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
南京樹人國際學校座落在南京市鼓樓區察哈爾路 37 號,毗鄰百年名校南京師大附中 , 是由該校 2001 年獨資創辦的一所民辦學校,於2013年轉為公辦機制,搬至渡江勝利紀念館旁樹人路,並更名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原校名不再使用。
南京樹人國際學校秉承母體南師附中優良的辦學傳統,致力於打造一所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品牌學校,充分利用百年附中優秀的文化資源,以先進的辦學理念、一流的教學環境、一流的師資隊伍、科學而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的辦學特色吸引了南京市及市外、省外、境外一流的生源。全校各年級學生參加區、市調研測試的總均分、優分率、合格率名列前茅;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取得累累碩果,在數學、計算機、科技創新、田徑、書畫等比賽中遙遙領先,為學生的卓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山東大學附屬中學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是隸屬於山東大學的一所十二年一貫制 學校,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會濟南。
山大附中始建於1901年,是山東省省級規範化學校、省級文明校園,也是全國嘗試教學實驗研究基地。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有三個校區:洪家樓校區、千佛山校區、趵突泉校區。截止2018年,學校在校學生4000餘人,105個教學班,350餘名教師。
3、上海市市北初級中學
上海市市北初級中學創建於1996年,是上海市首批素質教育實驗校,上海市第二期課程改革實驗校,上海市行為規範示範校,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高水平運動(二線女排)學校,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示範校。&34;是市北初級中學的辦學宗旨,也是全體教師們為之奮鬥的理想。
市北初級中學現有32個班級,1309名學生,有教職員工120名。學校佔地面積12979平方米,建築面積12431平方米,擁有教學中心、運動中心、圖書中心、各類專用教室和館所。校園環境優美,綠化覆蓋率達22%,是上海市花園單位。
4、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前身是私立武進初級中學、常州市第四初級中學,1970年學校更名為&34;。學校位於市中心,東倚紅梅公園、天寧寶塔,南臨洪亮吉(清代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地方志與人口論學者)故居,西瀕市圖書館,北與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隔羅漢路相望。
二十四中經歷了八十年的滄桑歲月的洗禮,幾代人的篳路藍縷的不懈努力,積澱了厚實的文化底蘊,成為一所歷史悠久,質量上乘,市民嚮往的優質學校。學校多年來堅持高標準依法履行義務教育職責,把深化課程改革和優化常規管理結合起來,把促進學生發展和推進教師專業化建設結合起來,把實現義務教育目標和構建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結合起來。
5、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純初中校,成立於1998年5月4日,現任校長關偉,前身是北京五中初中部。學校比鄰歷史悠久的鐘鼓樓,設地安門(南址)和鼓樓(初三年級)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現有初中三個年級,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00餘人。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純初中校,其前身是北京市第五中學初中部。自1998年建校以來承襲北京五中八十年淡定從容、質樸大氣、智慧靈秀的文化底蘊,精心營造一種寧樸勿華、遠離浮躁、敬業務實、厚積薄發的辦學境界,將&34;的拼搏精神和嚴謹治學的工作態度作為一種學校文化。走進五中分校的校園,你即刻就能感受到學校的嚴謹有序,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心靈上的愉悅與平和,學校不以規模顯大氣,卻在精緻中透著典雅,質樸而不張揚,現代卻不浮華。
6、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
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又名華僑小學,創辦於1955年,是全國第一所由華僑捐資建立的學校。20世紀90年代中期學校由市教育局主管下放到原東山區教育局主管,現由新越秀區教育局主管。1999年華僑小學被評為東山區一級學校,2003年為進一步發揮學校外語特長,在華僑小學基礎上,加掛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的牌子,2004年學校增辦初中,2006年1月晉升廣州市一級學校,現已有1-9年級,真正成為了廣州市唯一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外語特色學校。
學校作為廣州市教育局教學領域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試點學校之一,高度重視教學改革與發展,本著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加強科學管理,聚焦教學質量,強化特色發展,提升辦學品位。學校的綜合素質在越秀區位於前列,所培養的學生不僅外語水平高,而且綜合素質好,學業優秀,各科競賽成績突出。學校的外語特色日益彰顯,教師與學生多次在各類英語競賽中獲獎,各年級英語統測成績穩居越秀區第一,每年一度的外語文化藝術節吸引了眾多媒體報導。學生進入國家級示範校高中的比例高達72%並逐年提升,初中畢業班工作每年榮獲區一等獎,近三年均以綜合素質排名第一的辦學成績獲得一等獎;小學各項成績亦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連續五年被評為小學辦學水平評估一等獎。
