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在丈夫面前,稱婆婆為「咱媽」和「你媽」,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0-12-20 騰訊網

大家好,一天一個情感資訊,這裡是情感飲品,歡迎關注本期內容!婚姻生活中,婆媳關係一直都是最讓人頭疼的,而婆媳關係的好壞,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兒媳對婆婆的稱呼。以前,兒媳嫁進門,在丈夫面前對婆婆的稱呼,一直都是「咱媽」,但是隨著有些婆媳關係的惡化,兒媳在丈夫面前,對婆婆的稱呼就變成了「你媽」。那麼說到這裡,兒媳對婆婆,「咱媽」和「你媽」這兩個稱呼到底有什麼區別?

「咱媽」是同屬關係,彼此融為一體,有種親切感

雖說婆媳關係是最難處理的,但也有關係很好的婆媳,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既像親人,又像朋友。兩個人一起逛街,一起做飯,一起收拾家務,甚至有時候的相處方式還會像閨蜜一樣,讓人很是羨慕,這樣的婆媳關係也完美地詮釋了「婆婆是親媽」「兒媳是親女兒」的意義。而且兒媳無論是在老公面前,還是在公婆面前,對婆婆的稱呼都是「咱媽」,無論是在老公心裡,還是在公婆心裡,都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婆婆也會心甘情願對兒媳好,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家庭和睦的一種表現。兒媳叫婆婆「咱媽」這種叫法,會像一根繩子一樣,會將兩個家庭牢牢拴在一起,是把婆婆當成自家人,自己的長輩一樣,才會使用「咱」,而婆媳在相處過程中,「咱媽」就像粘合劑,能讓婆媳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更加親密。

「你媽」是從屬關係,彼此被「定位」,顯得較為生分

都說媳婦嫁進門,婆婆就會把兒媳當成親女兒一樣看待,但有些婆婆卻始終把兒媳當成外人,家裡有任何事情也不與兒媳商量,有任何事情也不會讓兒媳知道,反而整天讓兒媳幹這幹那,把兒媳當成一個保姆看待。相反,有的婆婆雖然對兒媳很好,但兒媳卻並不領情,覺得婆婆畢竟不是自己的親媽,對自己再怎麼好,背後也是有目的的,所以不會心甘情願的叫婆婆一身「媽」,就算在丈夫面前,對婆婆的稱呼,從來都不是「咱媽」,而是「你媽」。

兒媳叫婆婆「你媽」這種叫法,就像一堵堅硬的牆,它會讓婆媳之間,甚至夫妻之間產生隔閡,如果妻子在丈夫跟前,稱呼婆婆為「你媽」,相信丈夫聽了之後,心裡會非常不舒服。因為在丈夫心裡,你們結了婚,就是一家人了,既然是一家人,稱呼上自然沒必要在那麼生分,如果你一直在丈夫面前,稱呼婆婆為「你媽」,丈夫會覺得你與他的立場不同,你根本沒有把他們當成一家人,而婆婆聽到你這個稱呼,也會對你非常失望。

