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要不要用止汗劑?
用多了會有什麼危害?
對於止汗劑,很多人可能會心生顧慮:會不會堵塞毛孔?堵塞了毛孔,汗排不出來會不會對身體不好?長期用會不會有什麼危害?
01
止汗劑的效果
止汗劑並不是完全把汗給止住的,而且止汗效果只能管一段時間(因人而異),可能3、4個小時,可能半天,也可能一天。最好的止汗劑也無法超過48小時(48小時大概是表層皮膚新陳代謝的一個周期)。
美國FDA規定:能減少20%出汗量的化妝產品,才被稱為「止汗劑」。寶寶的爽身粉為3-5%,效果太差不能叫「止汗粉」;市面上的止汗凝膏、止汗噴霧、止汗走珠,通常在30-40%左右;世界上最高效的止汗劑RexonaClinical,效果在60%左右,還有40%是無法「止」住的。
02
止汗劑對汗腺健康的影響
目前,並沒有直接、有力的證據證明止汗劑對汗腺健康有影響。
但美國FDA還是發出了這樣的警告:腎臟功能不好的人,不建議使用止汗產品!長期使用止汗產品,會讓身體裡的鋁含量升高,增加了腎臟的負擔並可能產生損傷,腎臟不好的人最好不要使用。
止汗產品可能還有另外一個風險:和乳腺癌產生了聯繫(目前有不一致的看法):一些研究認為,已知鋁具有能夠引起DNA改變和表觀遺傳作用的基因毒性特徵,如果這種影響發生在乳腺細胞中,可能會導致乳腺癌。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表示,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指向,腋下止汗劑或除臭劑的使用與之後的乳腺癌發生有聯繫。
對於止汗產品,我認為是有風險的,不建議長期使用。
個人看法
個人傾向於,長期使用止汗產品跟乳腺癌病發誘因有很大關係!
1、鋁會被皮膚吸收,現在已經明確鋁會導致細胞DNA突變;
2、乳腺組織在腋下是有分布的,而乳腺癌的發生很多是從靠近腋下的部位出現的;
3、隨著除臭劑和止汗產品的使用,乳腺癌的發病例呈上升的趨勢,而且開始年輕化。
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乳腺癌都是從左乳房開始的,有人推測是因為大家習慣用右手,左邊腋下噴的止汗產品更多一些。
03
出汗機制
我們身上有2種汗腺:
1、小汗腺,全身各處
2、頂泌汗腺(大汗腺),腋下、私處等部位
小汗腺比較淺,在真皮或者表皮下,開口於皮膚上,會有一個汗孔。分泌出來的汗液是無色透明,是沒味道的;大汗腺的分泌部深到皮下脂肪層,開口於毛囊中,分泌出來的汗液是粘稠的奶樣無味液體。
雖然分泌的汗液都是沒有味道的,但因汗液裡含有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在細菌的分解發酵下,才產生了汗味(也就是體味)。
有異味的(狐臭)可以通過雷射或傳統手術,把汗腺破壞掉,從而去除異味。如果只是單純的去個汗和汗味,止汗劑就完全可以。
04
止汗劑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30年代止汗劑就已經出現了,成分主要是一些簡單的鋁鹽(氯化鋁)。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止汗活性物質,然而卻易水解,溶液呈較高的酸性,對皮膚和衣物都有強的刺激性。40年代,又發現一種氯化鋁的水合物具有止汗的功能,它的活性雖然沒有氯化鋁那麼高,但酸性小,對皮膚的刺激性和對衣物的損壞程度大大減輕。80年代,活化的鹼式氯化鋁開始應用於止汗劑,止汗效果更為有效。90年代,鈦鹽化合物應用於止汗劑,它有著類似鋁系止汗劑的作用方式,不同於呈酸性的鋁系止汗劑,鈦鹽近乎中性,避免了酸性產品對皮膚和衣物的刺激。同時,為了能更好地抑汗,添加了一些止汗活性物質作輔助。
05
止汗劑的成分和原理
止汗劑的成分
各種止汗產品中核心的成分是氯化羥鋁、鋯鹽(或是兩者混合),比如下面這些:氯化羥鋁、氯化鋁、鋁鋯三氯水楊酸甘氨酸、水合氯化鋁、氫氧化鋁。而目前在護膚品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第一個:氯化羥鋁。
除了這些,目前市面上的止汗劑中還有很多輔助成分,包括潤膚劑(如甘油,植物提取油),乳化劑,香水成分和氣霧推進劑(使用在噴霧中的氣體)等。
止汗劑的原理
含鋁化合物遇到酸性的汗水之後,吸收汗水變成凝膠狀,附著在皮膚表面。此時的皮膚分泌物,比如汗水、皮脂類,都被吸附在這個凝膠上,從而減少了分泌到皮膚表層的汗液量。
06
止汗劑的種類
//凝膏類止汗劑
止汗效果好,但需要清洗。凝膏的效果相較於其他產品是最好的,泥樣的質感能徹底封住汗液,但會在皮膚表面形成透明的薄膜,需要及時清洗。
//走珠類止汗劑
均勻止汗,比較清涼。止汗露通過走珠可以把止汗劑更均勻地塗抹在皮膚表面,皮膚感覺也更加清涼,但大多數走珠產品在使用前都需要搖勻,否則容易在皮膚上留下白色的印記。
//噴霧類止汗劑
使用方便,不易過敏,功效較輕。止汗噴霧使用方便,濃度較低,不容易出現過敏症狀,適合出汗量不大的人群。
07
小貼士
包括止汗劑在內的許多腋下護膚品、化妝品都在產品上做了說明:避免在刮腋毛後一小時內使用。這是因為刮腋毛的時候,易造成皮膚破損(微觀上看是受損的),在皮膚破損的情況下使用這些化學品,可能會造成一些刺激反應。這也是在刮腋毛後一小時內不推薦使用止汗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