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鍵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中國的具體情況下發展馬克思主義。
在革命戰爭時期,黨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從黨情、國情、世情出發制定各項方針政策,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實踐證明,實事求是,是黨永葆活力的法寶。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
記者:「實事求是」,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命題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霍海丹:「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1938年,毛澤東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論新階段》的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實事求是」。他強調「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因為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但這時他還沒有從思想路線的角度對「實事求是」概念作展開的說明。
1941年5月整風前夕毛澤東作了題為《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在這篇報告裡,他對「實事求是」做了一個經典解析:「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在黨的歷史上,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其中,毛澤東作了最突出的貢獻。在《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之前,古田會議決議、《反對本本主義》,他發表的一系列文章、報告、講話,尤其是《實踐論》和《矛盾論》,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事情要按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辦
記者: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我們黨經歷了不少曲折,從思想路線角度看,得出哪些經驗?
霍海丹:在中國這樣情況複雜的國家,不論是搞民主革命,還是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必須探索一條自己的道路。
從思想路線角度看,主要經驗有:
一、中國的事情要按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辦。而要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一定要重視調查研究。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首先遇到怎樣進行土地改革、合理分配土地、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的問題。為此,毛澤東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等,指導井岡山根據地和中央根據地的土地改革。
二、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鍵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中國的具體情況下發展馬克思主義。
三、樹立良好的學風,學以致用。共產黨員、黨的幹部進行學習,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四、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這是做到實事求是的一個重要保證,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調節器」。廣開言路,充分吸收有益的思想、意見,做到集體智慧的合成,這樣形成的方針、政策,做出的決定才能比較準確。不能搞一言堂、家長制,不能個人說了算。
今天更需要實事求是地解決新的挑戰和困難
記者:新時期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霍海丹:一是在正確認識中國國情的同時,還要正確認識黨情、世情。黨要管黨,怎麼管,首先要了解清楚黨自身的狀況。中國發展到今天,和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對世界形勢的了解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要。了解黨情、國情、世情是實事求是的一個基本前提。
二是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以來,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隨著實踐發展,需要堅持實事求是,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三是努力建設學習型政黨,進一步提高黨員和領導幹部的綜合素質。認識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需要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有足夠的思想理論武裝。
展望未來,黨領導的改革和建設事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只要堅持實事求是這個「法寶」,才能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
(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 記者謝文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