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考研是個辛苦的過程,而考清華大學景觀學系則是一個更加辛苦的過程。作者首先介紹了清華大學景觀學系的構架、課程設置以及研究生導師等,然後分別從英語、政治、歷史和快設四門科目介紹其親身經驗,以期能給後來人帶來切切實實的幫助。
轉眼間我在景觀學系的學習已經進入了第二年了。在考研成功後的近兩年間,一直有各種老師和同學讓我給後來人介紹經驗,所以早就應該把這篇文章寫好分享了。然而無奈考研之後的繁忙工作以及研究生第一年的緊張生活,這篇小小的經驗總結到現在才能跟大家見面,實在是我的罪過。希望文章出來之後,能夠切切實實地給大家以幫助,也就達成我的心願了。
一,清華的景觀學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是仿造歐美大多數非農林院系底下的景觀系來建立的,總的來說就是設計+科學+歷史的知識架構,偏重於設計和科學及人文的結合,與美院下邊的環藝體系有很大的不同,與國內傳統農林院校下面的園林專業也不盡相同。課程設置以兩個學期分別的景觀設計和景觀規劃studio為主線,輔以東西方古典園林史等歷史類課程和景觀生態、水文、地學、植物等科學性課程,同時在建築學院人居環境科學的背景下,強調景觀在此概念下的理解。
清華景觀學系主要的研究生導師目前有3個:朱育帆(國內景觀設計領域的大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楊銳(景觀系系主任,方向為景觀規劃和世界遺產保護,其中遺產保護工作正在與建築學院的呂舟老師和張杰老師合作)、李樹華(旅日多年的資深教授,方向比較綜合,涉及園林設計、園林生態、植物等多方面內容)。如果對導師方向有興趣的話可以親自去找老師談談,他們都是非常和藹的人。
從10年入學的碩士開始景觀系出現了普碩和專業碩士的區別,在考研的時候差別在於前者考的是歷史而後者考的是風景園林基礎,上學之後前者不用交學費後者每年一萬左右而且沒有研究生補貼,上課方面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具體考試內容的差別,我只是聽說專業碩士考的內容比較綜合,有設計也有工程方面的內容,我們同一屆考研上來的專業碩士也都是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同學,如果有對專業碩士感興趣的同學,建議到景觀系或者建築學院招辦去向老師打聽。
景觀學系的課程是非常緊張的,第一年的學習強度讓我一些後來到gsd去讀書的師妹都覺得哈佛作息緊張程度just so so。這裡的學生本科背景多種多樣,建築、園林、環藝甚至工業設計都是有的。但是我覺得,如果你沒有設計學科或者設計行業的經驗,只是對景觀這一行業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嚮往的話,最好還是考慮出國而不是選擇考清華的研,因為即使你千辛萬苦考上了,在這裡的學習也會非常辛苦,消化知識也比別人費勁。那還不如到國外讀一個可以從零開始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學位,可以好好學習和思考。
二,考試經驗我本科就讀於清華的建築專業,畢設在景觀系做景觀規劃,畢業後從事景觀設計工作兩年。本來想申請出國,後來因為家庭原因所以決定還是呆在國內。由於是建築學出身,在工作的時候也完全沒有做過公園設計,所以我複習最為焦慮的是快設。但是花費時間最多的卻是政治(因為當時我很怕自己政治不過線,政治很好的同學可以忽略我這種政治白痴)。歷史花費的時間大致和政治差不多,不過我複習得比較細緻。英語因為沒什麼時間,所以基本沒花什麼時間。我一天的時間安排大致是早上黃金時間複習政治,下午和晚上看歷史,前期抽空畫些手繪,主要是練通用透視,後期重點抽出雙休日練快設。最後出來的考試結果,政治和英語都是60分水過,專業課的成績都上了120。建議大家重點複習專業課,不宜在基礎課程上花費太多時間,因為專業課的複習可以幫助你梳理整個知識構架,就算最後考不上了,收穫也還是很大的,而且專業課拉分比基礎課容易得多。
1 政治
雖然每天都看一個早上,但是我的分數很一般,整個過程只是跟著任汝芬的書看了下來,算是無功無過。有同學說在前期最好跟著視頻過一遍基本知識要點,我沒有這麼做,現在想應該照著做的,要不然第一遍的時候效率太低。我覺得政治就是考基礎的知識要點,把那些要點結合具體的時事話題說明白,分就拿到了。因此基礎是關鍵,需要一遍遍過,反覆看熟。時事政治的部分建議常看新聞聯播,跟著core走就行。任汝芬還有考前4天的密題,據說有用所以我買了,最後好像沒太大用,但是鑑於某年猜中過題,還是買吧。另外水木考研版有個叫watchman的女人好像講考研政治和猜題很牛,建議不時關注一下。
2 英語
幾乎沒有時間複習,只是草草做了一遍真題,迷茫地考了一個無功無過的分數。但是前人都說要做真題,就老老實實做真題吧。我聽說有的同學除了做真題還每天堅持在滬江上學考研英語課程,最後考得很好。總而言之就是要堅持長線作戰才能見功效。
