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些年來,高考對於文體的要求相對寬泛,在「文體不限」的前提下,閱卷時不會因為考生選用了什麼文體而加分或者扣分,但考生首先要有文體意識,要能在作文中將文體的基本特徵應該表現出來。那麼,在具體的作文題目下,選用什麼文體寫作好呢?
1.根據自己所長選用文體
寫作,是一個具有個性化的精神活動。考生在場寫作時,最好選取自己最能駕馭的文體。如果在臨考前自己還不明白自己擅長寫什麼樣的文體,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就自己在高三複習應考階段的練筆作文、以及大大小小的模擬考試中所寫作文放到一起,看一下哪些作文得了高分,總結一下這幾篇作文得高分主要採用了什麼文體,然後就利用還剩餘的一點複習時間,再強化練一練這一種文體。平時練好了一兩種自己得心應手的文化,上了考場,就會成竹在胸,高分也就唾手可得了。例如:
臉·人·精神千變萬化的世界,掩映著千變萬化的臉,蘊藏著千萬種精神。——題記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貝爾加湖畔,你是否看到那張透著錚錚之氣的臉龐?「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蘇武牧羊,邊塞生活十九年,去時的符節早已脫掉了光亮的色彩,年輕的使臣也已白髮斑斑,可是隨著時間流逝沒有改變的是那一腔報國之情,不為名利所誘,不向淫威屈服,始終保持一顆心的清潔,大丈夫的錚錚鐵骨與拳拳赤子之心。那張瘦削的臉也因滿載報國之意,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靈辭典之中。筆諫時政,心系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堤建西湖,神歸東洛,千秋永祀老詩翁。……
這篇題為「臉人精神」的文章,標題採取並列的形式,將作文話題「臉」嵌入其中,「人」「精神」則暗示了「臉」的深層內涵。摘錄部分為文章的開篇。題記的採用,將主旨濃縮於其中。在語言上追求抒情與意蘊,追求整飭與簡潔。從中可見,這位考生在文體追求上偏於隨筆類,因為它具有敘事的自由、抒情的自由和語言表達的自由。
2.根據作文內容選用文體
考場作文的構思程序,往往先是確定文章旨意,再選寫能夠表達旨意的內容,那麼,對於文體的選擇應該根據所寫內容的性質來選定。如果文體在先,就要考慮自己有無相關的材料積累。寫記敘文,要有情感內涵的生活素材;寫議論文,要有相關的理論、事實論據;寫說明文,要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寫雜文,要能寫出比較幽默的語言;寫小說,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例如:
自省 古人多以「三」為大,大在何處?大在劉備「三顧茅廬」的虔誠,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謙虛,更重要的則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謙恭和謹慎,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到了今天,我們同樣需要這種「三省吾身」的道德修養。立身不從一步起,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塵脫俗?處世不會退一步,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堂正為人?這需要我們「三省」自己的追求與志向,這需要我們「三省」自己的處事和做人……
作文話題是「三」,這位考生針對「三」選用的寫作材料是劉備的「三顧茅廬」,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荀子的「三省吾身」。如此,便選用議論文體為最佳選擇,因此,作者在第一段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到了今天,我們同樣需要這種『三省吾身』的道德修養。」然後在下文展開議論。這就是典型的以內容決定文體的示例。
3.根據作文要求選用文體
目前,高考作文題目對文體的要求多為「文體不限」。但也有要求寫記敘文,或寫議論文,或寫某種應用文體的題目。如「寫一篇議論文」「寫一封回信」。還有一種情況特別提醒考生注意,就是明言要求考生不能寫成某種文體,如不可寫成詩歌、小說、戲劇等。如果是指定文體,考生不能隨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考生就不要去逆風而行,偏去寫詩歌。明白了能寫什麼,不能寫什麼之後,再回到前兩點的指示去確定文體。 例如:
致人類的一封信尊敬的人類:首先,對萬物之主的智慧生物致以崇高的敬意。自盤古開天地,萬物形成,眾生平等,自由生活。然而無能鼠輩不能以正道生存,做起了偷摸東西、損人利己的勾當,霸佔糧食,損毀衣物,擾亂人們正常的生活,甚至傳播疾病,犯下滔天大罪。自帝嚳開始,鼠類便為人類之大敵。出於正義之感、自然之法,自然界生靈們對鼠輩表示譴責,並推舉貓頭鷹、蛇、黃鼠狼等作為鼠之天敵,組成滅鼠聯盟。千萬年來,我們兢兢業業,牢記使命,為自然、為人類除去鼠患,竭力保持生態平衡,為構建和諧自然傾盡全力。……人類啊,請你們安靜一會兒,聆聽藏在心裡已久的自然之心,感受一下自然之情。願我們能夠一起通過努力,構建一個和諧的、詩意的、全新的美好自然!此致敬禮!滅鼠聯盟X年X月X日
一道高考作文是「根據上述材料(一幅題為「助鼠為患」的漫畫),請你為田鼠或田鼠的天敵代擬一封給人類的信」。上面節選的這封信就是一位考生的考場作文。本文從內容上緊扣材料內容,以田鼠天敵的口吻給人類寫信,符合題意。也能夠根據題目的文體要求,按信書的一般格式寫作,將文章的內容與形式較為完美的結合起來了。
4.根據自己特長選用文化
考場作文寫作是一個競爭的過程,因此,能夠在求穩的前提下,也要有求新的膽識。從文體上來說,對於寫作水平相對較高的考生來說,也不要過餘拘謹膽怯,儘量在符合題目要求的前提下,大膽使用較為新穎的文體,從而避開考場上「大眾化」的文體,將自己的寫作特長展示出來。文體創新雖只是寫作外在形式的創新,卻又是最直觀、最能展示考生個性特點的方面。人靠衣裝樹靠皮,商品不能沒有包裝,精明的商家無不精心打造其商品的外在形象,新的思想內容也要靠新的藝術形式去承載。例如《珍瓏》中的片段: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於戰,未嘗敗績。世人疑為神也,詣之者甚蕃。然其居無定所,人尋而不得,皆鬱郁而反。脾性怪異,不喜人眾,好冷清,一入棋,則物我皆忘。年過半百,不欲沒沒無聞於後世,遂窮畢生心血,布一殘局,望後人破之。局成之日,嘔血而亡,雙目凹陷,發盡白矣。千載百歲後,境隨時遷,局已失傳,世人尋之,均不得。時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現於清覺寺。帝弘曆好弈,聞之,欣然前往。清覺寺建於孤峰之巔,終年積雪,鳥獸不至。帝嘆曰:「地勢且險如此,則復棋局耶?」全寺上下,陳設簡陋,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見局雖古而不汙,瑩白光亮,嚼然如紙。帝執白,僧執黑,局開矣。
2001年一篇用文言文寫成的高考作文《赤兔之死》曾獲得滿分,並曾風靡一時。這篇《珍瓏》也採用了文言體式來寫,被讚譽為2006年版的《赤兔之死》。固然,在極為有限的時間裡,採用離生活相對較遠的樣式來寫作出一篇文質兼美的作文來,不得不讓人嘆服。然而,這只能讓具有文言潛質的考生才可效仿,一般考生千萬不要去盲目追隨,俗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