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臺前幕後

2021-01-08 砍柴網

潘石屹的髮際線在 20 出頭的時候就開始向後靠了,這讓他很早就顯現出超越同齡人的老沉。黑框眼鏡一戴,又增加了一份精於世故的氣質。

外形上的特點,很容易讓人把他和 " 老奸巨猾 " 之類的形容詞聯繫在一起。但只要他一開口,那帶著標誌性口吃的甘肅口音,加上謙和的三分笑意,很容易給人留下 " 老實人 " 印象。

潘石屹剛和張欣結婚那會兒,《紐約客》就評價他是娶到了 " 海龜 " 的 " 土鱉 "。不過他對這種嘲諷毫不在意,還經常跟著張欣在各種場合笑呵呵地重溫這段黑歷史。

即便跨入了 " 百億富豪俱樂部 " ,潘石屹依然喜歡穿著樸素衣裝對外提及自己黃土高坡的血統和悽楚的身世。此後幾十年裡,潘石屹也從未改變過口音和講話風格,困擾了喬治六世一生的問題,反而成為他鮮明的個人特點。

精於放低姿態的人,大多處事圓融。但他們的內心大多不像外表那樣柔弱。事實上,潘石屹正是因為善於運用這種 " 老實人 " 形象,早年在輿論場獲益良多。

1999 年 SOHO 現代城開盤前夕,銷售人員忍受不了潘石屹推行的 " 末尾淘汰制 " 計劃著叛逃。潘石屹便是用弱者姿態寫了一封信發表在當時幾家大媒體上,最終將這場 " 逃離資本家 " 的鬧劇變成了現代城 18.9 億的銷售額。

勤奮、友善、謙和,是潘石屹早期留給媒體印象。帶著這種 " 中國式商人 " 的底色,他變成了公知,變成了作者,變成了演員,變成了攝影師 …… 潘石屹與張欣發起各種藝術和建築沙龍,像一個上進青年一樣站在聚光燈下。燈影變幻,印得他的臉上輪廓萬千,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能說得清那黑框眼鏡背後閃爍著什麼夢想。

有人曾一語道破天機:潘石屹就是個二道販子。

這話至少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說他低進高出賺取信息差,另一方面,暗指他擅長包裝能把 " 土豆賣出黃金價 "。概括起來,SOHO 中國這麼些年好像的確也只做了這兩件事。只不過潘石屹在聚光燈下站得太久,光環給予了人們更多想像。

這幾年伴隨著潘家大撤退,潘石屹的出鏡率越來越少,雖然微博還是堅持在寫,但看著就像是一個寫日記的習慣。過去逢上災害,他還會略備 " 薄禮 ",向災民聊表心意。如今他變懶了,任憑外界質疑堅持一毛不拔。

他已經沒有站在聚光燈之下的必要,戲園子就要拆除了,捧角兒也該散了。只是不知道臨走前,一代名伶是否會回頭看看落滿灰的大幕。

那裡,曾為他開啟一個時代。

01

潘氏的奧斯卡

It's a Title

在很多炒房者還未出道的時候,潘石屹就見到過地產泡沫被刺穿後的奇觀。

那是 1993 年," 農高投 " 已經增資擴股,改為 " 萬通集團 "。江湖上喜歡將他和馮侖、王功權、易小迪、劉軍、王啟富幾人並稱為 " 萬通六君子 "。

當時潘石屹已經在海南已經呆了 5 年,相當能吃苦。不僅簡陋的基礎設施嚇不退他,連大型颱風也吹不走他。三年前島上被颱風席吹得支離破碎的時候,26 歲的潘石屹披著一頭亂糟糟的長髮去理髮,店裡的小姑娘問他:" 阿叔,其他人都撤了,你不走嗎?"

他堅定地說:" 我不走。"

潘石屹是夜夜蓋著潮溼的被子,一直等到南巡講話以後,才盼來海南逐漸恢復了活力。結果當他用 5 斤桔子偷看到了房地局的數字: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積只有 7 平米,海口市人均住房報建面積卻已經達到了 50 平米。這個堅定的留守者趕緊說服了其他 5 個人,連滾帶爬地逃回北京。

萬通六君子幾乎是趕在朱總宣布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的前夕逃離了海南。結果前腳剛落地,海南就已是洪水滔天。那情形就像《2012》裡,約翰 · 庫薩克在前面搏命狂奔,後面緊跟著山崩地裂一樣。

