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的申城,一場由潮玩品牌POP MART泡泡瑪特(需求面積:60-100平方米)和上海港匯恒隆廣場聯手舉辦的2018 「Molly的小世界」主題展吸引了眾多粉絲排隊拍照購買限量版玩偶。有人問,Molly這個形象是哪裡來的?POP MART又是做什麼的?但如果你身在都市、年齡處於22-35歲之間並關注朋友圈,身邊總會有幾個MOLLY的忠實粉絲,甚至算得上痴迷。
上海港匯廣場MOLLY展
將MOLLY、Fluffy House等IP形象帶火的幕後功臣叫做POP MART,於2010 年成立於北京,已在全國18個省市開出了約100個商店(門店+機器人商店兩種形式)。POP MART另闢蹊徑,瞄準80、90後成年人市場,將潮流玩具這種形式的現代藝術品平民化並推向市場,引發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
POP MART就是一家集潮流商品零售、藝術家經紀、新媒體娛樂化平臺和大型展會舉辦於一體的IP綜合運營服務商,售賣包含自主開發商品與國內外知名潮流品牌的商品,包括潮流玩具、二次元周邊、BJD娃娃、IP衍生品等多個品類。
有別於一般的雜貨精品店以及兒童玩具店,POP MART的定位更加精準並另闢蹊徑。在傳統的認知中,成年人是不需要玩具的,而在POP MART看來,80、90後對於玩具的需求同樣大,並且審美和專一度更高,消費能力也很強勁。
POP MART拓展總監肖楊分析道,80、90後這一代是是看著卡通片長大的,對二次元作品本就不陌生,並一直保有動漫情結;同時每一代都有他的戀物情結或者收藏情結,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另一點,白領們逐漸關注吃喝之外的精神需求,在玩具IP形象中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形象,映射自己的內心,這也是IP形象的魅力。
在上海港匯廣場B1層,一家僅60平米左右的POP MART每個月都會有幾次排長隊的情況。據肖楊稱,每到MOLLY等新品上市,店外就會出現排隊購買的情況,一年大概會有20多次。
POP MART港匯廣場店
港匯廣場店是POP MART進軍上海的首個門店,這個面積不大的小店內約有2000-3000個SKU,單日銷售最高超過18萬元,店內商品的單價平均不足百元左右,這意味著這一天店內售出了約2000-3000件商品。而平日裡門店每個月的銷售額在80-120萬之間。肖楊介紹到,基於產品的擴充,2018年之後新門店的面積會增大,但仍舊圍繞原創潮流玩具這一品類的宗旨不會變。
除了門店形式,還有近一半的POP MART店是以機器人商店的形式出現。從2017年5月開始,POP MART開始在北京、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購物中心布點機器人商店。對品牌來說,這也是全新的嘗試,沒有門店和工作人員、場地佔用較少,在成本上有所減少;對粉絲而言,這樣的形式能讓他們享受走到哪都能隨機買個娃娃的快感,而這也是POP MART的魅力所在,粉絲通過盲選娃娃來增加驚喜感,從中獲得愉悅。
贏商網了解到,2018將是POP MART快速擴張的一年,品牌計劃要在全國大面積鋪設500個售貨機,並且開設40家左右的門店。
在門店的基礎上,通過與購物中心合作搭建展覽,POP MART吸引了更多顧客關注並為商場實現導流。去年9月,POP MART於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主辦了首屆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為期三天的展會接待人數超過2萬人。像這樣展會的形式今年4月還會在上海展覽館舉辦一次。
西單大悅城MOLLY展
伴隨著購物中心門店、機器人商店、展覽等多渠道發展,POP MART正在建立完整的潮流玩具生態鏈。肖楊解釋到,在我們的店內有近70%的產品都是全球獨家授權,原創、正版、唯一性的產品是POP MART的核心優勢。這樣的絕對優勢主要得益於POP MART強大的作品資源,POP MART與設計師們形成聯盟合作,將其作品進行下一步包裝、生產、製作以及提供營銷、渠道等推廣,雙方發揮優勢互相信任,致力於把藝術與商業結合,讓潮流玩具這一原本小眾的愛好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