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羊劫運日相催 要把乾坤扭轉來」——辛亥革命106年
10
日
10
月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爆發,正式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大幕。中國歷史的沉重齒輪終於再度向前撥動了,皇權以及與其相關的一切建制、理論和信仰即將灰飛煙滅,代之而崛起的是兩個令中國人感到陌生的詞彙——民主、共和。
革 命 歷 程
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失敗後,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
1895到1910年,革命黨人發動了多次起義。1910年底,孫中山再次召集同盟會在廣州發動起義,但因寡不敵眾告負,同盟會收葬共72具烈士遺體於廣州城外黃花崗。之後清廷又一次的喪權辱國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四川尤其激烈。
1911年10月10日夜,在武昌,革命黨人熊秉坤等憤然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隨後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北軍政府成立,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舉國震驚,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清廷命袁世凱率北洋軍鎮壓革命,而袁世凱卻暗地裡通過汪精衛與革命黨和談。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同時表示只要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即可讓位大總統。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封建帝制歷史宣告終結。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呈。2月15日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3月8日臨時參議院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卸任。
之後宋教仁成立了當時中國人數最眾、規模最大的政黨國民黨。1913年首次進行國會選舉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袁世凱被認為是背後策動暗殺者。宋教仁之死激起了極大的轟動,使革命黨人在辛亥革命之後的建設計劃幾乎破滅,國民黨也一時分裂沒落。
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合影
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更向世人展示了: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中國的未來充滿著革命的因素和希望。辛亥革命在政治與思想上給中國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為新起點,更加深入、大規模地開展起來。但由於之後民主共和並沒有真正的實施,辛亥革命實際上是「既成功,又失敗了」。
革 命 先 輩
1
孫中山: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民族」、「民權」、「民生」
—— 三民主義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昌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也為後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
2
黃興:顧全大局的革命領袖
「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 黃興
「世稱孫、黃為開國二傑,克強誠當之無愧矣。」孫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而黃興則是實幹家。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由黃興所發動並參與。武昌起義爆發,他被推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南京臨時政府組成,他做了陸軍總長;及至臨時政府取消,還擔任過南京留守。這自然是由於嚴重的民族危機使然。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終積勞成疾而中年逝世。
由於在北伐後備受忽略,其生前的理念和計劃也被擱置。直到90年代,海峽兩岸才開始重新重視黃興的功業。黃興的一生與整個辛亥革命相始終。
3
秋瑾: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
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
——《對酒》秋瑾
武昌起義之前,已有眾多志士為革命事業獻身,秋瑾就是其中一個。她在上海創辦報紙,宣傳婦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為投身革命,秋瑾脫離家庭關係赴日留學。她時常挎著倭刀把玩手槍,自稱鑑湖女俠。
秋瑾在日本結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1905年7月,秋瑾在組織光復軍起義時計劃洩露不幸被捕。面對審訊,秋瑾毫無懼色,留下名句「秋風秋雨愁煞人」,從容赴死。
秋瑾所設計的軍制也十分高明。她的三三制結構比北洋軍更靈活。但當時的會黨散漫無法適應先進的軍隊編制。這讓秋瑾的軍隊建制直到黃埔建軍後才被採用。
影 視 作 品
下面來推薦幾部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影視作品吧,大家一起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這段激蕩的歷史。
電視劇《走向共和》,張黎,2003
紀錄片《辛亥》,袁子勇,2011
電影《辛亥革命》,張黎,2011
銘記歷史,感恩當下
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中
無處不是先輩的生命與熱血
從前人手中接過的國家更需要我們的努力
使其發展得更加絢爛壯大
編輯 | 牛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