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年雨季過後的9月至12月,印度北部都會被濃煙籠罩?

2020-12-14 地理沙龍號

近些年來,地理信息技術大步走出象牙塔,被迅速推廣到眾多的社會部門,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許多複雜的問題,都可以藉助地理信息技術手段加以解決。目前常見的地理信息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現代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們能夠更快、更全面、更詳細的獲取各類地理信息,如今在地球周圍的太空中,分布著數以千計的各類衛星,其中有許多都是遙感衛星。

為什麼印度冬季霧霾嚴重?

這些衛星利用各類傳感器對地面進行遙感,從而獲取地表信息,對於地表資源普查和防災減災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衛星遙感可以對地球表面的火災情況進行監測和預報,及時了解大規模火災,特別是森林和草原大火的規模和蔓延方向,從而為滅火提供依據,但是有些時候衛星遙感拍攝到的火災可能並非自然現象。科學家發現,每年雨季過後的9月至12月期間,南亞國家印度的北部地區都會被濃煙籠罩。

印度北部的濃煙帶

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哈裡亞納邦、中央邦和北方邦等地區,出現了長時間大範圍的濃煙籠罩,其中旁遮普邦的情況尤為嚴重。從濃煙的量來看,很顯然印度北部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火災,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知道野外火災的發生通常要具備多個條件,比如高溫天氣、乾燥天氣,多可燃物分布等。印度位於南亞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表現為終年高溫,符合火災發生的條件。在降水方面,印度北部年降水量大,一年中分明顯的雨季的乾季,每年大約5月至9月為雨季,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溼潤的氣流,帶來豐富的降水。

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和南亞氣候類型分布圖

一般來說,雨季過後的9月至12月份,總體上水分充足,降水逐步減少,並不十分符合乾燥天氣的條件。因此在此時期發生如此大規模的野外自燃火災,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一來,我們可以肯定,每年印度北部地區在9月至12月發生的大規模火災,應該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印度民眾為什麼要認為放火呢?他們燒掉的是野外的自然植被嗎?印度的地形可以分為北部山地,中北部恆河平原,中南部和南部地區為德幹高原,其中位置相對偏北的恆河平原地區是印度人口最為稠密的區域,很少分布有自然植被,也就缺乏了森林自燃的基礎條件。

印度農作物分布圖

從印度的農業分布來看,印度北部恆河平原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一般來說在每年雨季來臨之前的5月,當地民眾就會播種水稻,在接下來的整個雨季中都是水稻的生長季節,而到了雨季結束的9月,就進入到了水稻的收割季節。大規模火災發生的時間,剛好是水稻收割的季節,兩者會不會有什麼關聯呢?事實上造成印度北部9月至12月大規模火災的發生,其原因就是和水稻收割有關,水稻收割後,當地農民在田間進行大規模的焚燒稻草秸稈,從而產生滾滾濃煙。

印度北部四邦歷年汙染物質濃度變化圖

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方式相對落後,水稻種植多小農經營,而水稻秸稈的焚燒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是當地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不過,由於印度北部地區水稻收割後,進入到了一年中的乾季,降水偏少,加上秋冬季節由於北部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冬季的東北季風相對較弱。氣候較幹加上風力較小,使得印度北部焚燒秸稈產生的濃煙很難消散,今年11月9日,印度新德裡的顆粒物含量飆升至每立方米950微克,這一數值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安全上限的38倍。農業秸稈焚燒,加上車輛、工廠、爐灶等產生的大氣汙染物質,更加加劇了印度的霧霾嚴重程度。

