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黑科技感」滿滿的恆溫睡袋實則與普通睡袋所差無幾?
隨著新一代父母對孩子的照護愈加重視,催生了一系列的細分產品,其中就包括防止寶寶蹬被著涼的「嬰兒睡袋」。
經調查,目前市面上「嬰兒睡袋」共分為兩派,即:恆溫款or非恆溫款。
日前,作為恆溫派的一員大將,ibaby在「帶貨一哥」李佳琦的直播間,5分鐘銷售了近千萬元。
但在輝煌業績背後卻被測評機構點名:看上去「黑科技感」滿滿的恆溫睡袋實則與普通睡袋所差無幾。
恆溫睡袋真的恆溫嗎?
說起嬰兒恆溫睡袋,不少家長都認為它可以隨外界溫度變化,智能調節寶寶皮膚表面溫度,給寶寶穿上它就可以不用擔心寶寶夜裡被凍醒或者被熱醒,家長也可以免去多次起床給孩子蓋被子睡一個好覺。
而讓消費者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是品牌教育問題。
以ibaby恆溫睡袋為例,其無論是在官微上的推文還是各種資訊上都標榜自己是美國outlast科技公司在調溫纖維的重要合作夥伴,自家的產品也是與美國outlast科技公司多年合作開發出來的。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相變材料領域的領先廠商,outlast科技公司起初是為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服研發的,目的是保護太空人免受太空溫度驟變的傷害,後與德國特種纖維製造商Kelheim纖維公司,共同研製了Outlast粘膠纖維,並運用到普通紡織品中。
而翻看ibaby對自身產品的介紹中,也不乏多次出現「太空人同款調溫黑科技」、「通過美國太空基金會認證」、「可根據寶寶體表溫度自動吸熱和放熱,讓溫度適中保持在28-32℃的舒適狀態」、「不冷不熱,恆溫如一」、「好睡袋要恆溫」等字眼。
也正是如此的「擲地有聲」,引起了諸多測評機構的興趣,不過從測試結果來看,卻是呈兩極分化的狀態,一邊認為恆溫睡袋調溫效果和普通睡袋無明顯差別,一邊認為恆溫睡袋明顯比非恆溫睡袋更能緩解環境溫度的變化。
其中有第三方測評平臺認為「二者無區別」,其將環境溫度設定在15℃、20℃、25℃,分別測量恆溫睡袋和非恆溫睡袋的克羅值(表示織物「熱阻」,數值越大,代表保暖性越好)。
結果顯示:環境溫度15℃到20℃時,恆溫睡袋和非恆溫睡袋均能降低保暖性,但當環境溫度升到25℃時,恆溫睡袋和非恆溫睡袋集體調溫失敗。
但另外一嬰童產品對比測評平臺則認為「二者有明顯差別」,其模擬將環境溫度從30度降到20度,90分鐘後,分別測量恆溫睡袋和非恆溫睡袋的「升降溫速率法」,結果顯示:普通睡袋內溫度已降到21℃左右,恆溫睡袋內還有24.2~25.2℃。
恆溫睡袋需要在特定的溫度區間使用
雖然兩個測評機構結果不同,但是它們都分別提到「廠家宣傳的「恆溫如一」不切實際」。
據了解,要想讓嬰兒睡袋維持在恆溫狀態,需要保證外部環境溫度處於一定的區間內。
例如:從ibaby天貓旗艦店熱銷款分腿睡袋四季通用款來看,輕薄款需要室溫處於22-26℃,舒適款需要室溫處於20-24℃,暖心款需要室溫處於16-20℃,暖冬款需要室溫處於14-18℃。
可是如果室溫能夠保持上下浮動不超過4℃的舒適的狀態,睡袋恆不恆溫又有什麼關係呢?
另外,從分款式來看,所謂的恆溫睡袋也是隨著室溫變化來決定薄厚的,而這與非恆溫睡袋又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從ibaby的買家評論來看,有不少消費者都反饋並不管用。
譬如:有購買的適用於14~18℃的ibaby兒童分腿睡袋,在17℃的室溫穿,還加蓋一層空調被,半夜起來發現手腳脖子依舊冰冷。
此外,與ibaby齊名的另一恆溫睡袋品牌「little tiny」。
從產品性質和營銷路徑來看,little tiny與ibaby非常相似,同樣是美國NASA宇航專利、德國進口恆溫纖維,同樣是可以冷熱自動調溫,舒適安睡一整夜。
但是翻閱了它的買家評論區發現,同樣也有不少反饋並不恆溫的買家。
譬如,有購買little tiny超厚款分腿睡袋的消費者試用後表示「不好用,不蓋被子脖子後面涼的,蓋被子又全是汗」。
所以無論是恆溫還是非恆溫,都需要家長注意添衣減衣,勤加毛毯,切勿過於盲目相信恆溫黑科技。
大規模關閉全國分公司,還因存在違法行為被罰
公開資料顯示:ibaby是上海英倫寶貝兒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倫寶貝公司」)旗下品牌,實際控制人為王耀民。
深挖這家企業發現,英倫寶貝公司曾先後在北京、重慶、山東、江蘇等地先後設立20家分支機構,但2011-2019年期間,其又先後註銷了19家分支機構。
所以截至目前,英倫寶貝的分支機構只剩下閔行分公司一家,是戰略調整還是資金問題不得而知。
在調查中了解到,在這些分公司中,有部分因存在違法行為而被罰。
譬如:上海英倫寶貝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海澱第一分公司、上海英倫寶貝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都曾因在生產經營中以次充好而受到行政處罰。
再說回英倫寶貝公司,其自身風險更大。
根據天眼查顯示,其不僅被行政處罰過3次,而且還被列為執行人3次,甚至還有多起法律訴訟。
其中3次行政處罰原因分別是: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價格、質量、性能、製作成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售後服務以及對推銷商品的虛假宣傳;涉嫌生產經營不符合國家標準產品案,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浦東新區(自由貿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分別處以 6760元、30000元、129400元的罰款。
另外,英倫寶貝公司實控人王耀民掌握著的一家名為上海哲雄母嬰用品有限公司,旗下擁有的i·lollipop母嬰連鎖店,主要是專注於高端嬰幼兒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寶寶衣食住行的一站式購物服務。
而翻閱這家企業資料時發現,2019年該公司也因發布虛假廣告被罰0.2200萬元,並被責令停止發布。
英倫寶貝公司及其子公司,甚至包括其兄弟公司的多次因「以次充好」、「虛假宣傳」、「不符合國家標準」等問題而上監管局黑榜,這也讓人不禁擔憂作為其熱銷產品之一的恆溫睡袋是否也會出現同樣質量問題?
誠然,在各領域趨同化愈加嚴重的當下,凸顯產品差異化成為核心競爭點。因此,不少商家將實用性不強的產品打上「黑科技」標籤,以此激發用戶興趣。
但將噱頭營銷玩得頭頭是道,沒有實質效果,再好的營銷也只能換來短期的盈利。
參考資料:
《火了兩年,今天讓你看清恆溫睡袋little tiny 和 ibaby的真面目》——乾媽天團
《兩測評機構對「恆溫睡袋」判斷截然不同,「真面目」究竟如何?》——小紅花測評花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