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
法國歷史學家安託萬•普羅斯特在《歷史學十二講》中曾經寫道:
「歷史學不是要培育關於過去的充滿了彼此永遠隔閡的怨恨和認同的回憶,而是要努力理解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何發生。它是在尋找解釋;它試圖確定原因和後果。」
古人云,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確實,通過學習歷史,我們不僅僅可以拓寬自身的知識面,也可以從中發現社會變遷的軌跡,以及文化前進的腳步,並當你以此來返觀現實的社會時,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
讀懂了歷史,你也就讀懂了人,讀懂了這個社會暗藏的底層邏輯。
從寫作以來,我自己也看了不少歷史方面的書,確實受益匪淺。
所以呢,我也特別贊同應該給孩子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這不單是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增加文化底蘊,還能讓孩子在感受歷史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然,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更願意帶著孩子去博物館零距離的感受歷史。因為博物館裡一定收藏了某個地區或者這個國家最重要的文物寶藏,也一定最能夠集中展現這個地方的文化特點。
不過,如果要把我們國家或者世界上最著名最有趣的博物館都逛過來,那估計我們很多人都難以做到了,畢竟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說,能在居住的附近逛逛博物館都不錯了。
況且,有很多博物館大都集中在大城市,而有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可能連參觀博物館的機會都沒有。如果真的要去一趟,說實話,對大人來說,畢竟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麼,我覺得,如果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看書。不僅效率高,而且書籍本身的信息量還很大。
那麼,這套書籍《走,去博物館學歷史》應該是很多家長的不二首選。
這本書由國際珠寶歷史與傳承研究院院長史永,以及多位文藝工作者共同編著而成。這套文物國寶系列總共有兩本,它包括中國版和世界版,涵蓋了13個博物館裡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文物寶藏,以及文化發展歷史。
比如,以我手中的這本《走,去博物館學歷史·世界國寶篇》為例,它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10個古典文物的來歷,以及其中的文化淵源。
我們挑一個其中的小故事,讓大家來感受一下。
例如,書中講到了埃及博物館中關於各類皇宮貴族的造型裝飾文物。有一種超級豪華的項鍊叫做韋塞赫,它可是古埃及貴族的標配。
古埃及公主的韋塞赫
你可以在很多關於埃及的壁畫中看到它的存在。
這種項鍊工藝複雜,造價不菲,裡面注入了大量的黃金。那麼問題來了,黃金這麼重,貴族們帶著這個項鍊難道不會勒脖子嗎?
哈哈,不用擔心,工藝師們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它裡面可是有玄機的呦。
一方面,在韋塞赫上,會有很多的流蘇小尾巴,它們就是起到平衡韋塞赫前後重量的作用,從而緩解脖子承受的壓力。
韋塞赫中的平衡墜
另一方面,韋塞赫上左右兩邊的黃金墜頭都是左右對稱的,也是起到了平衡和固定的作用。這樣,鏈子帶在脖子上就不會晃來晃去啦。
韋塞赫兩端的黃金墜頭
此外,書中還收錄了各種各樣好看的鏈子,造型各異,別樣生動。
各種漂亮的韋塞赫
最後呢,書中還專門講解了韋塞赫的製作工藝,以及埃及文化的總體概況等等。
韋塞赫製作工藝壁畫
另外呢,書中不僅僅提到了古埃及文明中的文物,還有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蘇美爾文明,自己太文明,阿契美尼德王朝,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中的各類寶藏,真真讓人大開眼界。
總的來說,它是一本寫給孩子們的文物科普書,語言非常生動有趣,充滿童真,內容涵蓋量大,文化講解也足夠透徹。
這套書籍比較適合6歲以及十幾歲的孩子閱讀。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孩子們一場奇妙的探索之旅,並從文物本身的背後感受到民族命運的興衰盛亡。
讓我們一起在時光機的穿梭中感受歷史文化的璀璨光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