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產要素流通 譜粵澳合作新篇

2020-12-22 南方新聞網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黃鶴林 通訊員 關悅 俞波 陳琳

2020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21年。對於粵澳兩地,這是共抗風雨、緊密合作的一年。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兩地攜手首次實現防疫數據對接與健康碼互認,出入境人員可「秒通關」。截至12月17日,「粵康碼通關憑證」累計服務3810萬人次通關。

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兩地實施科技創新聯合資助計劃,粵澳合作產業園24個項目開工建設,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啟動建設。

經貿往來日益暢通,回歸21年來,內地經拱北海關對澳門進出口總值累計突破2900億元,年均增長7.9%。

民生產品更加豐富,冰鮮清遠雞、清遠豬今年首次供澳,前11月經拱北海關對澳門出口鮮活產品13.5萬噸,其中蔬菜出口同比增長9.4%、鮮幹水果及堅果出口同比增長39.2%。

機制銜接「粵康碼通關憑證」累計服務3810萬人次通關

今年,粵澳兩地政府快速合作搭建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認系統。這是首次實現粵康碼與澳門防疫數據對接。入境人員轉碼順暢,從領碼、轉碼到生成通關憑證,全過程平均僅需1分40秒。健康碼互認的同時,粵澳兩地核酸檢測結果也可同步互認。

截至12月17日,「粵康碼通關憑證」累計服務3810萬人次通關,在珠海口岸,每天約有30萬人次持「粵康碼通關憑證」通關。

這是廣東依託數字政府建設、深化粵澳政務服務互通與機制銜接的縮影。廣東省政務服務一體機平臺已接入全省1.8萬臺自助服務終端,目前正在抓緊與澳門對接,推進社會福利、出生證明登記、身份證明等一批事項實現跨境自助辦理。

今年以來,廣東各市因地制宜探索新機制,不斷豐富澳門居民跨境辦事渠道。其中,與澳門一衣帶水的珠海,已實施多項新舉措:在粵澳工商服務中心設置稅務服務點,提供遠程可視自助辦稅系統,港澳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一次不用跑」,目前已有2萬多戶(次)港澳納稅人辦理了5萬餘宗業務;在澳門布設「銀政通」一體機,澳資企業開辦可在本地一機全流程智能辦理,完成列印、領取營業執照和免費刻制公章;澳門居民辦理珠海61項社保業務,已全部實現「掌上辦」。此外,佛山市南海區也在香港、澳門分別設立「市民之窗」自助終端,可辦理商事登記等18類140多項服務。江門市將「辦稅窗口」搬到香港五邑總會和澳門江門同鄉會,打造「微型辦稅廳」。

重點項目粵澳合作產業園24個項目已開工

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內的盈科瑞(橫琴)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已與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申報了「中藥霧化吸入製劑項目」,分別獲廣東省科技廳和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FDCT)立項資助。

當前,粵澳正合力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組織實施粵澳科技創新聯合資助計劃。同時,廣東大力推動大科學裝置進一步向澳門創新主體開放共享;發揮澳門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用,加強在中醫藥、晶片、智慧城市和物聯網、太空科學與深空探測等領域合作。

在粵澳科技產業合作這篇「大文章」裡,珠海橫琴是重要一筆。截至目前,橫琴澳資企業超過3500家,佔全區外資企業總數超過60%,成為內地澳資企業最密集、投資額最大的區域。粵澳合作產業園成為拓展對澳合作空間的重要載體,已有25個項目供地、24個項目開工建設,累計投資總額792.7億元。

粵澳跨境金融合作也迎來新突破。揭牌成立滿「周歲」的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範區內,18家涉澳跨境金融企業和服務機構已入駐,包括澳門本土發鈔行之一的大西洋銀行,兩地正攜手探索特色金融創新之路。

作為內地首個為澳門居民專門打造的綜合民生項目,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已完成總承包工程招標工作並啟動建設。該工程集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可提供約4000套住房,其中包含約200套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同時,這裡還將開放澳門標準的醫療、教育、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配套。

貿易暢通廣東對澳門進出口前11月超百億

暢通粵澳貿易往來,貨物通關便利化至關重要。

今年1至11月,以「一點清關」模式快速通關的港澳進境郵件達494.82萬件,同比增長三成,佔關區港澳進境郵件的93%。「開通穗澳進境郵件『一點清關』業務後,此類郵件投遞效率提升了20%。」廣東省航空郵件處理中心總經理溫偉強說。

今年8月16日,港珠澳大橋珠澳貨運通道啟用,成為內地與澳門經貿往來的又一條重要通道,粵澳貨車可以24小時「一站式」通關。截至今年11月底,經港珠澳大橋對澳門進出口總值25.9億元。

今年9月28日,粵澳海關「跨境一鎖」項目啟動。一輛載有精密電子原件的跨境貨車從澳門國際機場海關站出發,途經港珠澳大橋澳門海關站、內地港珠澳大橋海關,運往珠海西域碼頭,全程用時約1小時,其中口岸通關環節需時僅4分鐘。

