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行一句順口溜叫「年年掙錢年年花,年年到頭不夠花」,一句「不夠花」,道出了農村普通家庭總感覺收入偏少,家庭消費欲望得不到滿足的無奈。造成農民總感覺錢不夠花的原因有很多,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從以前封閉的小圈子裡走出來,開始和外邊豐富多彩的世界碰撞,農民也不再像是以前一樣有飯吃,有衣服禦寒就覺得滿足了,房子蓋得氣派一點,家裡家電齊全一點。如果還有能力的話,再買一個代步的汽車。
農民消費欲望的提升,倒逼著農民想辦法掙錢,而在農村的一般家庭,現在最掙錢的方式就是打工了,尤其是年輕夫妻一起出去打工的話,收入往往要比一個人出去打工高一大截,農村夫妻倆一起出去打工在不少村子都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這也促成了另一個農民打工怪象的出現:那便是在建築工地上的板房裡邊,總是會出現男女混住一間的情況。
老話說男女有別,有些農民工還是帶著妻子住在裡邊,別說休息時候了,就連平時出入也十分不自在。其實這個問題也曾經引起過一個熱議,專家建議工地上多提供板房,讓農民工夫妻住一間,但出於成本控制,基本上絕大多數工地都不會這樣幹。除此外,還有城市人建議農民最好注重隱私保護,不過不管外界怎麼說,農民工依然是我行我素,還有農民工混住一間,這是為啥呢?
1、說白了就倆字:沒錢
農民千裡迢迢到外地是幹嘛的?說白了就倆字:掙錢。前邊也說到了,農民家裡各種可以預見和不可以預見的花費已經夠多了,所以能控制的話,農民都會特別嚴厲的控制,畢竟打工的農民工夫妻是家裡的中間層,上有老下有小的,稍微委屈自己一點沒關係,總不能苦了老人和小孩吧。
在許多農民工的心中都有一個花錢的必要性「分析」,涉及到花錢的時候,農民也會反覆盤算到底該不該花,如果不花的話,問題能不能解決。用這個標準一衡量,那租房自然屬於不必要的花費了,所以農民盤算來盤算去,還是捨不得把錢花在這上邊。混住在板房裡,雖然出入都不方便,但只要扯上一塊帘子,有個睡覺的地方就行了。
2、少投本錢,只能湊合
都說現在一個大學生畢業後,花了家裡十幾萬,一個月才兩三千,不如農民工,但農民工也有農民工的難,這其中工資不能月月發就是其中一項。農民出去打工是掙錢不假,但是這過程中也要不斷地投入,這邊拿不到錢,那邊又要不斷的投錢,這讓農民工怎麼選呢?所以綜合考慮之下,很多人都選擇了少投本錢,只能湊合著住了。
3、圖個幹活方便,能多休息一會
農民工所在的建築工地一般都是城市的待開發區域,說白了周邊都很荒涼,要是出去住的話,只能去城市的內環,這樣的話上下班都需要時間,幹了一天的活兒,誰不想倒頭就睡呢?這點和很多城市白領找工作的時候都圍繞自己居住地找差不多,也是圖個方便,能多休息一會兒就多休息一會。
有人說農民工這樣幹很「自私」,沒考慮別人的感受,只能說特殊情況也特別對待吧。其實在農民工圈子裡,大家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都是農村出來打工的,誰都不容易,各有各的難處,所以大多數農民工工友也都是抱著理解和尊重的態度,沒有覺得特別的不適應。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