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受×老師之邀寫下這篇心路歷程的時候,我其實是有些糾結的。粗略一想,自己的考公之路似乎略顯平淡,並沒有破釜沉舟的悲壯,也沒有九死未悔的堅定,考公也只是當初畢業後的選擇之一。一路走來所有程序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正式上班也有一段時間了,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也確實十分幸運,在筆試面試備考時都能夠遇到十分優秀且適合自己的機構和老師,文筆水平有限,就簡單地記錄一下自己上岸的整個過程。
其實在大三學期的暑假之前,我和身邊很多同學一樣,對於未來並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規劃和定位,當時的想法就是在學校好好學習,參加活動,只要自己足夠優秀,天下大可去的。很慚愧,在大三結束之際才知道原來大四的學生叫作應屆畢業生,而且大企業與國企的招聘還分作秋招與春招,身邊的同學畢業目標基本上分為考研、出國和考公(考國企)三大類。我對考研沒有興趣,出國的話對家庭負擔太重(扎心了),而大三暑假正好是秋招開始的時候,因為考公的複習強度並不是很大,而且大銀行的招聘也是十分正規的,從筆試到面試等於將考公的流程模擬了一遍(涉及交通、住宿各方面),所以也投了五大行的網申。
我在淘寶上買了一套書自己摸索著學習,之後就是參加各家的統一考試,也多虧了銀行的競爭並沒有公考那麼激烈,身為一個小白的我闖進了這幾家銀行的最終面試環節,當時也並沒有非銀行不進的決定,考銀行也只是讓自己在就業路上多個選擇,所以面對各個培訓機構動輒上萬的銀行面試培訓班,我已經做好了裸面的準備。恰好有親戚認識×老師,指導老師面試培訓效果都很好,推薦到×老師那進行了幾次強化培訓。之前認為面試無非就是聊天,不緊張、能說就行,但現實給了我一記無情的重拳。
第一節課按照×老師的要求,我甚至沒能完成一次成功的自我介紹,這才知道結構化面試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樣容易,不由得感嘆果然是城裡套路深。之後的事情就很簡單了,經過了幾次簡單培訓的我也能在考場上應答自如,看到題目腦子裡就自然地構建起了答題框架,最後的結果,五大行中有四家進入了最後的體檢環節。這也是我在國考進入面試環節後毫不猶豫選擇問鼎的原因,朱老師一個人給我簡單地上了兩三節課效果都這麼好,要是經過一整個培訓團隊完整的培訓課程,那豈不是要上天?
國考出成績後我其實也是有些焦慮的,報考時選擇的是較為熱門的崗位,筆試時因為一些事情導致發揮失常,申論成績一般,多虧行測發揮正常,剛好以第三名的成績進入了面試,但因為已經籤約了銀行打底,並且與第一名的分差也不算太大,從老師那也了解到往年逆襲的事情經常發生,沒有後顧之憂也讓我全身心地投入培訓之中,7天的培訓,由淺入深地分析了面試的各個題型,不斷地進行實戰面試模擬。
一次次的練習,不僅僅是答題能力上的提高,最主要的是下一次踏進面試場時自信心上的提升。最後面試那天,給我的感覺也不過是一次正規的模擬而已,熟悉的考場布置,熟悉的題型,從開門到鞠躬到答題,一切都如同之前演練的那般,而最後的成績也沒有讓我失望,成功逆襲上岸。
這次考公的經歷也讓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真理,付出總會有回報,希望踏上這條路的朋友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作者/來源:每暮風來晚相依
#選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