通道日益拓寬,帶動貿易蓬勃發展。

從貨物貿易看,今年1至11月,廣東省對澳門進出口值100.5億元,其中,出口97.5億元、進口3億元。

澳門回歸21年來,內地經拱北海關對澳門進出口總值累計突破2900億元人民幣,其中2019年進出口規模是1999年的4.6倍,年均增長7.9%。

從服務貿易看,澳門人士來粵工作更加便利。以橫琴為例,目前,橫琴在全國率先推動港澳企業和建築專業人士跨境便利執業,目前共有29家港澳建築業企業和125名港澳專業人士在橫琴合法備案;589名港澳導遊及領隊獲得橫琴執業資格。

民生關切冰鮮「清遠雞」今年首次供澳

一隻高品質的清遠雞從孵化出殼到端上澳門市民餐桌,需要130至140天。期間,清遠海關建立健全追溯及疫病監測體系,形成從種苗引進、投入品管理、免疫防疫、疾病控制、生產加工、實驗室檢測、倉儲管理到出口監督管理等環節的無縫監管。

今年7月2日,清遠冰鮮雞首次供澳;9月4日,清遠冰鮮豬肉首次供澳。海關數據顯示,7月2日首批冰鮮清遠雞供澳以來,已有27.43噸冰鮮清遠雞、13.67噸冰凍清遠雞輸往澳門。今年前三季度,廣州海關關區7市供港澳食品19.9萬噸,價值39.4億元,總量基本穩定。

與澳門陸路相連的拱北口岸出境客車通道旁,有一條雙車道專用通道,上方掛有「鮮活產品綠色通道」標識。這是內地鮮活產品輸澳的主要通道,常年出口的鮮活產品近千種。

南粵食品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佳築從事鮮活產品出口報關已有15年。「以前這條通道早上7時開關,果蔬、肉類幾經周轉送到澳門街市,很可能就錯過了早市。3年前,開關時間提前到6時,澳門居民一早就能買到內地當天供應的新鮮蔬菜。最近,海關實施的一系列通關便利化改革,又進一步加快了鮮活產品供澳速度。」黃佳築深有感觸。

