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中國留學生建疫情資訊連結 提供多語種翻譯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8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語言和文化的不同,讓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感受到各種困難。這些困難,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而被放大。

2020年春天,當生活在京都的留學生趙芙蝶打開當地政府網站,想要查詢與新冠肺炎有關的信息時,她發現很難找到用英語和漢語表述的連結。

留學生創建疫情資訊連結 自發提供多語種翻譯。(日本新華僑報)

同樣的問題,也會有不少在日外國人遇到過。抱著這樣的同情同理之心,趙芙蝶跟京都國際交流協會中負責接待外國人生活信息諮詢的諮詢員進行了交流和溝通,在對方的幫助下,參考日本厚生勞動省、京都市政府以及社會福利協議會等機構的網站,收集並整理了與外國人生活相關的信息。在此基礎上之上,趙芙蝶在京都國際交流協會網站上增設了「後疫情時代」專區,設置了如何應對感染症狀、遇到資金困難怎麼辦、工作、未成年人及醫療等內容的連結,這些連結同時提供日語、中文、英文的支持。諸如如何申請10萬日元的特別定額給付金、哪間醫院有醫療翻譯、遭受家庭暴力該怎麼辦等問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為了方便網友的理解,在日語部分,她還選擇用簡單易懂的生活化語言替代聱牙詰屈的專業術語。

據日媒介紹,趙芙蝶,今年28歲,有過4年留學英國的經歷,2019年9月來到京都大學,目前從事東亞歷史研究,同時也關注於數字信息的採集和傳播。因此,在遇到查詢困難後,她想到了京都國際交流協會,希望通過該協會公信力強、影響力大的網站,幫助更多在日外國人掌握最新的信息。

記者詢問趙芙蝶這樣做的初衷時,她坦言:「當人們感到信息不對等時,會處於一種恐慌狀態。我只希望通過個人的一點努力,幫助有需要的人解除不安,我將繼續維護網站、不斷更新信息。」

這些年日本政府也確實採取了各種舉措,希望打造一個多元共生的社會,以吸引更多外國勞動力來到日本、安居樂業。期待有更多像趙芙蝶這樣的同胞,藉助自身優勢,在豐富自身能力的同時幫助更多人,共同打造和諧共生的多元社會。(王亞囡)