此後,海南成為了 " 泡沫經濟博物館 "。遍街的爛尾樓也成了天涯、海角之外的第三大奇觀。李書福當年正是在海南虧掉了幾千萬,後來不得已轉戰實業。

" 闖海 " 這段經歷,是許多人不願提及的恥辱。但對萬通六君子而言,卻是一枚勝利的徽章。其實他們能全身而退,全靠這個後面加入的小子。不曾想,幾兄弟的分離,也是從這個小子的一封律師函開始。

或許還是 " 六君子 " 這個名號不吉利," 戊戌六君子 " 被斬菜市口後,一百多年來沒人敢以這個名號自居。一方面是出於敬意,另一方面,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叫 " 壓不住 "。

江湖上出生入死、分分合合都是常事。但對潘石屹而言," 闖海 " 這段經歷卻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為他奠定了厚重的風險意識。這也決定後來他在資本舞臺上挑選的角色。

在潘石屹離開海南的第二年,他與華爾街分析師張欣結了婚。

在結婚之前,他是穿亮紫色西服,捆綠色領帶,早餐喜歡喝清粥的農民企業家,全憑一腔熱血炒地皮。在結婚之後,不僅個人形象工程得到火速推進,他手上掌握的資金也擁有了靠近風險的底氣。

在創業之初,潘石屹對張欣的資本運作能力寄予厚望。而張欣提及這段婚姻也毫不諱言她最初的計算和考量:" 為什麼找到這個 husband?是因為他和我的理想很接近,要不是因為我那麼想回中國,要不是因為看他們(萬通六君子)那麼有理想 ……"

不知道當時的張欣是否真的看懂了這個早禿的小子,但她一定看懂了國內的大好形勢。從某種程度上講,當時已經算是土財主的潘石屹,不僅能帶給她的改革開放的入場券,還附贈一個諳熟國情的親密夥伴,一舉兩得。

資本的聯姻向來不拘形式,雖說這種 24 小時面對面的合作形式,最初幾年讓倆人磨合得很痛苦,但在做出了更明確的分工之後,情況開始漸入佳境。

2002 年,SOHO 中國旗下的高端酒店 " 長城腳下的公社 " 開業,這棟由張欣主導的前衛建築獲得了建築行業的奧斯卡大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 建築藝術推動大獎 "。這個獎項是頒給設計師的,但在張欣看來,這是頒給自己的。因為她做了一件讓潘石屹 " 心服口服 " 的事。

事實上那些年 SOHO 的產品就像潘石屹的衣櫃,在張欣的主導下,的確時尚品味突飛猛進。

比如 2004 年銷售額 60 億的 " 建外 SOHO",還在雅典奧運會宣傳片中,作為新北京的建築形象,向全世界展示。

在資本運作方面,SOHO 中國也印上了 " 張欣式 " 的烙印。上市之後的 SOHO 中國," 張欣式 " 烙印越來越明顯。2007 年更是開始了 " 張欣式 " 的國際私募基金操作套路。

潘石屹作為 " 一家之主 ",反倒表現地越來越像是個富貴閒人。出書、拍照、寫博客、演電影、上節目。有人評價他是樓市的時尚達人,但他卻喜歡把過去的自己比作《平凡的世界》裡的農民孫少安。

只是不知張欣作為他的 " 二套房 ",應該算成糟糠賢內助賀秀蓮,還是高攀不起的田潤葉。

他的個人形象不間斷地出現在各種論壇、媒體和戶外廣告上,他發表在網絡上的那些萬金油語錄和他的房地產廣告一樣,許諾了一切虛幻的幸福,用 " 力量 "、" 內心、" 自信 "、" 成功 " 等詞為跟隨者們打雞血。助推了群眾對財富神話的嚮往。有人戲稱潘石屹是 " 文化圈中房子賣得最好,房地產界出鏡率最高的 "。

一唱一和間,潘與張的這段聯姻在 2007 年 10 月 8 日達到了價值頂峰。那天 SOHO 中國港股上市,成交價最高達 10.2 港元。如果說 " 長城腳下的公社 " 是屬於張欣的榮譽,那麼這一次是資本市場頒給潘氏夫婦的奧斯卡獎。

遺憾的是,此後 SOHO 中國的股價再也沒有超過這個數字。

02

賣不掉的瓜和追不上的風

It's a Title

潘石屹曾經說過他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筆生意,是 12 歲那年和老鄰居一起賣香瓜。那時西北乾旱,天氣炎熱,大家都躲在涼快的地方裡等人賣瓜,而他把瓜擺到大太陽下賣。

