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位列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科技日報

7日發布的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美國仍是世界上高質量科研論文的最大貢獻國,中國和德國位居其後。中國是自然指數十大貢獻國中唯一實現指數值正增長的國家,中國科學院是全球榜單中居於首位的科研機構。

數據顯示,儘管美國的科研產出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領先地位,其高質量科研產出仍是中國的兩倍多,而中國也延續著急速上升之勢。除了美國之外,中國、德國、南非和巴西都是所在地區的領先者。

數據表明,與前一年相比,中國有49家科研機構提升了它們在全球500強科研機構榜單的位次,另有14家中國機構新進入了全球500強,僅有15家位次下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四所大學已位居全球大學研究機構25強之列。

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溫班克斯博士表示,中國在指數中的地位得到持續和顯著提升,「中國在指數中的論文產出從2016年到2017年有高達12%的增長,遠高於2015到2016年的增幅,因此,許多中國機構指數排名有所上升。與中國顯著增長相對應的是其他一些主要國家論文產出增長乏力或下滑。」據了解,美國有62家機構的排名上升,74家下滑。日本位居自然指數整體排名第五位,只有4家機構排名上升,15家下滑。

自然科研方面據此分析,高質量科研的出版日益呈現全球化的特徵,機構之間為了在版面有限的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展開激烈競爭。「鑑於納入指數的期刊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近乎不變,中國論文數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讓其他國家失去其份額。」斯溫班克斯補充說。(記者操秀英)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位列2018自然指數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
    中科院位列2018自然指數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 2018-06-07 【字體:   6月7日,2018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18 Annual Tables)正式發布,中國科學院位列該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
  • 中科院位列2018自然指數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新聞—科學網
  • 自然指數發布2019全球十大科研機構榜單
    要點速覽 ▲ 在全球十大科研機構中,中科院繼續位列第一,哈佛第二,北大首次躋身前十 ▲ 中國科學院大學位居全球上升最快的機構和領先年輕大學兩大榜首 ▲ 在全球十大學術機構中,哈佛、斯坦福
  • 全球十大研發機構發布,中科院位列第三,美國佔7席!
    全球十大研發機構發布,中科院位列第三,美國佔7席!來源:藥智網|森林轉化科學(translational science)是運用生物醫藥研究成果(臨床前研究及早期臨床研究)以支持藥物開發的過程,是生物醫學研究的骨幹力量,往往在學術和研發機構中進行。
  • 中科院各研究機構在自然指數排名中表現優異
    中國科學院研究機構在12月17日最新發布的「2015中國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5 China)中表現優異,在中國綜合排名前10位的研究機構中佔據三席。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的自然指數針對中科院100多家研究機構單獨進行考量,而非將中科院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排名。
  • 【中國網】全球科研機構排名中科院蟬聯榜首 國際合作成績亮眼
    「截止目前,中國科學院與全球61個國家的174家機構籤署了院級協議,近4000位外國人才和1600餘名外國研究生獲得資助來中科院訪問、工作和學習。2019年在中科院開展實質性科研的外籍人才達到1600人。1月7日,自然指數發布了2019年度最新全球科研機構排名榜單,中科院蟬聯年度榜單全球首位,這也是中科院連續8年位列該排行榜全球第一。」
  • 17家中國科研機構和大學位居全球百強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晨)記者日前從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獲悉,2019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日前正式發布:17家中國機構躋身全球100強,中國科學院位列全球首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居全球第10位和第
  • 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科院位居機構產出首位,中國是2015年科研產出...
    中國科學院位居機構首位,其貢獻份額是哈佛大學的兩倍,佔自然指數總份額的2.8%,並且在化學、物理、地球和環境科學這三個學科領域的產出均居於全球首位。哈佛大學的生命科學研究產出在全球居首,該學科的實力支撐了該校在總體產出中的領先位次。該校是學科排名跨度最大的機構之一——其生命科學位居第1,而化學居第33位。
  • 最新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出爐:中科大中科院大全球前十,超清華北大
