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土地公偕「妻」回臺灣「娘家」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廈門土地公偕「妻」回臺灣「娘家」

2016年06月20日 09:30:00  來源:廈門日報

土地公土地婆回到高雄慈安宮「娘家」。(通訊員 謝海煌 攝)

  本報訊 (記者 詹文)在廈門「打拼」21年的土地公,「成婚」一年後,第一次偕「媳婦」重返臺灣宜蘭祖廟,並回到土地婆的高雄「娘家」。17日17時,土地公婆將結束5天的臺灣「探親」之行,乘「小三通」客輪迴到廈門。
  21年前,宜蘭送一尊土地公到廈門「學藝」,從此土地公成為「廈門郎」。兩岸熱心人士經過張羅,找到了祖廟同在宜蘭的一尊「待嫁」土地婆,去年7月1日,臺灣土地婆經「小三通」來到廈門,和土地公舉行了熱熱鬧鬧的閩南「婚禮」。轉眼間,廈門土地公和臺灣土地婆「成婚」一年,於是就有了這趟5天行程的兩岸宗教文化交流。6月13日,在兩岸信眾護送下,土地公偕「媳婦」重返祖廟——宜蘭四結福德廟。
  據了解,為神明辦「婚禮」並且「回娘家」的風俗,在臺灣民間信仰中也有,但極為少見。
  「新女婿」第一次見「嶽母」,禮數不能少。海滄福龍宮管理者謝海煌說,土地公婆「回娘家」,備了水果、餅乾、香花,還有廈門特產黃則和餡餅、鼓浪嶼餡餅。廟裡還專門請人做了幾尊漆線雕紀念品,雕著土地公的塑像,送給「娘家」宮廟。謝海煌說,以後還打算做土地公婆合影的塑像。至於土地婆「出嫁」時的福龍三寶——新婚紅傘、福雞帶路、福德錢母,這次「回娘家」也帶著。新婚紅傘寓意婚姻美滿家庭和睦,放在花籃中的「帶路雞」意味著好命、長久,福德錢母則寓意賺錢如賺水、財源滾滾來。
  據悉,土地婆是高雄慈安宮「魏太媽」的「乾女兒」,「娘家人」看見「新女婿」,越看越歡喜,回了很多禮。「有金銀財寶、金龍金鳳、紅傘、喜糖,遵循閩南傳統古禮。」謝海煌說,明後年,土地公婆還要再回兩次娘家。  
  【揭秘】
  土地公婆 出自同一祖廟
  海滄福龍宮土地公是從臺灣分靈過來的,一開始住在仙嶽山。謝海煌向本報記者獨家揭秘了其中故事。
  他說,仙嶽山土地廟有位張姓老阿婆,每天都會虔誠供奉土地公。「她只記得土地公是1995年從臺灣過來的,具體是哪裡記不得了。」2007年,阿婆要求謝海煌把土地公請回去供奉。當年6月,謝海煌將土地公轉移到海滄的土地公廟。「2011年開始,我們陸續去了臺灣十多次,尋找祖廟。」直到2013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宜蘭四結福德廟。有趣的是,土地婆的祖廟也在這裡,「夫妻倆」頗有緣分。
  目前,土地公婆還沒有專屬廟宇,仍「租住」在海滄一小區裡。兩岸信眾籌劃著要為他們蓋個「新家」。 (本報記者 詹文)
  【相關】
  兩岸信眾 共祭清水祖師
  本報訊 (通訊員 蔡江沈 記者 王元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翔安清泉巖昨天異常熱鬧。來自臺灣的近200位鄉親與廈門鄉親一起祭拜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精神是海峽兩岸共有的信仰文化,此次前來祭拜,一是為了朝拜清泉巖的清水祖師,二是為了維繫兩岸之間的文化紐帶。」 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創會理事長吳志祥介紹,今年參與活動的臺灣信眾,數量達到了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焦點

  • 臺灣「土地婆」嫁廈門「土地公」聘金五萬二(圖)
    原標題:臺灣「土地婆」嫁廈門「土地公」 聘金五萬二(圖)1995年臺灣宜蘭送到廈門塘邊「學藝」的土地公,多年來一直孤身在廈「漂泊」,並最終定居在了海滄。不久前他託夢給信徒說想回臺灣娶親,在兩岸熱心人士的張羅下,終於在宜蘭老家的廟中找到一尊待嫁的土地婆。
  • 臺灣「土地婆」嫁廈門「土地公」 聘金五萬二(圖)
    1995年臺灣宜蘭送到廈門塘邊「學藝」的土地公,多年來一直孤身在廈「漂泊」,並最終定居在了海滄。不久前他託夢給信徒說想回臺灣娶親,在兩岸熱心人士的張羅下,終於在宜蘭老家的廟中找到一尊待嫁的土地婆。昨天,臺灣信徒們護送土地婆走「小三通」來到了廈門,一場熱熱鬧鬧的「古早味」閩式婚禮,見證了「兩岸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 農村宅基地開始清查了,出嫁女可回娘家爭土地,是真的嗎?