" 要在太陽下,曬得發亮、反光,看起來讓人感到口渴、有食慾。"

2011 年,潘石屹的毛髮越來越稀少,光溜溜的腦門遠看就像一顆香瓜。面對有關部門出臺的新規,禁止商業地塊散售,他有點憤慨。

當時,全中國只有 SOHO 一家採用散售模式。這種快進快出、短小靈活的散售模式雖然不被資本市場認可,但是在客戶層面卻挺好使," 他們基本都會重複購買 "。而這一舉就跟槍頭直接對準腦門一樣。賣了多年的瓜,潘石屹不得不從零售改成批發。

潘石屹並不是一個沒有眼力見的人,畢竟是從海南的 " 死人堆 " 裡逃出來的,對於風向的敏感已經刻入了他的潛意識。然而在樓市最瘋狂的年代,這種穩妥卻淪為了保守。

很多人喜歡將 SOHO 中國這些年市值縮水之過歸咎於張欣的獨斷,認為張欣走 " 國際範 ",堅持只在一線城市做商業地產,放棄了更為廣袤的市場。

但其實這樣的決斷也與潘石屹過早對中國地產的看跌不無關係。

2002 年廣渠門外東五廠地塊拍賣,樓面地價 6000 塊錢一平米,老潘當時就驚嘆泡沫太嚴重了。2008 年 3 月,他提出 " 百日巨變論 ",引得輿論譁然,結果下半年 4 萬億注入市場,很多垂死的地產商鹹魚翻身。

2014 年,他又提出了 " 船撞冰山論 ",他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就是鐵達尼號,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結果也正是那一年,房地產再度進入寬鬆周期。在種種政策刺激之下,房價持續上漲。

潘石屹不能理解 " 麵粉貴過麵包 " 的怪相,這與他一直堅持的 " 高進低出 " 的邏輯悖逆。但中國樓市的邏輯,遠非數字能夠解釋。君不見這些年萬達和恆大在二線城市的加槓桿、高舉高打,土地儲備迅速膨脹。

過去賣瓜的經歷將潘石屹禁錮在進價與賣價的邏輯中,而張欣的精英思維又將視野聚焦在繁華深處。這對夫婦曾共同贏得資本市場的頭彩,而後又合力拋卻了中國樓市的黃金期。

很多事情,其實一早就開始顯現出端倪。只是這黑框眼鏡裡閃爍的狡黠,擋住了長驅直入的視野和膽識。

潘石屹也承認他是一個很膽小的人,所以他不願意跟別人去擠一扇門,而是希望另一扇門自己悄然打開。在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公司最好是 " 三無公司 ":無債務、無土地儲備、無固定資產。他希望把公司做成 " 液態的 ",甚至像 " 氣 " 一樣輕靈。但在張欣推動上市以後,規模化無疑成為了主旋律。

2015 年,SOHO 中國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 92%,潘石屹終於從張欣手上接回權杖,動手賣掉了上海 SOHO 海倫廣場、靜安廣場、外灘地王股權後,殺入共享辦公空間,推出 SOHO 3Q。

結婚幾十年,早上還是學不會跟著張欣喝牛奶麥片的老潘,這一次選擇尊重自己的口味。他將輕資產的籌碼全部壓在了 SOHO 3Q 身上。

55 歲,再次站上舞臺為他的 " 瓜 " 吆喝。可是這一次他面對的觀眾是精明的資本家。要對著他們把難念的經講成美麗的童話,需要的可不止是適時出現的太陽。何況,就連這太陽也漸漸被烏雲遮住。

如今,大洋彼岸的戲臺已經搭好。只不過再也沒有 " 躺贏 " 的時代大幕,還是那老一套的耍花槍,可能也很難重啟昨日的輝煌。

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赴科場。這世界從不停止流動,但不代表行走在路上,人心就不會停止固化。