    2020年4月30日,國際上著名的排行榜公布了一個排行榜,那就是著名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年度榜單,包括全球科學研究十大國家、十大科研機構、十大升幅最快機構等最受關注的排行榜。這個排行榜是很強權威的,比什麼泰晤士等國際排行榜要權威的多。
  • 全球學術機構排名:中科院全球第一,22所國內大學進前100名
    近日,Nature指數公布了最新的大學/機構學術排名,評估周期為2019年6月1日到2020年5月31日。經過數據的觀察和對比:在綜合排名中,中學科學院位居榜首,在國內大學也是排在第一。另外有22所國內大學/機構成功的挺進了全球前100名,真是可喜可賀,我國的教育每一年都有著顯著的結果。其中山東大學首次進入前100強中,更有多所大學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份榜單!最大的亮點就是中科院大學位列榜首,超過了許多世界頂級大學/機構。
  • 全球學術機構排名:中科院全球第一,22所國內大學進前100名
    近日,Nature指數公布了最新的大學/機構學術排名,評估周期為2019年6月1日到2020年5月31日。經過數據的觀察和對比:在綜合排名中,中國科學院位居榜首,在國內大學也是排在第一。另外有22所國內大學/機構成功的挺進了全球前100名,真是可喜可賀,我國的教育每一年都有著顯著的結果。其中山東大學首次進入前100強中,更有多所大學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份榜單!
  • 十七家中國研究機構躋身全球百強
    本報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喻思南)英國《自然》雜誌20日發布了2019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國機構表現優異,17家機構躋身全球百強,其中中國科學院連續7年位列首位。自然指數根據全球82種頂級期刊,統計各大高校、科研機構(國家)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的資料庫。運用該資料庫,可以根據各機構的論文發表數量及類別來排名。本次自然指數基於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榜單顯示,全球機構百強中美國有43家,中國有17家。
  • 自然指數2020全球科研城市排名——長春排名全球第38位
    長春是一座十足的科研型城市近日,英國《自然》雜誌公布自然指數2020全球科研城市排名。長春市位列全球第38位,中國大陸第12位,東北地區第1位。長春已連續多年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中位列東北地區第1位,是一座十足的科研型城市。按照科學門類分,化學類科研城市排名,長春位列全球第15位;物理學科研城市排名,長春位列全球第43位。
  • 中國科研機構大排名!清華第四、中科大第二
    今天中學教師將為大家帶來一個特殊表格,它就是中國科研機構大排名,其中清華大學僅排第四,中科大高居第二,榜首毫無懸念,看看你填的學校排名第幾吧?首先中國科學院是毫無懸念的排名第一,作為我國最頂級的科研機構,不管是頂級科研人才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獨一檔的存在。堪稱我們國家科研的頂梁柱,很多高精尖的技術都離不開中科院的貢獻。即使放在世界範圍內,中科院的能力也是極其厲害的。
  • 假的真不了,中國十大科研論文撤稿單位,上交大領銜中科院在列
    《知識分子》重磅爆料李紅良教授黑歷史,從研究生到海外留學都存在多種的學術不端行為,通過修改圖片和修改實驗數據表重複發表多篇論文,因此李紅良也被網友們稱為PS高手教授,然而被施一公在政協會議上炮轟的中國科研的虛假繁榮,很多人為了發文而發文,武漢大學覺得的委屈很好理解,因為科研造假中國普及,規模龐大的武漢大學甚至沒有入選近5年被科研撤稿的十大高校科研機構中!
  • 英國《自然》雜誌修改規則 中科院2015全球自然指數登頂世界第一
    2015年6月18日,《自然》雜誌發布2015年全球自然指數(2015 Nature Index)。此次發布的2015全球自然指數涵蓋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發表在68種世界一流科研期刊上的57501篇論文。其中,中國科學院仍然是自然指數中位列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
  • 最新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出爐:中國科大首次擠進全球前十—新聞—科學網
  • 《科學》公布2019十大突破 中科院蘭大研究成果入選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12月20日,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公布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2019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對抗營養不良的補充劑等科研成果入選。
  • 盤點中國高校科研院所自然指數世界排名,這家機構位居全球首位!
    一所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的學術實力主要反映在科研論文和實用實踐中,特別是頂尖期刊的發行數量和引用情況,一直都是反映高校學術實力的重要指標。而自然指數是依託於全球68本頂級期刊,統計各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的資料庫。
  • 中科院科研機構發揮國家科學思想庫作用的案例分析
    、一流的人才』的國家科研機構。」可見,積極有效地發揮國家科學思想庫作用,是中科院研究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 所謂「思想庫」(Think Tank)主要是指為政府、企業或社會集團的決策進行調查、研究、提供決策方案或建設性意見併兼有為之培養、儲備和輸送人才的較超脫的研究機構1。研究和諮詢,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職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