印度北部地區政區圖

相關焦點

  • 印度3個多月來至少有1422人死於洪災
    新華社新德裡9月16日電 據印度媒體16日報導,自6月以來,印度各地至少有1422人死於暴雨引發的洪災。《印度斯坦時報》報導說,從6月1日至9月14日,印度喀拉拉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比哈爾邦和中央邦等多地持續暴雨並引發洪災,造成至少1422人死亡。據報導,這是自2010年有統計數據以來同期印度因暴雨和洪災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2018年這一數字為1379人。
  • @東營人 2020年雨季將於9月1日結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30日,山東省氣象臺發布重要天氣預報,今年雨季將於9月1日結束。預計30日夜間到9月1日,山東省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全省平均降水量5-10mm,其中魯東南和半島地區10-20mm,局部50mm以上,其他地區0~5mm。預計本次降雨過程結束之後,副熱帶高壓將明顯東退南落,山東降雨減少,雨季結束。
  • 今年華北雨季從7月9日開始 較常年偏早9天
    從7月15日夜間開始,華北地區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北京、河北多地出現大暴雨。中央氣象臺17日10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17日14時至18日14時,北京、天津北部、河北中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北京東北部和西南部、河北東北部等局部地區有大暴雨。
  • 蝗蟲席捲印度北部,印度是如何控制住蝗蟲的
    而這個非洲蝗蟲也表現出驚人的遷徙能力,跨過紅海和波斯灣,最後出現在南亞的印度北部,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印度是如何防止這場蝗災。制定了總額超過12億盧比(1盧比約合0.098元人民幣)的救助計劃。其中,受災嚴重的拉賈斯坦邦獲得9億盧比,古吉拉特邦獲得約3億盧比,兩個邦累計有約6.5萬名農民獲得救助款。
  • 教師節為什麼定在每年的9月10日?
    教師節,每年的9月10日,秋季開學後的一個不算節日的節日。「教師節,說是老師的節日,但這一天和以往一樣,也要上課,批改作業。」雖然老師並沒有在教師節這天休息,但學生們都會記得,也會送上一些祝福的,那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教師節為什麼在秋季開學之後呢?
  • 中國氣象局2013年12月新聞發布會
    0℃以下,華南北部降至5℃以下,部分露地蔬菜、經濟林果遭受凍害或寒害。12.東北華北前冬持續低溫,渤海、黃海海冰面積近25年來最大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12日,東北平均氣溫為-17.5℃,較常年同期偏低4.0℃,為近45年來歷史同期最低。華北平均氣溫為-9.3℃,較常年同期偏低2.8℃,為近42年來歷史同期最低。持續低溫導致渤海、黃海海冰發展迅速。
  • 柬埔寨將暫別雨季半個月
    柬埔寨每年7月都是雨季,隔兩天都會天降瓢潑大雨,讓想要曬衣服的民眾很是抓狂。 但接下來的半個月恐怕會有所不同,因為受亞太地區西部的高氣壓影響,柬埔寨將在7月中旬至月底暫時告別雨季,大家可以放心曬衣服,不用再跟老天爺搶時間了。
  • 教師節,為什麼在每年9月10日?
    每年中小學在9月1日開學,照理說教師節設在9月1日才對,為什麼要定在9月10日?已閱君今天就要來聊聊這些和教師節有關的事。中國最早的教師節,時間在6月6日。最早出現在1931年。大家可能認為:中華民族向來尊師重道,設立這個教師節的目的,是為了向老師們表達敬意。
  • 教師節,為什麼在每年9月10日?
    每年中小學在9月1日開學,照理說教師節設在9月1日才對,為什麼要定在9月10日?已閱君今天就要來聊聊這些和教師節有關的事。中國最早的教師節,時間在6月6日。最早出現在1931年。大家可能認為:中華民族向來尊師重道,設立這個教師節的目的,是為了向老師們表達敬意。
  • 印度孟買連日大雨肆虐或引發洪水 多列火車停駛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雖然印度北部還在高溫與乾旱中煎熬,但孟買和鄰近地區已連續多日遭受雨季豪雨肆虐,造成多處交通堵塞,多列火車停駛。氣象機構預測有發生洪水的風險。當地時間2017年6月13日,在印度高哈蒂,車輛在水中行駛。
