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人生一幸事。結婚是二人的完美世界,對於二人來說不能有另外一個人可以插進來,可以打擾,破壞新婚的甜蜜與感覺。
可是,新婚夫婦度蜜月婆婆也要跟著去。有一種愛叫「婆婆怕兒子晚上著涼了要半夜進去給兒子蓋被子。」
嫁一個人,進一家門,你不進去,永遠不知道這家大門裡面的事情。
雖說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可也是兩家人的事。一家人有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兩個人的結合,兩家人的碰撞,有多人夫妻在中間成了犧牲品。
如果媳婦進門就高高在上大權在握,那麼,站的越高必摔得更慘。最起碼不要使自己做無知的犧牲品。因為,你不知道這家的習慣,這家的生活方式,這家人的人生態度,這家人的價值觀。
磨合,摸索,就是願意為了自己努力去改變,磨合就是從兩個不一樣的人朝著共同的目標去努力,中間的過程就是磨合。
沒有經過磨合,就不能真正了解自己,也不能真正了解對方。
人,對於自己,起初都是高看的。只有經歷過事情,才能逐漸使自己謙卑,謙卑不是低人一等,謙卑是一種成長的智慧。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溝通不是試圖改變自己,溝通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別人能否尊重與理解,那是別人的高度。對於自己,不暴力溝通就是和平的締造者。
新婚夫妻去度蜜月,當然不願意被外人打擾,雖然婆婆不是外人,可實在對於新婚夫妻來說,更加的變扭和不自在。對於這種情況,夫妻二人有同感,丈夫就可以和母親溝通。對於媳婦,也可以和婆婆溝通。
如果婆婆執意,那就拗不如順。最起碼是對婆婆的一種尊重。
但是,照樣可以有二人世界。婆婆覺得礙眼也是正常的,婆婆自己有意識要比別人說好很多。
但是對於婆婆來說,一個寶貝兒子,照顧慣了兒子,即使是度蜜月也要跟著一起去,生怕兒子哪裡不懂,她去做那個無微不至的保姆也樂意。
一位認識的朋友,她兒子上研究生,兒子長這麼大,生活上的一切都是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兒子在生活中什麼都不會幹,母親也從來不讓兒子幹。對於學習,母親就是兒子的老師,兒子學什麼,母親跟著學什麼。兒子高中畢業,母親也高中畢業,兒子學英語,母親給歸納劃重點,母親為了兒子自學英語。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母親向兒子付出全部精力的動力。兒子遠在外地上學,一有什麼不適,母親痛苦擔憂,總是第一時間坐飛機到兒子的城市看望照顧兒子。兒子說假期回來,沒想到正在中間有什麼事耽誤了,母親左等右等的那幾天,聽說兒子不回來了,母親快崩潰了,眼裡流出了淚水。母親對於兒子的愛,勝過愛她自己的生命。多少年的付出就是為了兒子,因為僅有一個兒子。付出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只有每個女人當媽了才會真正理解。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媽寶男和巨嬰男。但是,這位母親,她是一位智慧的母親,她愛她的兒子,她兒子自己也成長,思想上沒有完全的依靠母親, 他很上進,也理解母親。
如果,沒有智慧,一味地愛兒子,呵護兒子,兒子勢必會成為長不大的孩子。
所以,你看到這個故事,或許會理解這位婆婆的做法。只有了解了背後的原因,才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更確切地說,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疑慮。
知道真相,才可以有針對性地溝通和解決問題。站在理解他們的角度,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