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區分A、B、C級車?汽車按照軸距和車長分級,最早是由大眾創造出來的,後來消費者慢慢習慣了也就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劃分車型了。一般來說,車型級別的劃分是按照以下這個標準:
微型車(A00級):軸距2-2.3米,車長<4米;
小型車(A0級):軸距2.3-2.5米,車長4-4.3米;
緊湊型車(A級):軸距2.5-2.7米,車長4.2-4.6米;
中型車(B級):軸距2.7-2.85米,車長4.3-5米;
中大型車(C級):軸距2.85-3米,車長>5米;
大型車(D級):軸距3-3.3米,車長>5.2米。
但是目前隨著各個品牌的車型都在普遍加長,這個標準已經不一定適用了。比如寶馬3系加長版本的軸距達到了2961毫米,但是依然定位中級車,大眾速騰軸距超過了2.7米,車長超過了4.7米,卻依然定位於緊湊級車,也就是說,就連發明這套標準的大眾都沒有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劃分級別,如今的車型如何定位,主要還是看廠商對於車型的劃分,以及消費者的一般認知。
那麼更高級別的車一定比低級別的車更好嗎?很多人買車的時候有個觀念就是寧選雞頭不選鳳尾,認為即使再差的B級車,一定也比A級車更好,即使預算有限,也要選更高級別的丐版車型。這樣的說法未免有些太過絕對,有些介於A級車和B級車之間的車型,車企對車型進行級別劃分的時候,最主要的還是考慮把這款車放進哪個級別車型好賣。並不一定代表更高級別的車型,一定比低級別的車型更好。
就算是空間這一點,隨著現在很多車型都在普遍加長的情況下,更高級別的車型空間不一定比低級別的車型更好,舉個例子,大眾速騰定位A級車,別克君威定位B級車,大眾速騰的後排乘坐空間就比君威更好,本田雅閣定位中級車,凱迪拉克CT6定位中大型車,CT6的後排空間反而比不上雅閣,很多美系車在空間上都是負優化,在乘坐空間上反而不如低一個級別的車型。
從動力配置等方面來說就更是如此,並不是說更高級別的車型就一定更好,相同的動力總成,放在尺寸更大,車身更重的車型上,動力表現反而會更弱。
駕乘感受方面,優化得比較好的緊湊型車,反而要比一些中級車做的更好更舒適。
因此,不同級別的車型的比較就像是尖子班、重點班和普通版,尖子班成績最差的同學的成績,不一定有重點班成績最好的同學成績好。一般來說同品牌之間,更高級別的車型往往會表現更好一點,但是不同品牌之間很難一定說哪個級別更強,一切都要看具體的車型,以及你對於車輛的需求。
因此,我們買車的時候,不必太糾結於級別,要在尺寸、空間、配置、動力、舒適性等方面取得平衡,所以說買車就是平衡的藝術,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