-END-

來源:銀杏財經 耳令

相關焦點

  • 潘石屹的渺小與偉大
    開場半小時前,現場滿滿當當坐著百來位外國嘉賓及媒體,鎂光燈聚焦於久未合體出現在公眾眼前的潘石屹和張欣。身著一件紅色西裝,時不時蹦出英文單詞,張欣看上去很有範兒,氣場甚至蓋過了潘石屹。然而,每當潘石屹開口講話,張欣則透過「望夫眼」,不吝嗇對丈夫的讚許和欣賞,似乎在向外界傳達二人婚姻美滿,力破不合傳言。
  • 皮影戲演員馮微的臺前幕後
    馮微走到幕後,打開頭頂上方的一排燈光,從箱子裡拿出花木蘭的影人,將它緊貼在白幕布上,她盯著影人,手中的長木桿快速飛舞。打拳、舞劍、上馬……這小小的平面影人,在她手裡瞬間變成了英姿颯爽的女將軍。馮微笑著說,學皮影並不像電視裡看到的那樣簡單——拿著影人在白幕後舞動就好。「每個影人背後都有著兩位甚至三位演員進行操縱,這對演員之間的默契程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不僅如此,皮影戲還需要演員自己配音,從聲音、形體到操縱技藝,他們樣樣都有嚴格要求。「不行,重來!」「你們還沒有找到感覺。」「不夠活潑,再來!」……導演十分嚴厲地指出表演中的不足。
  • 劉亦菲臭美的臺前幕後是什麼梗 相關話題上了熱搜
    劉亦菲臭美的臺前幕後是什麼梗 相關話題上了熱搜時間:2020-09-27 06:47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劉亦菲臭美的臺前幕後是什麼梗 相關話題上了熱搜 9月25日中午,劉亦菲更新了微博,文案很簡單,就7個字:臭美的臺前幕後,配了兩張圖。
  • 好樣的》什麼時候播出 揭秘《歌手》臺前幕後
    好樣的》將於5月10日晚十點首播,隨著播出時間的日益臨近,備受矚目的湖南衛視職場生態圈的臺前幕後也即將揭開神秘面紗。第一站,主持新生們便來到了《歌手》欄目組,他們將為自己爭取成為歌手音樂合伙人的機會。­  絢麗的舞美效果,頂級的音響設備,各路音樂合伙人助力,實力不凡的歌手們同臺競技,每年的《歌手》都為電視觀眾帶來了一場又一場極致的視聽盛宴。而這一次,《嘿!
  • 董卿攜《朗讀者》走進浙江音樂學院,談《朗讀者》節目的臺前幕後
    浙江音樂學院《書善講堂》正式開啟,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攜《朗讀者》節目走進浙江音樂學院,開啟了一場名為「從《朗讀者》看電視節目的創新與影響」,以自創節目《朗讀者》起,為師生講述了節目的臺前幕後,以及電視對於人的影響。
  • 全程在日照拍攝的電視劇《經山海》的臺前幕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彭彥偉27日晚7點25分,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幕開啟》播出了電視劇《經山海》拍攝過程中臺前幕後的故事。該電視劇全程在日照取景拍攝,在一個多小時的播出過程中,詳細揭秘了拍攝過程中臺前幕後的故事。
  • 打造「英菲速度」 臺前幕後如何贏車展
    成都車展和上海車展期間,英菲尼迪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突破,這些成績的背後,離不開臺前幕後的努力。在中國這個強手如林的市場中,作為成長最快的豪華品牌,英菲尼迪詮釋了「英菲速度」,這樣的速度讓英菲尼迪贏的不僅僅是車展,而是中國市場。
  • 這個在專業舞臺舉行的戲劇節,臺前幕後都是上海的中小學生
    臺上的演員、主持人,幕後的燈光、音控、服裝化妝,甚至志願者和劇場運營,每個環節,都是他們的身影。海報經過11天的演出、比賽,以及臺前幕後的參與,「第二屆上海市中小學生戲劇節」 12月13日晚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閉幕了。各大獎項在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上逐一揭曉。
  • 疫情防控下公考的臺前幕後
    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公務員考試工作的臺前幕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開展考錄工作,對考試院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項艱巨的考驗,如何在確保2.35萬考生防疫安全的情況下組織這次考試,成了本次考試的重點工作。考務人員準備輪椅幫助骨折考生順利參考)(特殊考場的試卷將由紫外線消毒)疫情防控期的考務準備工作(編制考務手冊、反覆確認考點信息、安排考務後勤車輛等),雖然讓公考的幕後工作人員滿身疲憊
  • 裝臺,不止在西安,到處都是臺前幕後
    說熟悉,那是指幾乎所有的人都看過戲,說陌生,那是說看戲的人只能看到臺前,卻很難看到幕後。臺前和幕後,也可以說是臺上和臺下。臺上,那是演繹出來的生活,臺下,卻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將這樣兩種生活放在一起來寫,本身就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
