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0日 09:30:00 來源:廈門日報
土地公土地婆回到高雄慈安宮「娘家」。(通訊員 謝海煌 攝)
本報訊 (記者 詹文)在廈門「打拼」21年的土地公,「成婚」一年後,第一次偕「媳婦」重返臺灣宜蘭祖廟,並回到土地婆的高雄「娘家」。17日17時,土地公婆將結束5天的臺灣「探親」之行,乘「小三通」客輪迴到廈門。
21年前,宜蘭送一尊土地公到廈門「學藝」,從此土地公成為「廈門郎」。兩岸熱心人士經過張羅,找到了祖廟同在宜蘭的一尊「待嫁」土地婆,去年7月1日,臺灣土地婆經「小三通」來到廈門,和土地公舉行了熱熱鬧鬧的閩南「婚禮」。轉眼間,廈門土地公和臺灣土地婆「成婚」一年,於是就有了這趟5天行程的兩岸宗教文化交流。6月13日,在兩岸信眾護送下,土地公偕「媳婦」重返祖廟——宜蘭四結福德廟。
據了解,為神明辦「婚禮」並且「回娘家」的風俗,在臺灣民間信仰中也有,但極為少見。
「新女婿」第一次見「嶽母」,禮數不能少。海滄福龍宮管理者謝海煌說,土地公婆「回娘家」,備了水果、餅乾、香花,還有廈門特產黃則和餡餅、鼓浪嶼餡餅。廟裡還專門請人做了幾尊漆線雕紀念品,雕著土地公的塑像,送給「娘家」宮廟。謝海煌說,以後還打算做土地公婆合影的塑像。至於土地婆「出嫁」時的福龍三寶——新婚紅傘、福雞帶路、福德錢母,這次「回娘家」也帶著。新婚紅傘寓意婚姻美滿家庭和睦,放在花籃中的「帶路雞」意味著好命、長久,福德錢母則寓意賺錢如賺水、財源滾滾來。
據悉,土地婆是高雄慈安宮「魏太媽」的「乾女兒」,「娘家人」看見「新女婿」,越看越歡喜,回了很多禮。「有金銀財寶、金龍金鳳、紅傘、喜糖,遵循閩南傳統古禮。」謝海煌說,明後年,土地公婆還要再回兩次娘家。
【揭秘】
土地公婆 出自同一祖廟
海滄福龍宮土地公是從臺灣分靈過來的,一開始住在仙嶽山。謝海煌向本報記者獨家揭秘了其中故事。
他說,仙嶽山土地廟有位張姓老阿婆,每天都會虔誠供奉土地公。「她只記得土地公是1995年從臺灣過來的,具體是哪裡記不得了。」2007年,阿婆要求謝海煌把土地公請回去供奉。當年6月,謝海煌將土地公轉移到海滄的土地公廟。「2011年開始,我們陸續去了臺灣十多次,尋找祖廟。」直到2013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宜蘭四結福德廟。有趣的是,土地婆的祖廟也在這裡,「夫妻倆」頗有緣分。
目前,土地公婆還沒有專屬廟宇,仍「租住」在海滄一小區裡。兩岸信眾籌劃著要為他們蓋個「新家」。 (本報記者 詹文)
【相關】
兩岸信眾 共祭清水祖師
本報訊 (通訊員 蔡江沈 記者 王元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翔安清泉巖昨天異常熱鬧。來自臺灣的近200位鄉親與廈門鄉親一起祭拜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精神是海峽兩岸共有的信仰文化,此次前來祭拜,一是為了朝拜清泉巖的清水祖師,二是為了維繫兩岸之間的文化紐帶。」 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創會理事長吳志祥介紹,今年參與活動的臺灣信眾,數量達到了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