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究竟具備怎樣的思維,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少栽跟頭?以下這些強者思維,或許能給我們不一樣的啟發。
關於成長
《孫子》定律
孫子曰: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你想要戰勝對手,首先要了解對手。
在2019年女排世界盃上,中國女排斬獲11連勝,成功奪冠。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過連戰連捷背後的真正原因。有一次女排姑娘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我們得知一個細節:無論隊員比賽和訓練有多麼辛苦,教練都會堅持帶著大家一起,反覆、認真地分析她們將要面對的球隊情況。甚至當場提問對方球員的習慣動作和擊球路線。
競爭對手不僅是我們眼前的一堵牆,更是一面鏡子,它能讓我們反觀自身,快速成長。
跨欄定律
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先天素質並不好。為什麼他能成為一代武術宗師呢?原因在於他後天的刻苦訓練。
這就是跨欄定律,即豎在面前的跨欄越高,你跳得也就越高。換句話說,一個人遇到的困難越大,成就往往越大。跨欄定律提醒我們,劣勢本身並不可怕,只要還有希望,我們就能夠通過採取行動做出改變。
就像英國有句老話所說:「如果這件事毀不了你,那它就會令你更加強大。」
關於做事
亞歷山大定律
亞歷山大大帝有一句名言:山不走到我這裡來,我就到它那裡去。成大事者,決不被陳規舊習所束縛。
中國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戰役:泓水之戰。春秋時期,宋襄公和楚成王進行會戰,公子目夷建議宋襄公半渡而擊。
可是宋襄公卻堅持古代戰爭的舊禮,不主動攻擊尚未列好陣的敵人。結果他不僅大敗虧輸,還因腿傷不治身亡。
通曉事物變化,不拘泥於陳規舊制而死板教條,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讓夢想發光。
目標定律
哲學家康德說:「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
一位記者曾採訪前美國財務顧問協會的總裁劉易斯·沃克。記者問他:「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人們成功?」沃克答道:「模糊不清的目標。打個比方,如果你希望有一天能擁有一棟山間別墅,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因為『有一天』是不夠明確的,因而成功的機會也就很小。假如你確實希望擁有一套山間別墅,你必須做一個詳細的計劃。這樣,你才可能實現它,否則那就只是模糊的夢想而已。」
知道目標是什麼,並為實現目標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時間節點,無論發生什麼困難,都堅持不懈,最終才能成功。
關於待人
灰度定律
世上沒有非黑即白的人,很多偉大人物都有缺點,甚至是令人難以忍受。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語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灰度思維表明了,世界充滿複雜性,大部分的人和事,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具有不同的「灰度」。
這告訴我們:面對事情的時候不能只用是非、對錯的簡化思維,而是要靈活變通,用灰度思維去考慮解決問題。
盧維斯定理
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貝羅尼在瑞士度假期間,每天背著畫夾到各地去寫生。
有一天,他正在日內瓦湖邊畫畫。旁邊的三位英國女遊客開始評論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都一一修改過來,並跟她們道謝。第二天,貝羅尼又在湖邊遇到了昨天那三位女遊客。女遊客走過來問:「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裡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您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嗎?」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
真正的謙虛是忘記你是誰、你的資歷深淺,專注做一個傾聽者、分析者。盧維斯定理告訴我們,要有意識地進行視角切換,調用自身的元認知,站在旁觀者角度來看待自己,從而不會過多受自我本能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