    農村宅基地開始清查了,以前國家對農村的管理力度不嚴,農民想建房就隨便找塊土地建房,現在,新繼承法關於農村宅基地有新的變化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農村宅基地繼承新規,出嫁女可回娘家爭土地。
  • 兩岸不再遙遠神界也回娘家
    臺海網2月20日訊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許多神明來自大陸,一如人間,神界也保有類似「回娘家」的習俗,因往來兩岸已不再遙不可及,信徒遍及海內外的媽祖、保生大帝近30年常有廟宇組團回大陸祖廟進香,信徒跟隨絡繹不絕。
  • 土地補償費歸誰外嫁女在娘家的土地被徵用是否可以到娘家建新房子
    不好說的前兩年看到央視新聞就是外嫁女的土地糾紛問題最後把村委會給告上法庭了說到外嫁女拆遷補貼費的問題。就不能在娘家在分地包括什麼補貼債基地。最後怎麼樣法律人士說國家法律男女平等但是當的政府安到當地的鄉風民俗姑娘出嫁就去掉戶口和土地。因為他被告又是執行者最後河南一外嫁女沒有告贏。
  • 臺胞子女選幼兒園顧慮多 是留在廈門,還是送回臺灣
    在廈門,一般市民為孩子選擇幼兒園都是遵循就近原則。然而,對於那些跨海而來,在廈門辛苦打拼的臺胞們,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則多了一些顧慮。「這確實是一個難題,因為有時候做了決定,就不好推翻再來。」導報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有一部分臺胞家長青睞於本地的國際學校,而還有一部分則堅持把孩子送回臺灣讀幼兒園。本地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不妨也看看臺胞們都在考慮什麼。
  • 廈門這座奇特的廟,財神爺比土地公地位低,臺灣信眾也來進香
    廈門仙嶽山,位於廈門島中部,是廈門思明區與湖裡區的天然界山。整座仙嶽山都被廈門市政府開闢為為一座仙嶽山公園,免費對遊人開放。山上有三座寺廟,一座位於山腳下的觀音寺,兩座位於仙嶽山頂上,相鄰而居,兩分別是天竺巖寺和土地公廟。
  • 閩南民俗:初二回娘家留詩畫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記者 袁舒琪 盧漳華 趙榮賓)歌仔戲的唱腔,震耳的爆竹聲,熟悉的拜年聲……雖然有些民俗隨著時代發展已經消失,可不少傳統民俗在廈門依然得到傳承。關鍵詞1 「女孩日」本報地理版資深編輯盧志明說,大年初二「女孩日」是閩南特有民俗,過去不少村莊的祠堂內會特意留有兩塊空牆壁,供女孩回娘家時在上面留下自己的詩詞、畫作等「作品」,現今這樣的風俗雖然鮮見,但帶著柑橘、甘蔗等象徵性蔬果回娘家的行為仍舊傳承至今。除此以外,在廈門過大年,還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的習俗,初三不宜串門拜年。
  • 離婚後戶口遷不回娘家該怎麼辦?網友的建議很實用!
    網友求助:離婚後娘家沒人戶口遷不回,自己又沒有房子該怎麼辦?娘家沒人,是什麼情況?父母、兄弟姐妹都沒有嗎?只要父母任何一方健在,就可以投靠父母,無論父母的戶口時候獨立,都可以,就是可能會麻煩些。你開始的時候要到你前夫的戶籍所在地找的相關負責人拿一個申請書,然後拿著申請書到你娘家的的戶籍所在地再找到相關負責人籤子。(你去的時候最好買點禮品,我當時就是啥都沒買,所以拿申請書的時候跟找人籤字的時候都乾等了好幾個小時,人家都不願意見,說不在)籤字之後直接拿著籤了字的申請書到娘家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去找人辦理,你可以選擇遷回娘家或者自己直接開一個戶,你自己就是戶主。
  • 臺胞臨水宮祖廟拜師學藝:像回娘家很親切
    中新社福建寧德12月28日電 題:臺胞臨水宮祖廟拜師學藝:像回娘家很親切  作者呂巧琴葉茂  「嗚、嗚、嗚……」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田縣臨水宮,響起一陣綿長而悠遠的龍角聲。來自臺灣高雄、現年51歲的臺胞張宏圖,正在學習閭山科儀。
  • 跟著媽祖遊臺灣|2016年護送媽祖回娘家臺灣寶島七日遊報名登記開始啦!
