!
    每年高考總是那麼牽動人心,畢竟這是通往理想大學的重要機會。說起東京大學,那絕對可以說是日本的頂級學府,想要順利考上東大絕非易事,每年都有來自各地的精英學子躍躍欲試。朝日電視臺綜藝節目《ナニコレ珍百景》最近分享了一個在現實中衝擊東大的高考故事。
  • 老婆生病,母親來幫照顧孩子,聽到她和我女兒說這話,我火冒三丈
    故事:老婆生病,母親來幫照顧孩子,聽到她和我女兒說這話,我火冒三丈。聲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弘揚社會正能量。後來我也不負眾望的考上了城裡的一所好大學,最後在工作中也遇到了我現在的妻子。妻子是城裡人,但是她也沒有嫌棄我家裡條件不好。後來我們的父母給我們贊助了兩室套的房子,半年後老婆懷孕了。
  • 我想要到澳大利亞讀高中,希望和母親一起去。經濟不成問題。我的...
    我想要到澳大利亞讀高中,希望和母親一起去。經濟不成問題。我的英語成績還可以,1。 我和母親應該怎麼辦?2.我可以申請哪個高中?  你應該還沒到18歲,母親可以辦理陪讀和監護,一直在澳洲陪你到18周歲。你可以申請的學校很多,看你的需求。
  • 最可惜的天才:17歲考上中科院卻被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今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被錄取的考生早已準備就緒,迫不及待地想早日開學,感受盼望已久的大學生活。幾乎每年高考,都會出現一些「高考學霸」,比如今年剛滿15歲就考上清華大學的鹿澤宇。這些天才少年年紀輕輕便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真是太牛了!
  • 43歲牧民母親和孩子一起高考,雙雙過本科線,有夢的人生更精彩
    1997年,娜日娜將要參加高考了,那時的她對未來充滿憧憬,一心想著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誰也沒有想到,就在距離高考只有幾個月的時候,娜日娜的母親突患疾病,腿疼難忍,連路都走不了。可也有少數人提出了異議,覺得像她這樣的中年人,應該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照顧家庭,放在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何必偏偏要給自己「找麻煩」,去讀書學習呢?
  • 13歲上大學,考上中科院後被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迫切的願望,為了孩子能夠有出息,有的家長甘願付出一切。正是因為這種急切的心情,導致很多家長無法掌握良好的教育方式,無形之中給孩子施加了難以承受的壓力。不少家長打著為孩子好的名號不斷幹涉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導致最終結果無法盡如人意。魏永康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從小對孩子要求嚴格,並且如她所願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神童。
  • 一位母親哭訴:我很難想像我的孩子連浙大都上不了!
    「我媽曾經哭著對我說:『我只是很難想像我的孩子居然連個浙大都上不了。』」這是在網上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故事中的母親,是清華建築系的。在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想起了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說的一句話:「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大抵如此,但我們往往害怕著這個叫做「平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