  • 野火後遺症 斯德哥爾摩的12月 日照不足1小時
    圖/法新社 根據《地球與環境通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最新一項研究指出,澳洲二O一九至二O二O年的野火季,將大量濃煙吹到大氣上層,阻擋陽光照射地球表面。類似火山爆發,並可能造成全球氣溫短暫下降,該研究也許足以解釋斯德哥爾摩目前面臨的異象。
  • 太行冰瀑「聖誕樹」,每年12月下旬形成,生命短暫到只有一個月
    在河南省北部的安陽市,林州市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太行大峽谷。太行山大峽谷所在的石板巖鎮有一個叫高家臺的村莊,高家臺的黑龍潭有一棵世界聞名的「聖誕樹」。在黑龍潭底140米高的懸崖上,每年12月下旬都會「長出」一棵聖誕樹。當然,這是由於瀑布直瀉而下所遇到的低溫形成的冰瀑。水花凝結在巖壁上,像一棵巨大的雪松。
  • 世界上最任性的沙漠,每年雨季有一個月會遍地長滿多肉植物和野花
    為什麼說這片沙漠是特別而任性的呢?因為這片沙漠一年會經歷雨季和旱季兩個季節,而這兩個季節呈現給人們截然不同的景色,這景色令全世界的植物學家們和遊客都為之瘋狂。先來說說旱季,納馬誇蘭的旱季十分炎熱乾旱,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中熱浪與高溫肆虐,連天空都是灰白色的,當地的遊牧民族早就趕著牛羊、駕著馬車離開納馬誇蘭去尋找食物和水源。
  • 印度新德裡空氣汙染指數超標逾10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7日報導,印度新德裡汙染監測委員會數據顯示,11月7日,該地區空氣汙染指數超標10倍以上。報導稱,新德裡7日早間被濃煙籠罩,印度氣象部門表示,部分地區清晨能見度降至200米,同時PM10(空氣中直徑小於10微米懸浮微粒物的含量)和PM2.5(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懸浮微粒物的含量)指數激增。新德裡西部旁遮普巴格地區監測站7時(莫斯科時間4時30分)測得PM10最大指數為1360 g/m。截至13時25分,空氣汙染仍超標1000 g/m。
  • 中國「最美的」高校:實力雄厚風景美麗,而且每年3月都會被擠爆
    中國最美的高校:實力雄厚,風景美麗,而且每年3月都會被擠爆,來武漢,為什麼不去武漢大學體驗一下他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美好的環境?武漢大學是中國十大最美的大學之一,在那個教育質量優良、環境優美的環境裡,很多學生都去學習。
  • 雲南「遲到」的雨季 攜強降水來襲
    市民供圖   今年雲南省的雨季「遲到」了。昨日,記者從省氣象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雲南省已經有73%的站點進入雨季,全省雨季開始較常年偏晚15天。以昆明為例,從6月14日開始才進入雨季,為近20年來次晚。
  • 澳野火濃煙飄至紐西蘭 居民:像世界末日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當地時間5日下午3時,澳大利亞野火竄起的濃煙抵達紐西蘭北島上空,奧克蘭被橙色煙霧籠罩,整個天空變成了昏暗的橙黃色,引發了居民的不安,直呼這個景象宛如「世界末日」。但奧克蘭的天空仍被煙霧籠罩。由於這次濃煙天氣非常嚴重,奧克蘭很多人撥打了紐西蘭緊急報警電話,警方為此發布聲明,提醒人們該電話僅在緊急報警時使用,在非緊急情況下切勿撥打。奧克蘭居民多默迪多維奇稱,這個現象讓人非常不安,就像「世界末日」。她表示,「我們人在紐西蘭的奧克蘭,這就是讓我們這麼震驚的原因:我們雖然離那裡那麼遠,但煙還是這麼濃」。
  • 我國的雨季類型...
    中國氣象上規定,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 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49.9毫米之間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但由於各地降水和地形特點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澇的標準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