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是國家標誌性重大水利工程,如何保護好、利用好事關重大。目前,正在公示的引江濟淮工程沿線廊道保護和區域發展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中給出了不少讓人期待的思路。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經濟帶的美好格局,近在眼前。
形成「一廊三區多點」的總體格局
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帶、合肥都市圈、淮河生態經濟帶和中原城市群四大發展戰略區域,自南向北劃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和江水北送三大段。
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形成「一廊三區多點」的保護利用總體格局。其中,「一廊」即以587公裡的輸水河道為主幹,結合沿線重要湖泊及自然保護地,形成連續完整、功能完備、貫穿南北、和諧穩定的生態廊道。
「三區」是依據工程沿線周邊區域特點,結合工程初步設計和管控的要求,由南到北劃分為引江濟巢段區、江淮溝通段區和江水北送段區。而「多點」即工程沿線的城鎮、園區、港區以及水利樞紐等重要節點。
到2030年 合肥將創建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
自然保護地、重要湖泊、生態林帶……在生態廊道保護方面,我省將加強巢湖、菜子湖、瓦埠湖等重要湖泊的保護與合理利用,促進重要湖泊的布局優化及功能提升。其中,一個重點工作就是加強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
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圍繞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溼地保護的核心問題,以十五裡河、南淝河、兆河、杭埠河等入湖河流河口及灘涂溼地保護為重點,加快建設肥東十八聯圩、玉帶河,肥西三河,包括湖濱、派河口,巢湖半島、槐林、柘皋河,廬江馬尾河、棲鳳洲等十大溼地,恢復溼地景觀,完善溼地生態功能。
到2030年,創建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建成6個溼地公園,打造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總面積近100平方公裡的環巢湖溼地公園群,創建合肥國際溼地城市,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安徽貢獻。
重點發展水利旅遊,或可體驗低空飛行
引江濟淮工程有八大樞紐,多數位於合肥市境內。未來,擬重點發展水利工程樞紐旅遊,打造多條精品旅遊線路,遊客有望通過運河遊輪、陸地公共運輸、自駕遊、低空飛行等方式完成旅遊體驗。
其中,蜀山泵站樞紐(含淠河渡槽)構建「一帶兩區」旅遊空間布局。「一帶」指運河峽谷休閒觀光帶,「兩區」指水利科技博覽功能區和都市郊野遊憩功能區。開展蜀山泵站樞紐和淠河渡槽總乾渠景觀化改造,建設微縮橋梁博覽園、自駕營地、微縮水利主題公園等。
打造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運河新城
為推進江淮聯運通道建設,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要形成以合肥港為核心,淮南壽縣港區、安慶桐城港區、蕪湖無為港區聯動發展的整體格局。考慮到遠景發展的需要,預留派河、蜀山、東淝河等水利樞紐複線、三線船閘建設空間。
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要求,今後,合肥市要進一步落實濱湖科學城規劃,協調工程建設發展與沿線區域整體發展需求,做好城市內河段沿線管控和深度謀劃,打造一個高點站位、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運河新城。