  • 傳傳帶你走進風採之星的臺前幕後
    傳傳帶你走進風採之星的臺前幕後 2020-12-06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南解密港澳回歸——中英及中葡談判臺前幕後》目錄
    返回>>>《周南解密港澳回歸——中英及中葡談判臺前幕後》,新華出版社出版,張春生、許煜編著 Ⅰ第一篇 ⊙ 家世淵源及學生時代 (1927—1949) 孔門賢人為先祖................3 天津「耀華」受啟蒙........7 北大校園讀詩書.....
  • 關詩敏直擊陶喆上海演唱會 帶你揭秘臺前幕後
    關詩敏更是化身「小記者」,對陶喆演唱會彩排做了一個全方位深入報導,帶樂迷們走進了陶喆無二不樂演唱會上海站的臺前幕後。陶喆名師高徒 弟子關詩敏新歌將發布據悉,關詩敏的自創歌曲也將在7月6日發布,所謂名師出高徒,有陶喆這樣大師級的師傅,徒弟的表現自然也令人拭目以待。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丨「她·臺前·幕後」女性電影論壇:女性電影人與...
    12月8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行「她·臺前·幕後」女性電影論壇。導演高群書,出品人、製片人、演員梁靜,導演薛曉璐等正活躍在臺前幕後的電影人,圍繞國內女性電影遇到的困境與機遇各抒己見,並探討了海南可以進行影視開發的女性電影題材。其中瓊中女足的故事已經進入影視開發製作階段。
  • 潘石屹的尷尬
    金星問潘石屹:「你給哈佛捐了1個億,中國那麼多大學你為什麼不捐?」潘石屹聽了這話有點尷尬,他解釋說:自己並沒有捐給美國人,而是捐給了在哈佛上學的中國人。2014年潘石屹的SOHO中國基金給美國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折合1億人民幣,隨後他又給耶魯大學捐款1千萬美元。最初許多人還非常欣賞潘石屹這個做法。潘石屹的妻子張欣當時也表示,總計將給全球各個高校提供1億美元的捐款。張欣自己當年就是去英國留學的,隨後才回到中國創業。
  • 第三屆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臺前幕後
    你一定很好奇本屆「十佳青年」都有怎樣的故事臺前幕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感動讓我們一同走進第三屆上海法院「十佳青年」2020年9月3日下午2點,臺下100多雙期待的眼神聚焦在臺上,23位法院青年將在這裡輪番上場,站在臺前講述自己的故事,秀出法院青年真實的模樣。上臺吧,青年!
  • 從幕後走到臺前,只為出現更多「某先生」
    2016年8月28日,「某先生」承諾,市愛心協會的一條微信閱讀量達到多少,他就拿出對等的款用於助學;2017年1月11日,市愛心協會年會上,「某先生」戴著口罩出現,現場拿出15萬元愛心款用於助學……這位總是以「某先生」自稱的愛心人士,做公益從不留下姓名,總是「躲」在幕後,默默地奉獻一己之力。   「某先生」到底是誰?他又有何故事?
  • 張晉:武術出身,從幕後到臺前,兢兢業業的努力著,終證明了自己
    張晉從小就練就了一身的功夫,各類武術比賽的冠軍他也是拿到手軟,如果按他之前的發展路線走的話,他在退役後是要當教練的,但是張晉沒有這樣做,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從而加入了袁家班開啟了自己的幕後工作!剛進入袁家班的張晉一直都是做著替身和武打指導的工作,因為身手不錯,所以獲得了很多的資源,很多知名藝人都接受過他的指導,比如章子怡、楊紫瓊等人!
  • 臺前幕後大揭秘!吉克雋逸《世界公民》演唱會紀錄片重磅來襲
    紀錄片回顧了演唱會臺前幕後的籌備細節和舞臺上的精彩瞬間。重溫現場,吉克雋逸不經意間的真情流露依然讓人感動。熱情洋溢的吉克雋逸、興奮難掩的樂迷、配合默契的樂隊,伴隨著吉克雋逸一句「歡迎來到吉克雋逸世界公民音樂理想國」拉開紀錄片的序幕。
  • 臨洮法院52人涉黑案庭審的臺前幕後
    該案的成功審理,離不開臺前幕後的辛勤付出,法院幹警和其他工作人員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認真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用實際行動守護一方和諧安寧,不斷詮釋著法院幹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初心和使命!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庭前幕後的日日夜夜裡,那些奔跑、危坐、忙碌、堅守著的身影,每一幀畫面都閃耀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