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社會學家金耀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並擔任「鄭杭生社會學大講堂」第十二期主講嘉賓作題為《大學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的學術報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校長劉偉與金耀基會見,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主持報告會。
靳諾對金耀基的來訪表示歡迎和感謝。靳諾表示,金耀基是有影響力的社會學家、教育家,在促進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鄭杭生社會學大講堂是中國人民大學重要的學術品牌活動,金耀基的演講必將為該品牌增添新的光彩。靳諾還向金耀基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科發展狀況,並與他就大學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等問題進行交流。
劉偉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是我國「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重要代表,學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14個一級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包括社會學在內的9個一級學科在最新的全國學科評估中獲評A+。中國人民大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感謝金耀基來人民大學演講和交流。
在會見中,金耀基回憶了他與中國人民大學已故社會學家鄭杭生的交往,並對人民大學表示感謝。金耀基表示,大學在中國現代化和現代文明的建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取得的翻天覆地的成就與大學教育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中國人民大學有著光輝的歷史,代表著中國現代大學教育的一種重要傳統,在中國的大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學科具有雄厚的實力和重要的影響,是中國社會學領域的重要標杆,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馮仕政、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少傑、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黃家亮等參加會見。
當日,金耀基做客「鄭杭生社會學大講堂」,發表了題為《大學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的學術演講,來自校內外四百餘名師生參加演講會。
張建明在主持中表示,金耀基是當今華人社會學界最具有影響的社會學家之一,在學術研究、文化傳播、社會服務以及高等教育的實踐和研究方面成就卓越,是在兩岸三地享有崇高聲望的社會學家、教育家,金耀基的演講對於我們思考什麼是高等教育、如何發展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
在演講中,金耀基強調了中國現代化最終的目標不僅是富強,更是要建立中國現代文明秩序,大學本身既是現代化的產物,也是中國現代文明秩序重建的重要力量。他回顧了中國學術思想及大學演進的歷史,指出從經學傳統到科學傳統的轉變是中國學術文化的主旋律,現代大學已由《大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轉變為「大學之道,在明明理,在新知,在止於至真」。他在強調科學重要性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在大學只追求真理而忽視人文關懷的憂慮。他強調,科學不僅僅包括自然科學,還包括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大學之道應該在追求真理的同時,注意「真、善、美」的統一,如此方能使求真過程兼具大善、大美。
在問答環節,金耀基就現代性語境下「真、善、美」三者的平衡,全球化背景中國文明重建的動力與方向等問題與現場聽眾進行了交流。
在演講會上,還舉行了金耀基題辭贈與儀式。金耀基將其專門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題寫的「民胞物與,知行互生」書法作品贈與學院並表達了美好的祝願,馮仕政代表學院對金耀基表示感謝。
活動結束後,金耀基一行還參觀了正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展出的「沈鵬書法展」和在我國首家家書博物館展出的「家書展」
金耀基,1935年生,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新亞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1994年被委任為非官守太平紳士。歷任香港廉政公署首位社區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香港中央政策組顧問,香港研究資助局委員等公職。金耀基先生在學術、教育、文化、社會服務方面均有卓越貢獻。主要中文著作有:《從傳統到現代》《中國的現代轉向》《中國現代化之終極願景》《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中國民本思想史》《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政治與文化》《社會學與中國硏究》《大學之理念》《再思大學之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