所以,兒媳對婆婆的稱呼為「咱媽」和「你媽」,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或許有些兒媳認為這只是一個稱呼,但就是一個稱呼,也能讓婆婆知道,她在你心中的位置,當然,如果你對婆婆有什麼意見,也可以嘗試著和她溝通,這樣也能及時化解矛盾,不至於讓你們的關係因為一些小矛盾而變差。所謂為了家庭的和睦,兒媳在稱呼婆婆時,可以用一些親暱的詞彙,這樣也能緩解婆媳之間的矛盾,也可以增進你們之間的關係。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本文章的,歡迎點讚,關注和轉發哦。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情感資訊,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稱呼「咱媽」的兒媳婦和稱呼「你媽」的兒媳婦,二者有什麼區別?
    而在婆媳關係的長久相處中,最明顯也能容易引起別人八卦的起源便是兒媳婦在外人面前對自己婆婆的稱謂了。於是就會有人說,兒媳婦對老公稱婆婆為「咱媽」,說明這家人相處融洽和諧;如果稱婆婆為「你媽」,則是說明這家婆媳關係處理不好,夫妻感情也有些不和睦。然而,其實這種說法還是有些許斷章取義的成分在裡面,因為不同情況的稱呼,產生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 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只是通過對身旁已婚女性的觀察,發現雖然在婚禮上改口了,但是生活中還是很難自然的改口叫出「爸、媽」,尤其是兒媳婦和婆婆的關係比較尷尬,就更難叫出口。於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去找了身邊的已婚女性朋友,來討論這稱呼背後的原因,聽完她們所說的,反而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 「你媳婦欺負咱媽,你管不管」,哥哥:婆婆不好,就該被兒媳管教
    同樣以婆媳關係為例,如果婆婆不是好婆婆,做兒子的自己不管教,也不讓妻子管教,這就等於是縱容婆婆作妖,結果要麼會讓婆媳矛盾加深,要麼會毀了自己的婚姻,之後你的婚姻以及婆婆養老的事,都會受到牽連。小姑子讓母親幫忙帶孩子,母親推卸責任,她明明應該對自己的母親有意見,可是,聽了阿黎的話之後,她卻轉而對阿黎有意見,當場打電話把阿恆喊回家,質問他:「哥,你媳婦欺負咱媽,你管不管?」
  • 婆婆使喚兒媳給鄰居洗衣服,丈夫卻說:媽是為你好,讓你有事做
    婆婆認為,兒媳把自己的兒子搶走了,兒媳認為,結婚以後,老公理所當然就是自己的了。說白了,都是由一個男人而引起的矛盾。雖然情有可緣,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這種關係,夾在中間的男人就會特別為難,由男人變成了「難」人。王華出生在一個落後的小山村,落後到什麼程度呢,那個地方沒有冰箱沒有洗衣服,也沒有排油煙機和有線電視什麼的。
  • 聰明的女人,給強勢婆婆和「媽寶男」的丈夫,上了一堂大逆轉的課
    可高妙娘家人一走,馬上翻臉,嫌棄高妙做的家務不夠乾淨,桌子、床下面都不打掃乾淨,做的飯一點味道都沒,各種挑毛病,就沒有婆婆挑不出來的毛病。老實憨厚的丈夫,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都只會在母親和妻子面前賠笑,也說不出個什麼所以然。
  • 給婆婆做飯清湯寡水兒子不滿,妻子:月子我就吃這個,媽說有營養
    給婆婆做飯清湯寡水兒子不滿,妻子:月子我就吃這個,媽說有營養 凡凡跟丈夫結婚之後不選擇跟婆婆住在一起,見面少婆媳兩人都客客氣氣的一直也沒什麼矛盾發生。 凡凡懷孕的時候丈夫和自己商量說:「我工作忙,媽說不用請月嫂了,她來帶孩子,照顧你。」 凡凡本來想拒絕,但是丈夫和婆婆堅持,也同意了。等到生產完之後,婆婆果然拎著行李來了。
  • 寶媽曬豪華版月子餐,引來無數兒媳羨慕,直言好婆婆都是別人家的
    看著別人家婆婆親手做的月子餐,相信很多寶媽都想起了和婆婆過不去的「月子仇」,原本就不是太和諧的婆媳二人,因為月子期間的問題,矛盾再次升級。不去宣誓對兒子(丈夫)的主權不管是婆婆還是兒媳都認為兒子(丈夫)是最愛自己的,本身這樣的想法很容易會讓婆媳產生敵意,如果你再用言行表現出來,這就是宣戰。
  • 男人有媽寶男的傾向,高情商女人教你,如何輕鬆搞定媽寶男?
    導語:男人有媽寶男的傾向,高情商女人教你,如何輕鬆搞定媽寶男?如今社會上有很多詞語形容男人長不大,比如說「媽寶男」,這些男人平時對母親的話言聽計從,從來不敢做違背母親意願的事情,那么女人到底該和媽寶男分開呢還是繼續在一起呢?
  • 婆婆為了錢逼兒媳淨身出戶,兒子發話:「媽,是你該淨身出戶」
    ,又被婆婆說假節省,總之就是做什麼都不對,很多年輕人應該都有同樣的感受,兒媳在婆婆這裡總是吃力不討好,不過總是把自己當作外人一樣看待。聽著這話採薇氣不打一處來,明明就是婆婆惦記自己這套小公寓,這又要找各種理由來給自己編排故事,正準備開口時,丈夫發話了:「媽,我知道你打的什麼樣的心思,如果再這樣的話,那就是該你淨身出戶了。」聽了兒子這番話,婆婆也不敢再多說什麼,悄咪咪地想下一個對策去了。
  • 婆婆是不是媽,明白了這三點你就懂了?