如今在澳門紅街市,每天早晨不到7時,各檔口已整齊有序地擺滿了各種新鮮蔬果、肉類,買菜的澳門居民絡繹不絕。

今年1至11月,經拱北海關對澳門出口鮮活產品13.5萬噸。其中,蔬菜7.5萬噸,同比增長9.4%;鮮、幹水果及堅果2.3萬噸,同比增長39.2%。

相關焦點

  • 年終特稿:「琴澳」和鳴譜新篇 攜手並進謀發展
    中新社澳門12月30日電 題:年終特稿:「琴澳」和鳴譜新篇 攜手並進謀發展 中新社記者 龍土有 「橫琴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第一站,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最便利、最適宜的新空間。」
  • 閩侯縣凝心聚力促發展 真抓實幹譜新篇
    (原標題:閩侯縣凝心聚力促發展 真抓實幹譜新篇)
  • 大南關小學:質量分析促發展 砥礪前行譜新篇
    質量分析促發展 砥礪前行譜新篇 —迎澤區大南關小學科學質量分析會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為了促進學校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主動尋求有效解決辦法,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2020年9月4日,大南關小學全體科學教師召開了2019-202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分析會。
  • 粵澳深度合作區 珠海可為澳門做什麼
    在多年攜手的基礎上,珠澳合作正駛入快車道,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蓄勢待發。但與此同時,隨著合作進入深水區,需要破解的難題也愈發凸顯。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新起點上,謀建深合區,「深」的秘訣在哪裡?秉持「據澳門所需,傾珠海所能」,珠海可為澳門產業多元化做些什麼?
  • 拓展就業創業空間,促進人力資源要素自由流通
    &nbsp&nbsp&nbsp&nbsp廳局連線&nbsp&nbsp&nbsp&nbsp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港澳居民希望到內地工作生活、謀求發展,這對於促進人力資源要素自由流通、增強大灣區人才吸引力和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 澳門城市大學發布研究報告聚焦粵澳深度合作
    中新網澳門12月1日電 (記者 龍土有)由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粵澳深度合作區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11月30日在該校氹仔校區舉行。  葉桂平表示,今年是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建設的開局之年,澳門特區應把握歷史機遇,充分利用一系列中央支持澳門發展的優惠政策,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豐富「一國兩制」事業新實踐。
  • 粵澳「跨境一鎖」模式落地中山
    10月15日上午,中山首單粵澳海關「跨境一鎖」出口貨物順利通關,標誌著粵澳海關「跨境一鎖」模式正式落地中山。本報記者 孫俊軍 攝本報訊  10月15日上午,隨著中山保稅物流中心車檢場「跨境一鎖」通道一抬杆,一輛載著中山貨物的粵澳兩地牌貨車駛出,中山首單粵澳海關「跨境一鎖」出口貨物順利通關。上午,兩輛裝載著電子產品、五金配件、塑料製品等價值2.4萬美元中山產品貨物的粵澳兩地牌貨車先後緩緩駛入中山保稅物流中心車檢場。
  • 市場為媒,山海攜手譜新篇
    市場為媒,山海攜手譜新篇  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閩寧扶貧產業園成為閩寧協作中推動產業脫貧的重要載體。  市場為媒,山海攜手譜新篇  寧夏中寧縣,工人在採摘枸杞鮮果。  市場為媒,山海攜手譜新篇  我出生在鹽池縣農村,從小就是伴著灘羊長大的。把家鄉的灘羊產業做出品質、做成品牌,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2010年,我結束了在外打拼的生活,回鄉創業,在從事灘羊肉加工貿易過程中,我越發感到,只有把最好的體驗帶給大家,才能讓人們對鹽池灘羊留下深刻印象。
  • 專訪粵澳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蘇權捷:粵澳基金投資正形成協同效應...
    20年來,澳門經濟跨越發展,社會民生持續改善,與內地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向世人展示了「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與共建「一帶一路」為澳門提供了重大機遇。2018年成立的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以下簡稱粵澳基金),成為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 粵澳中藥製劑孵化平臺初見成效 推動兩地醫療臨床合作
    馮推順 攝中新網廣州12月16日電 (蔡敏婕 李婷婷)廣東省藥監局行政許可處四級調研員吳波林1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作為粵澳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的創新孵化平臺,粵澳醫療機構中藥製劑中心建設初見成效。未來一年,該製劑中心將承接更多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的委託研發及配製工作,推動粵澳兩地醫療臨床及學術相互交流與合作。
  • 粵澳合作新高地,Ola Lotus·蓮地刷新健康旅遊商業想像力
    而下個20周年粵澳合作的重磅作品,早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埋下伏筆,在基建打通後,將進一步升級至產業領域,並隱藏著商業地產的一顆彩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 :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探索加強與國家中醫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創新聯盟合作。
  • 【黨建引領促隊建 凝心聚力譜新篇】白銀公安分局基層黨支部書記微訪談系列節目——交通安全篇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黨建引領促隊建 凝心聚力譜新篇——白銀公安分局黨支部書記微訪談」系列節目。城市交通出行是廣大群眾最關心的話題之一,而說到交通出行就離不開交警,那麼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白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隊長張明作來跟咱們分享一下交警那些事。
  • 橫琴新區:全身心投入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大局
    如果說,口岸、道路等基礎設施是橫琴對澳合作的「硬基礎」,那麼規則銜接、制度創新便是深度合作的「軟環境」。長期以來,橫琴以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突出對澳「跨境元素」創新,努力化解珠澳規則制度的銜接障礙。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已進入報批階段。
  • 珠海啟用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
    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的落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兩地客戶的支付手段,為加快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又增添了一項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 為解決珠澳兩地居民便捷化跨境繳費的需求,珠澳金融工作部門通過珠澳金融合作例會機制,對推動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在珠海率先落地使用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部署,明確了華發集團作為試點單位。
  • 市工業園區:聚聯盟合力 譜發展新篇
    市工業園區:聚聯盟合力 譜發展新篇 2020-12-19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月2日起,粵澳兩地牌暫不允許入境珠海!
    一、粵澳兩地、三地牌車輛禁入珠海 據珠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指揮部3月31日消息,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自2020年4月2日10時起,除貨車、應急公務車、殯葬車、橫琴和跨境工業區「單牌車」外,其它粵澳兩地牌、三地牌車輛暫不允許入境珠海,恢復入境時間視疫情防控情況另行通知。
  • 學習訓詞鑄忠誠、牢記囑託譜新篇
    學習訓詞鑄忠誠、牢記囑託譜新篇 2020-09-28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曬績推優】不忘初心擔使命 振興鄉村譜新篇——大新莊鎮2019年度...
    【曬績推優】不忘初心擔使命 振興鄉村譜新篇——大新莊鎮2019年度重點工作紀實 2019-12-26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發澳門業主全國首嘗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
    為解決珠澳兩地居民便捷化跨境繳費的需求,2019年珠澳金融合作工作例會對推動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在珠海率先落地使用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部署,並選定華發集團作為系統在珠海的試點單位。通過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澳門居民可直接使用其在澳門銀行機構開立的帳戶,跨境繳納在廣東產生的物業費、水費、有線電視費等各類民生費用。
  • 改革開放譜新篇 · 只為這一天——夾江外校車雨函、趙心研演講(講故事)決賽講稿
    夾江縣「進入新時代,改革譜新篇」演講比賽一等獎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改革開放譜新篇》。改革開放未有窮期,時代新章齊心協力。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了四十年了。在這場發生在神州大地上「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改變中,是億萬中華兒女的勠力攜手,讓中國在新時期的發展目標高遠而務實,腳步豪邁而篤定,成就顯著而可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