7、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
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始建於1984年,是吉林省教育廳直屬的省級重點實驗學校,分為中、小學兩部,是唯一的一所隸屬於吉林省教育委員會的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學校分為南湖、高新、遠洋三個校區。校訓為&34;,校歌為《理想之歌》。
學校在努力辦好實驗校、示範校、特色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在全省率先試行中小學銜接的&34;與&34;學制並行的教學改革實驗,同時進行中小學外語銜接實驗及開發智力、發展特長的教學改革實驗。學校先後接待了國內十多個省市三十幾個教育代表團的參觀考察。1994年國家教委組織了由省市教委主任組成的&34;驗收工作考察團80多人來該校視察,柳斌副主任欣然命筆:&34;,對學校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學校先後同加拿大、日本、韓國等許多國家結成了國際間的聯誼,並進行了校際間的友好往來。學校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俱樂部,被全國實驗學校專業委員會選為理事單位,被吉林省教委命名為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吉林省藝術教育特色校、吉林省電化教育示範校,被長春市教委評為長春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長春市教育科研優秀項目學校和長春市素質教育科研基地校。少先大隊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命名為全國優秀雛鷹大隊。
8、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裕華求實中學)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建設南大街69號,1974年建校,現有5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00餘人(2016年),教職工約119人,專職教師59餘人,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26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1997年)。
&34;。長期以來,該校十分重視學校德育工作,堅持&34;。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著力體現&34;的思想,切實把德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我們始終恪守&34;的辦學宗旨。在學校教書和育人的兩個目標上,四十中學把育人的重要性放在了知識傳承之上。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我們的領導班子能夠團結務實、開拓創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進行辦學體制改革。四十中學已經成為&34;的特色學校。
9、成都七中育オ學校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是由冠城集團於2003年投資3億元人民幣興辦的一所高起點、高品質、現代化、具有國際水準的十二年一貫制大型民辦學校,學校位於成都市光華大道三段281號,佔地300餘畝。由享譽全國的百年名校--成都七中強力領辦,成都七中副校長毛道生擔任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長。
學校秉承成都七中&34;的辦學傳統,踐行成都七中的&34;教育思想,充分利用成都七中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了&34;。學校以&34;為辦學追求,以&34;為育人境界,構建&34;(即德育上自治;智育上自學;體育上自強;美育上自樂;勞育上自立)育人模式,實現&34;的培養目標,辦學特色日益鮮明,辦學質量不斷攀升。
10、深川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
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建於2004年秋季,佔地31367平方米,建築面積30668.85平方米。
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34;為辦學思路,高標準起步,跨越式發展,辦品牌學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辦學過程中學校逐步形成了四個特色:塑造&34;中小學生群體形象的德育特色;在情景中提升語用能力的英語學科特色;民主服務的管理特色;全面開放的辦學特色。教育部基教司、課程中心、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的領導多次來校視察,對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成績充分肯定,並在相關會議上多次表揚。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深圳電視臺、英國BBC廣播電臺和香港亞視等媒體對學校進行了報導。2006年,學校成為國際學校聯盟會員;2007年,學校成為華南區南山足球基地重點學校和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的實驗學校。學校努力堅持教育規範化、教育均衡化、教育現代化的辦學方向,創建學校文化,積極創辦大都市一流的實驗性示範性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