    甚至有時容不得你說他兒子一句壞話,所以不要隨便當著婆婆的面數落老公的缺點,婆婆再好也不喜歡你再她面前數落她兒子的不好;面對兒子和媳婦的時候,兒子才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是血濃於水的親人,而媳婦是與自己無血緣關係外來人。婆婆與兒媳的關係只是建立在丈夫(兒子)這根紐帶上。
  • 晚歸兒媳,被婆婆鎖在門外,丈夫一席話使婆婆知錯
    「幸福是家庭成員共同創造的氛圍,而不幸總是有原因的」,一個女人在結婚後的幸福,取決於你選擇相伴一生的這個人。不成熟的男人,他們會被婚姻困擾、也會被婆媳關係困擾,最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不能很好地站出來。當你面對僵化的婆媳關係,你才知道你面前的這個男人,有沒有嫁對!
  • 拒絕婆婆伺候月子被罵不識好歹,寶媽怒罵:你媽什麼樣你沒數?
    一、態度端正,不偏頗任何一方不少丈夫表面上說一碗水端平,實際上卻毫無道理地偏頗自己的母親。當妻子向自己訴說委屈時,他們總以一句話堵回去,「我媽這麼大年紀了還來幫你帶孩子,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這句話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卻加深了婆媳之間的矛盾。
  • 「兒媳,謝謝你照顧我一個月」,兒媳的回應,讓婆婆臉紅慚愧
    情感美文 首發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在婚姻中,兒媳要稱婆婆為媽,不過這個媽和親媽是有很大區別的。親媽生你養你,愛你護你,疼你知你,婆婆沒有生你養你,只是以後要跟你一起愛同一個男人。因為女人愛上了一個男人,因為婆婆是這個男人的媽,決定共度一生,所以男人的媽成了自己的婆婆,自己的」媽「,自己的長輩。
  • 婆婆教唆兒子和兒媳AA制,得知兒媳漲工資後又跑來討好,兒媳笑了
    #情感# 婚姻中最讓人敬而遠之的,一個是扶弟魔,另一個就是媽寶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有主見,什麼事情都聽自己父母的話,心中的天平永遠向自己的家人傾斜,人都是喜歡被偏愛的,當你嫁給一個人,或者娶了一個人,他只把你當作外人,有什麼好東西都往自己家裡搬,再大度的人也會覺得心裡不舒服。
  • 婆婆看不起「窮兒媳」:你配嗎?女人一個回答,婆婆立馬「認慫」
    婆婆總是對兒媳有很大的意見,這好像是普遍現象。同時,也讓很多人覺得,女人一結婚似乎就要面臨一個「敵人」,這是不好的現象。婆媳之間應該和睦相處,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客觀地來說,婆媳也是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婆媳矛盾到底是從何而起?
  • 兒媳穿了一雙新拖鞋,婆婆教訓:「那是給你大嫂準備的,脫下來!」
    」 在一段婆媳關係了,男人的角色很重要,遇事不左右搖擺,有自己的判斷,明辨是非曲直,才能做好婆媳之間的橋梁。 許多女人結婚後,不可避免的要和婆婆打交道,你面對的是一段完全陌生的關係,這時候需要丈夫做好指引,帶給妻子足夠的安全感。
  • 「媽,餵奶時您能別捏嗎」,婆婆「指導」兒媳餵奶,寶媽很崩潰
    可在婆婆面前這樣穿得如此少也讓琳琳十分尷尬,所以她往外挪了挪,把背轉給婆婆。可婆婆也跟著轉了過去,繼續盯著兒媳餵奶,琳琳無奈,心想忍了吧。可婆婆竟然伸出手捏住了琳琳的胸:「我幫你往下捋捋,這樣奶也下得快能多點。」
  • 中國大案紀實:兒子兒媳虐戀,婆婆為子抱屈「嘴碎」導致家破人亡
    婆婆「嘴碎」毀全家 血案發生後悔遲2014年10月7日下午,夫婦倆決定趁國慶促銷活動,前往山西路的蘇寧電器城買電器,囡囡也吵著要去。趙明靈機一動,對羅敏說:「咱要買的東西多,囡囡跟著怕丟了,不如讓咱媽跟著一塊去看著娃吧。」羅敏沒想出好法子,還是點頭默許了。那天下午,囡囡「淪陷」在了商場附近的遊樂區。購物前,羅敏一再叮囑婆婆看好孩子,劉安霞滿口答應。
  • 雖然你是我媽,你兒媳也是我媳婦,我不希望你在外人面前說她壞話
    婆媳關係之間產生的矛盾無非就是婆婆看不慣兒媳,欺負兒媳婦,要麼就是兒媳婦不喜歡婆婆,不也欺負婆婆。兩個人都沒有把對方當作最親的人,而且特別不尊重對方,才會導致矛盾加深,做兒子的,做丈夫的,夾在中間的確很難做,但是作為男人,必須搞清楚問題的癥結,找準問題根源,不能偏向一方,不能袒護一方,實事求是的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緩解她們之間的關係。
  • 懷孕後被婆婆照顧3個月,我終體會婆婆和媽的根本差別
    那麼,在女人看來,懷孕後由婆婆照顧和讓媽媽伺候有什麼不同?又分別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以下是一個女人兩次懷孕的不同經歷,通過她的講述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有所領悟。而丈夫還要掙錢養家,不可能長期請假服侍她,僱人更不現實,他們還沒有那麼高的收入。經過和丈夫商量,阿靜勉強同意了把婆婆接來照應她的日常生活。這件事阿靜之所以有些勉強,是因為她和婆婆之間似乎沒那麼親近。在她的印象中婆婆總是一臉的嚴肅,不苟言笑,她好像從一開始就不喜歡自己。結婚以來,每次見到婆婆阿靜都有一種莫名害怕的感覺,從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