相關焦點

  • 日媒:中國留學生建疫情資訊連結 提供多語種翻譯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語言和文化的不同,讓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感受到各種困難。這些困難,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而被放大。2020年春天,當生活在京都的留學生趙芙蝶打開當地政府網站,想要查詢與新冠肺炎有關的信息時,她發現很難找到用英語和漢語表述的連結。 留學生創建疫情資訊連結 自發提供多語種翻譯。(日本新華僑報) 同樣的問題,也會有不少在日外國人遇到過。
  • 日本為無法打工貧困留學生提供食物:「互助比隔離更能戰勝疫情」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 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餐飲店休業、倒閉、縮短營業時間等,一些在日外國留學生的經濟收入也因此減少。日本福岡縣國際交流中心指出,疫情發生後,一些留學生家庭匯款到基本的時間滯後,還有的人失去了兼職工作,以私費留學生為中心的經濟拮据留學生人數正在迅速增加。
  • 日本新華僑報:中國留學生需警惕快遞轉寄帳戶騙局
    日本新華僑報:中國留學生需警惕快遞轉寄帳戶騙局 2017-06-15   中新網6月15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儘管現在的中國留學生已經由「留學生養家」變成了「全家供養留學生」,但大多數留學生還是願意在學業之餘做做兼職。
  • 日本新華僑報:日本多所大學發補貼 留學生可額外申請
    中國僑網5月1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日前,日本政府宣布擬將「緊急事態宣言」延長至6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目前正試圖說服教育界,實行「9月開學」措施。無論怎麼看,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休校停課的長期化都無法避免。鑑於上述情況,日本已經有多所大學相繼宣布給學生統一發放補貼。
  • 新華僑報:日本勞動力市場遇冷 留學生迎就業春天
    新華僑報:日本勞動力市場遇冷 留學生迎就業春天 2017-07-18   中新網7月1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18日刊文稱,據日本政府提供的數據,日本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求人倍率」已經達到了1.78倍。
  • 北京二外組建志願者服務隊 為438名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
    中新社 陳杭 攝中新網北京3月23日電 (陳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顧曉園23日在發布會上表示,該校組成了30名學生的志願者隊伍,到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和新國展入境旅客集散地進行現場服務,已累計服務時長2703小時,共為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438名外籍旅客提供了多語種翻譯。
  • 日本山西留學生青年會成立 致力為留學生提供幫助
    日本山西留學生青年會成立 致力為留學生提供幫助
  • 5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被捕:涉嫌擅自翻譯日本漫畫、遊戲
    原標題:5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被捕:涉嫌擅自翻譯日本漫畫、遊戲  東方網2月1日消息: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1月31日,日本京都、山口、靜岡、三重、島根5個府縣的警方聯合起來重拳出擊,以涉嫌違反《著作權法》為由,一舉逮捕了有「漢化組」之名的5名中國留學生。
  • 日本父子中國情結:為多名中國留學生提供獎學金
    中新網3月23日電 一位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企業家打算今年向10名在日的中國留學生提供獎學金,而他的父親也曾經以個人身份為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多名外國留學生提供獎學金。他就是從2005年開始面向在日華人族群推出業務的英巴斯特證券株式會社的社長川路猛。
  • 日本國立大學趁勢擴招中國留學生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留學以及國際間的文化交流等活動都受到了嚴重影響。隨著各國出入境政策的漸趨緩和,許多人也將留學計劃再次擺在臺面之上。據統計,包括私立大學在內,截至2019年,在日本的外國留學生中,數量最多的是中國留學生,佔到了41.2%。其次是越南留學生,佔比為19.8%,韓國留學生緊隨其後,佔比7.0%。
  • 5名中國留學生涉翻譯動漫當"漢化組" 在日本被捕
    (原標題:5中國留學生在日本被捕)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1月31
  •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本京都旅遊業受疫情影響遭受損失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在疫情期間,日本京都旅遊業正在遭受經濟損失。記者從京都市觀光協會了解到,2020年2月,到京都曾經居住過的外國遊客比2019年2月下降了53.8%。該會負責人表示,「3月以後,情況更加不好。
  • 日本各地為無法打工的貧困留學生提供食物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疫情期間,一些日本餐飲店休業、倒閉、縮短營業時間等,在日外國留學生的經濟收入也因此減少。日本福岡縣國際交流中心指出,疫情發生後,一些留學生家庭匯款到帳時間滯後,還有的人失去了兼職工作,經濟拮据的留學生人數正在迅速增加。
  • 日本新華僑報網:疫情中奮進的旅日華僑「女掌門」
    中國僑網4月17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持續蔓延,給當地華人經營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近日,《日本新華僑報》記者採訪了3位女性華裔「企業掌門人」,了解了她們的抗疫故事。
  • 迎接留學生返校,日本準備好了嗎?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為抑制疫情蔓延,日本曾對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實施了入境管控,包括春季新留學生及年初返回母國的留學生因此被擋在國門之外。隨著全球部分國家疫情逐漸降溫,日本政府計劃8月開始放寬對外國留學生的入境限制,9月起撤銷對所有具有臨時居住資格外國人的再入境限制。這意味著所有留學生可以回歸日本校園。
  • 墨爾本租房中介破產,中國留學生損失數千元押金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圖/《時代報》網站截圖) 中新社·華輿訊據澳洲網報導 一家為中國留學生提供租房服務的公司近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倒閉,導致數名留學生損失數千元押金
  • 新華僑報:為什麼說日本已成事實「移民國家」
    新華僑報:為什麼說日本已成事實「移民國家」 2017-06-2711:08: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 浙外統籌多語種翻譯志願者助力「防輸入」——
    為抗擊疫情送上「及時語」 2020-04-15 來源:《中國教育報》   「浙江外國語學院嗎?杭州市政府開通96020熱線支持抗擊疫情,要設立多語種的24小時疫情語音支持。
  • 多語種顯「武藝」共助甬城疫情防控「阻擊戰」
    2月7日,《北侖公安》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寧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實施疫情防控「十二條」措施的通告》多語種版。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院多語種師生翻譯志願服務團隊積極對接北侖區出入境管理局,高質高效地完成了寧波市疫情防控「十二條」措施英語、德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等8個語種的翻譯工作,助力政府部門有效推進在甬外籍人士的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中外文對照譯文最終被寧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中心採納並向各區相關部門印發。
  • 駐新潟總領事孫大剛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及《日本新...
    駐新潟總領事孫大剛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及《日本新華僑報》聯合專訪 2020-12-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