3 歷史
清華的歷史專業課考試內容一直在變,我是10年1月考的研,那年的考試最初給的範圍是9本書,涵蓋建築、規劃、景觀三個領域。考試時分概念題和問答題兩類,概念題下有建築、景觀、規劃各兩組題目,選四組答,問答題下好像也是6組,選兩組答。但是具體的考試方式和考試內容每年都在變化,今年風景園林學考的就是風景園林史,需要大家仔細查詢、做好功課。
參考書的話,其實逃不開經典的那幾本:建築史——潘谷西的中國建築史、陳志華的外國古代史、建工出版社同濟的外國近現代史(這3本都是建工出版社的教科書系列),另外還可以看看劉敦楨的中國建築史以及梁先生的《圖像中國建築史》或者《中國建築史》,建築學院還曾經給出過羅小未和鄒德儂的建築史圖說,這兩本書圖比較仔細,但是知識還是應該以三本教材為主;規劃史——沈玉麟的《外國城市建設史》和董鑑泓的《中國城市建設史》;風景園林史——中國古典園林看周維權老先生的書就可以了,外國古典園林史方面學院給出的參考書是傑弗朗·傑裡柯的《圖解人類景觀-環境塑造史論》,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本書雖然是經典中的經典,還是需要一本教科書式的讀物來補充一下,我覺得朱建寧老師的《西方園林史》還不錯,外國近現代則可以看王向榮老師的《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現在只考風景園林史的話可以只看四本書,比我們那年已經輕鬆很多了,而且景觀專業的書讀著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仔細多過幾遍。
我主要的複習材料就是參考書和建築史的歷年真題,方法是先過一遍建築史課本,然後做真題。真題分兩部分做,一部分是問答題,一部分是畫圖。複習完一遍真題也基本上涵蓋了課本的所有內容了。但是現在考風景園林史的話恐怕沒有什麼真題可以拿到了,建議可以關注一下建築史真題裡面涉及到園林的部分。
風景園林史方面,當時我只看了周先生的書,外國的就是掃了一遍景觀系的課件,考試的時候完全是抓瞎,所幸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知識積累才算應付得過去(當時考試和我的複習重點是建築史,現在不值得借鑑,可以只聚焦於風景園林史)。考試的時候我選的兩套風景園林史的題目涉及了北京宅園、中國古代城市園林、日本園林、文藝復興義大利園林、景觀都市主義、園冶、三山五園和圓明園等知識點,範圍很廣也有一定的專業深度,並且緊扣學術界當前的思潮,與清華的老師本身的研究方向也有所呼應。
複習的時候還要注重圖的記憶,尤其是經典園子的平面、經典構築物的形象等,特別是參考書裡出現的那些。圖是咱們這個專業的基礎,畫得醜一點不要緊,基本的結構、比例、特點一定要抓住,這些方面也是跟具體的知識點緊密聯繫著的。圖記牢了,考試答題的時候就可以得心應手地運用,對答題大有好處。
很多人認為學歷史是死記硬背,但是我認為不是。歷史是有脈絡和發展規律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一些靜態的孤立的事件,它發展的動力對應著時代的價值體系,根源則是一個時代佔據主流的哲學思想。我最初的理解並不能到達這裡,然而拜「某某建築現象背後的哲學因素」這樣的真題所賜,我糾結地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才有了這樣的體會。有了對時代思潮的粗淺了解,再看建築史的時候,那些事件都會變得生動起來,記起來也變得比較容易。而且對歷史發展的深層了解在答題的時候豐富你的答題內涵是十分有幫助的。但是其實也不一定要看」哲學「書,潘谷西的《中國建築史》和周維權先生的《中國古典園林史》講的也已經很好了,特別是後者,簡直是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好書,在複習的時候應該好好讀。
考試時的答題要點:一是要能畫圖就畫圖,因為圖展示的是你對歷史物質層面的了解,而物質層面的了解是學習歷史的基礎;二是問得淺的題也儘量用言簡意賅的思想總結把它提煉升華,體現出你對歷史的精神層面的了解。當然,做這些之前一定要保證你能把題答完。我那年考的歷史題時間非常緊張,題目很基礎可題量很大。但是近幾年裡也出現過只考5道非常有深度的題的時候,所以還是要在考試的時候根據情況調整答題策略。
4 快設
清華的風景園林快速設計考過的題目範圍也比較廣,有大尺度的公園,也有小尺度的廣場。當時師兄師姐給我的建議就是拿一個10公頃的公園來練,要點是功能、圖面、時間。網上有一篇建築學院院長朱文一指導建築快設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雖然在具體的操作方面不是很有指導意義,但是基本概括了清華快設所看重的風格,就是紮實的基礎以及六個小時裡考試的完成程度。
