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又稱太陰、歲陰,本是古人佔星時杜撰出來的一顆與木星(古人稱歲星)相對的星宿,其主要功能為紀年。後來人們將太歲視為一位主管吉兇禍福的神進行祭祀膜拜,《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因而太歲又被人們稱為太歲星君、歲君。
古人的紀年法稱為幹支紀年法,是由十個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個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的。用幹支紀年法計算時間,每輪迴一次需要六十年。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每年天界都會指派一位神仙值守年歲,負責值守的神仙其主要職責就是監察世間禍福,同時監管在這一年出生之人一生的禍福。因此民間百姓信奉太歲神,並將六十位太歲神統稱為六十甲子神。
古人的這種六十甲子神信仰從南北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了,至今為止這種信仰在民間依然有所留存。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犯太歲」的說法。比如:太歲當頭有災禍,刑衝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他掌管人們一年的禍福,主宰全年運程。 當人們的出生之年的太歲神與當年的太歲神相吻合時,就是人們所說的犯太歲,這種犯太歲的形式民間稱為「年衝」。
除此之外,犯太歲還有另一種「對衝」的形式。所謂對衝就是指兩個屬相相衝,相衝的屬相之間都相差六年。例如二零一零年為庚寅虎年,庚寅年出生的人就犯了年衝,又因為虎與猴相差六年,因此丙申猴年出生的人,在庚寅年就是犯了對衝,反之亦然。
除了前兩種說法,古人還有「刑太歲」的說法。刑太歲又稱「偏衝」,主要是指那些出生生肖與流年生肖相差三年的情況。還以二零一零庚寅年為例,前面已經說過在這一年中庚寅年出生的人遭遇太歲,屬年衝,而丙申年出生之人則是對衝,丁亥豬年出生的人和癸巳蛇年出生的人在此年中則是偏衝,也是不吉利的。例如蛇年,肖蛇為太歲,肖豬為衝太歲,而肖猴和虎為「偏衝」太歲。
古人遇到這種犯太歲的情況,往往要到太歲廟中去祭拜一番,並且要安請太歲,否則人們就會認為當年諸事皆不利,災禍會找上門來。所謂安請太歲就是從寺廟中,將自己的太歲神神位請回家中晨昏供奉。一般來講,祭拜太歲和安請太歲會在每年的正月初八進行。
自古以來,太歲被視為兇神,不同年科太歲所在的位置即為兇方,忌動土、建築、遷移等,更有術數家認為太歲是年神中的武將,逢寅、卯、辰年,守在正東方,逢巳、午、未年在正南方,申、酉、戌年在正西方,亥、子、丑年在正北方,一般人想要興土木、遷房舍,當避免在太歲當值的位置,以免在「太歲頭上動土」,無妄招惹來許多災禍。
如今這種太歲信仰和安請太歲的習俗逐漸簡化,人們不再執著於六十甲子神的說法,而是每逢生肖之年就視為太歲。繁忙的現代人也不再採用古老的安請太歲方法趨吉避兇,而是在犯太歲的年景穿著一些帶有喜慶意味的紅衣服代替。不過也有人說,本命年穿紅色服裝並不一定能起到驅邪的作用,因為不同人的命理,其所喜之物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