    (2016崑山媽祖回娘家宣傳片)
  • 女兒回娘家不要做的3件事
    大家都知道,年初二是出家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不管是新出嫁的新婦還是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都會選擇在年初二這天回娘家,不僅自己回去,還會帶著丈夫和孩子,所以,很多地方又把年初二叫做「姑爺節」、「迎婿日」。年初二回娘家,一家團圓,是個值得高興的日子,但是有些禁忌不得不提,女兒們回娘家的時候,有三件事一定不能做。中國人講究禮儀,一般回去看望老人的時候都會帶上禮物,這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 出嫁後戶口仍在農村,能否分到娘家的土地和宅基地?可以,但很難
    不單是身份,還有農村的土地和宅基地,都沒有女兒的份。既然得不到土地和宅基地,也不能繼承農村房屋,那女兒呆在農村怎麼活?只能嫁出去,或出去打工過活了。但咋們用法律的角度來看,女兒真的沒有權力獲得娘家土地和宅基地的資格麼?
  • 朱立倫:我是臺南女婿 回娘家不吃碗粿會被老婆罵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主席、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朱立倫4日中午與黨籍臺南市議員舉行「便當會」。朱立倫一看到桌上的便當,開口便問「怎麼沒有碗粿」。朱立倫還說,作為臺南女婿,如果回娘家沒吃小吃,那會被老婆罵。4日中午,國民黨2016參選人朱立倫和臺南市議會國民黨團會面,以取得黨團支持。
  • 每到選舉「娘家」就要挨打?朱立倫表示深受其害
    中國臺灣網6月19日訊 每到選舉「娘家」就挨打?新北市長朱立倫對此感觸良多,「臺灣的選舉很喜歡打太太的娘家」。每次他選舉,太太的娘家就被拿出來打一頓,「我深受其害」。  娘家成箭靶,在藍綠都曾出現過。把參選人打成依附權貴的「靠妻族」,輿論若在坊間發燒蔓延,對選情有一定殺傷力。
  • 400臺灣信徒將來廈門仙嶽山拜土地公
    臺海網9月2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蘭文 通訊員 陳炳耀 李寶龍)記者昨日獲悉,10月27日,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地區的信眾、嘉賓2000多人將來到廈門仙嶽山土地公廟,參加為期兩天的第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臺灣50座土地公宮廟信徒約400人將應邀前來
  • 廈門土地公跨海赴桃園「過節」 近2000人為兩岸祈福
    東南網8月31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王煒 文/圖)昨天下午,「桃園市土地公文化節」在臺灣桃園藝文園區熱鬧開幕,包括廈門仙嶽山土地公在內的兩岸115尊土地公繞境市區、近2000人徒步為兩岸祈福隨後,在桃園縣長吳志揚、桃園市長蘇家明等人的見證下,鳴炮起駕儀式正式開始,一行人抬著象徵桃園市土地公的「桃園市公」神轎打頭陣,115尊土地公繞境市區、近2000人徒步為臺灣祈福,隊伍延綿兩公裡,相當熱鬧。據介紹,這些土地公來自廈門仙嶽山、臺灣新竹縣、桃園縣等地。
  • 臺灣男子欲用五年吻遍大陸土地 收泥土製作地圖
    昨天,來自臺灣桃園縣的男子親吻了鼓浪嶼鄭成功石像腳下的土地9秒鐘,並收集到了他來大陸的第一罐泥土。  這名男子叫「黃宏成臺灣阿成」,是一名臺灣作家,也被認為是行為藝術家。43歲的他是臺灣桃園縣中壢市內壢人,因2006年開始搜集全臺灣各地泥土、親吻大地而名噪一時。
  • 臺灣閩南語與廈門話之比較
    一般而言,在所有的閩南語當中,臺灣閩南語與廈門話在發音上最為接近。但是,已經有學者指出,從語言形成的角度來看,這兩種語言也有以下四個不同的地方:  臺灣各大城市的居民並非直接由漳州和泉州搬過來的;而廈門的居民則大多直接遷自漳州和泉州。
  • 宜蘭幾米火車遭颱風吹毀 修復後回「娘家」
    宜蘭幾米火車遭颱風吹毀 修復後回「娘家」 2015年11月10日 11: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宜蘭火車站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