我本身完全沒有做過公園設計,所以快設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很多基礎的設計方法我都不懂,可以說是從零開始。有一本很經典的公園設計圖集(實在找不到書名和連結了),我經常有空就看裡面的平面圖(都是中國20世紀經典的城市公園設計),學習各個案例的園路布局、自然式和規則式園林的結合方式等。其實現在回想起來,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到英國自然風景園裡的各種經典案例也是可以用在快設的學習裡的,只不過我當時想要速成所以就抓了一本現成的書。
功能方面首要問題是流線,如何通過有效合理的園路把各個景點組織起來是練習的重點。這一點我相信園林專業出身的同學都比我有見解,我也說不上太多理論性的東西,都是看圖模仿得來的經驗。另外要注意公園入口與城市的關係、停車問題的解決、場地樹木的保護等,這些都是清華的快設考試裡經常會涉及的內容。
圖面表現要確立一套熟練的風格,以便在考試的時候省時省力,並且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設計。我用的是線條和淡彩的組合(馬克和彩鉛),尤其要充分利用線條的表現能力,這樣效率比較高。線條要注意多種粗細線條的使用,瀟灑而富有層次的線條在圖面上會很出效果。淡彩要注意圖面的協調和重點的突出,並且確定好自己習慣的用色,在考試的時候會非常有效率。對於我這種繪畫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線條的練習是要一直持續到考試之前的,北林宮老師出的幾本手繪的書以及edsa的手繪作品集都是很好的學習範本。淡彩我用了很笨的方法,在練習時不斷試用覺得好的色彩搭配,確定了以略帶灰度的黃綠色係為主,建築用暗紅色提亮,並且在用到的馬克筆上貼上標籤寫明都是用來畫什麼的,這樣考試的時候非常節省時間。種植設計則可以只對植物用顏色,主要是區分喬灌草的層次和色彩,還有就是保留樹木要標示出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Youthla上王勁韜的手繪課程也強烈推薦,其實我的圖面也經過了他許多的指導才確定了最後的風格的。
時間是大家一定要保證的,清華的快設考試最忌諱的是缺圖和比例錯誤,會扣掉相當的分數,這就要求大家頭腦清醒、充分利用考試時間。我考試的時候看到要考自己根本不會的種植設計圖,一緊張就把畫圖要求看錯了,開始只畫了一張小的種植圖,後來發現是跟平面比例要求一樣的,所以硬著頭皮補畫了一張A1的。後來雖然那張種植圖無法跟園林專業出身的同學相比,但是老師看圖也知道我是建築背景的,並且把自己的想法說的比較清楚,也沒有扣太多的分數。不過其他的圖我畫的還是比較充分的:一張A1平面、一張A1鳥瞰,一張A1的各種圖紙——包括兩張小透視、一套分析圖、兩張剖面以及設計說明。最後一共4張A1。考試好像沒有規定那麼多圖,但是六個小時畫規定的平面、鳥瞰、種植、透視等等也是很緊張的,平時一定要好好練。平面是要用最多的時間去完成的,要畫細;鳥瞰是第二關鍵的,要快、注意重點和非重點的取捨、用細節表達設計的感覺;種植由於我不會畫,所以花的時間相對較少;透視可以在平時背一些萬能透視,在考試的時候5分鐘一張就好。其他的圖不要求可以不畫,但是畫了無疑是增光添彩的,不過每年要求的圖都不太一樣,所以還是應該都練習一下,保證速度。
考試的時候要注意多帶拷貝紙,可以應付一時之需。早上吃飽吃好,六個小時要保證好精力。考試的時候要儘快進入狀態,保證自己把圖畫完。
三,其他一些話考研是個比較辛苦的過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考上了之後還有更辛苦的學習等著你。另外在考研的過程中請大家一定注意相互的交流——其實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是這樣的——我當時就成天請教認識的師兄師姐和老師。在此要多多感謝當時被我騷擾、給予我很多幫助的趙智聰師姐、孟瑤師姐、張振威師兄、梁尚宇師兄以及現在在北林深受學生歡迎的王勁韜老師。大家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在YouthLA這裡給我提問,我會盡我所能解答。也希望大家在景觀之路上一路求索,苦卻快樂著。
下面是夥伴們的公眾號
1、高校串門指南(微信號:our_univ)
此公眾號由全國各個大學的夥伴們組成
這是一本大學生萬能 Guide Book—— 同城遊!尋美食!聊頭條!扒牛人!論前程謀略!奉心靈雞湯!到其他大學聯誼串門!繽紛四年,關注一下你就知道~
2、小象分享(微信號:hixiaoxiang)
內容以衣、食、住、行、愛為主。歡迎各位朋友訂閱支持我們。
微信編輯:石頭,喵可,尖尖,可樂,奈良,七寶,雲朵
小象同學(個人微信號:jayjie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