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釣魚人在釣魚時最喜歡什麼,那大概是中大魚後魚線切水的嗚嗚聲,那個酸爽的手感配合聲音簡直如同天籟一般。而釣魚人最頭疼的則是想了很多辦法還是沒魚口,有時候在同一個水庫的同一個釣點,昨天還接連上魚,今天去釣魚是卻發現浮漂成了定海神針。今天我來教新手釣友們幾個應對的辦法,如果這幾個辦法都搞不定,那就只能回家綁鉤了。
1,魚的口味是否變了,魚對外在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很多我們人感覺不到東西魚都能清晰地感覺到。也許水溫升高了一點或者降低了一點,氣壓高了一點或者低了一點,又或者上遊流下來的水質影響了原來的水質。如果確定在調釣方面和其他方面沒問題,而用原來的餌料又沒口的情況下,可能是魚的口味發生了變化。
可以試著改變餌料的味型,增加餌料的霧化,只要有魚上鉤了,那就說明這種餌料味型符合當前的魚情了。尤其是在釣黑坑的時候,老闆買回來的魚不一定是同一個池塘長大的,也許它們原來吃的餌料和你現在使用的餌料味型不一樣。這時候可以在餌料中添加一部分原塘顆粒,這樣魚吃餌的欲望就相對比較高了。
2,魚層要找準,在一些特殊的天氣裡,比如連續陰雨天氣,氣壓低,長時間晴天等等,這類天氣都會導致水中含氧量偏低,讓魚感到不舒服。這時候魚肯定是上浮到氧氣含量比較豐富的水層活動覓食的。如果這時候還固守原來釣底的策略,空手而歸也就能理解了。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天氣魚層也會改變,拿秋天來說,如果前一天的晚上的溫度偏低,那麼第二天釣魚時就要釣深水或者深淺交界處,到中午水溫升高後可以換到淺水作釣。而冬季作釣的原則是釣遠,釣深,釣背風。只有掌握這些規律我們的漁獲才有保障。
3,靈活運用是王道,其實不管是黑坑還是自然水域,「滑口魚」都是存在的,只不過自然水域的滑口魚比較少而已。釣這種魚,餌料的狀態一定要夠蓬鬆,霧化要好,比重要輕,想盡辦法來增加餌料的適口性。在釣法上可以採用逗釣法。將餌料微微抖動移動,讓魚看起來感覺這餌是活的,增加餌料對魚的吸引力,刺激魚開口。釣組配置上,儘量採用小鉤細線吃鉛輕的高靈敏度浮漂。
4,找對釣位是關鍵,選一個好釣位是有難度的,要根據魚這3個特徵來選,趨溫,趨氧以及趨食性。魚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是隨著水溫變化而變化的,不管太冷還是太熱它們都不喜歡,所以什麼地方溫度適宜魚就躲在哪裡。趨氧,在含氧量高的水域魚兒吃餌的欲望特別強烈,而缺氧的環境就算將餌料丟在它們的面前也不想吃。趨食,在正常情況下,魚是在不斷覓食的,所以哪裡的食物豐富魚群就會在哪裡聚集。所以將這3個條件綜合考慮進去,所選的釣位基本上就不會空手而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